秋思寄子由原文及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思寄子由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黃落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
老松閱世臥云壑,挽著滄江無萬牛。
譯文
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節已到了晚秋。天氣漸涼,促織鳴聲四起,催促婦女趕制裘衣。
老松飽嘗人間世態,高臥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沒有滄江挽纖的上萬頭牛是辦不到的。
注釋
⑴子由:蘇轍,字子由,蘇軾的弟弟。蘇氏兄弟都是宋代文學家,也都是黃庭堅的好友。
、泣S落:謂草木枯萎凋零。
、切∠x:指促織(即蟋蟀)。催:有催促之意,用擬人手法。功裘(qiú):古代天子賜給卿大夫穿的一種皮襖,其做工略粗于國君所穿的“良裘”。此處泛指冬天的裘衣。
、取袄纤伞本。化用杜甫《解悶十二首》其十二“云壑布衣鮐背死,勞生重馬翠眉須”詩意。此處作者自比老松。閱世:經歷時世。云壑(hè):云氣遮覆的山谷。
⑸“挽著”句:化用杜甫《古柏行》詩句“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亍保鉃榇髲B如若傾倒要有梁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牛也難拉動。滄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
創作背景
北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黃庭堅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令,很不得意。他在草木枯黃的晚秋季節,殷殷思念著好友蘇轍(字子由)。這時蘇轍被貶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為監鹽酒稅,兩人相距不遠。詩人因秋而思,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賞析
此詩雖只短短四句,卻蘊含著相當豐富的情感。開頭兩句,表面上是在描寫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實際上是借此來反襯詩人落魄無依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節,婦女們都在辛勞不息,自己當年也曾想過要干一番事業而落魄至今,一事無成,再也難以展露才華。一個“知”字,一個“催”字,表達出“光陰徒催人老”之意。這兩句運用了擬人和烘托的手法,借景抒情,借描寫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與蟋蟀催促婦女織布趕制裘衣來表現了詩人這種難遣的郁悶心情。
三四句,詩人的筆鋒陡然一轉,把自己比作高臥云壑的老松,早已飽嘗了人間的炎涼世態,對功名富貴之類都看透了。因此,絕不與時俗同流合污!巴熘鴾娼瓱o萬牛”,說沒有一萬頭牛都拉不動老松,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堅,難以動搖。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把自己比做高臥云壑的老松,生動形象、瘦硬蘊藉的語言有力地寄托了詩人拒絕與惡濁的社會現實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慰勉之意。同時,詩人在這里化用了杜甫“云壑布衣鮐背死”和“萬牛回首丘山重”兩句詩,顯得貼切自然。
此詩精雕細刻,瘦勁拗峭,體現了黃庭堅詩作瘦硬的.特色。詩人曾說過:“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此詩正是他對上述主張的實踐。全詩除第一句外,句句用典,但并不顯得晦澀難懂,亦無斧鑿之痕。
前人評黃庭堅詩,有所謂“草蛇灰線”之說,意即章法嫻熟,結構細密,似斷實連,不露痕跡。此詩正具有這樣的特點。詩人感秋抒懷,但不明言,而把情融入景,寫得十分含蓄,足見詩人筆力之高。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書法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創作介紹
《秋思寄子由》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并寄贈友人蘇轍的一首詩。此詩借寫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與蟋蟀催促婦女織布趕制裘衣,抒發了作者落魄無依的郁悶感受,仕途坎坷多難、功名未遂的感慨,同時又強烈地表達了與惡濁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也有慰勉之意。全詩結構細密,似斷實連,多處用典,不露痕跡,充分體現了黃庭堅詩奇硬拗澀的特色。
【秋思寄子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思寄子由》詩詞答案06-24
次元明韻寄子由原文及賞析07-17
《次元明韻寄子由》原文及賞析10-15
次元明韻寄子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7
春情寄子安原文及賞析08-20
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及賞析04-21
隔漢江寄子安原文及賞析08-28
《和子由澠池懷舊》原文及翻譯賞析09-16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