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浣溪沙(十五之七)_賀鑄的詞原文賞析
減字浣溪沙(十五之七)
宋代賀鑄
閑把琵琶舊譜尋。四弦聲怨卻沈吟。燕飛人靜畫堂深。
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賞析
此詞是閨怨詞中的佳作。詞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出極纏綿悱惻的情感。末句一筆叫醒,使全篇實處皆虛,陡入勝境,加強了全詞情感的力度和深度。《白雨齋詞話》評此詞結句云:“妙處全結句,開后人無數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韋莊《謁金門》詞“閑抱琵琶尋舊曲”句。“把”、“抱”同義。“譜”,這里也指曲。“曲”而書之于紙為“譜”,“譜”而付諸管弦為“曲”。“尋”為“重溫”之義。全句寫一位少女百無聊賴,隨意抱持琵琶重彈舊曲。次句“四弦聲怨卻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發出凄怨的音響,一似人深思時的`微吟詠嘆。“卻”字與“舊”字是詞眼所,“卻”字見出琵琶聲之“怨”、之“沉吟”,恰與彈曲者的主觀意愿相反:本欲解悶,適增其愁。
可見,上句所謂“舊譜”,并非單指過時的曲子,而是指往日與戀人聚會時曾經彈奏過的樂調。那時候兩情歡悅,因此琴聲歡快,此時兩情隔絕,雖撫弦更彈舊曲,企望用美好的回憶來自我安慰,但無論如何也奏不出舊日的愉悅之音了。第三句“燕飛人靜畫堂深”,語意層而進。少女幽居閨中,孤寂無偶,只有梁燕作伴。燕子似乎不忍心聽到這哀怨的琴聲,飛走了;少女本人也不能終曲,放下了撥子。一個“靜”字,一個“深”字寫出了閨中又恢復了先前那種死一般的靜止,意境深邃。
過片兩句為對比。上聯寫少女斜靠著枕頭,有時像宋玉《高唐賦》里那位“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樣,夢中飛到情人身邊,重渲染情之烈;下聯寫一道門簾,就象沉重的棺蓋,使閨中人與世隔絕,無處訴說她的懷春相思之心,重點出現況之苦。
歇拍寫“燈夜”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前后幾天城市處處張燈結彩,通宵達旦供人玩賞,平日藏深閨人未識的姑娘們,難得這樣的好機會,可獲準外出嬉游。此篇所寫的少女,最后一次見到戀人,就元夜。從那之后,魂牽夢繞,卻至此時未唔。此句七個字用數字寫時間,把前此的種種情感反復并深化了。大有點石成金之妙。陳廷焯即以此為例,評曰“妙處全結句,開后人無數章法”(《白雨齋詞活》)。
【減字浣溪沙(十五之七)_賀鑄的詞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惜余春·急雨收春_賀鑄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2-26
《浣溪沙·桂》原文及賞析10-18
寄賀方回原文及賞析11-20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及賞析10-15
浣溪沙·和無咎韻原文及賞析10-16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及賞析10-16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賞析10-21
《漸漸之石》原文及賞析10-15
浣溪沙·風壓輕云貼水飛原文及賞析11-21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