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夢原文及賞析
梁州夢
元稹〔唐代〕
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李建)、樂天(白居易)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使已傳呼報曉矣。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譯文
晚上在漢川的驛站過夜,做了一個夢:與杓直(李建)、樂天(白居易)一起游玩曲江,同時去了慈恩寺的一些庭院,突然醒了過來。換乘的馬匹到了階下,驛站的小官告訴我天亮了。
夢見與李建和白居易一起游玩曲江,又到了慈恩寺里的`各個僧院游覽。后來突然驚醒,換乘的馬已牽到階下,驛站小官告知已天亮,這才知道自己身在古老的梁州。
賞析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醒時縈繞心頭情事,由于壓抑往往變得更為強烈,便借夢境或幻覺來表現,這就是所謂潛意識。《牡丹亭》的“驚夢”,杜甫的《夢李白》,都是此種潛意識作用,文學上屢有反映。
此詩的前兩句描寫夢中之境,情調歡樂、興致濃烈;后兩句描寫夢醒之后的情景,筆鋒轉折、悵然若失。此詩語意簡潔,主要特點是布置得法,情味調度,以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襯托出兩人的深厚情誼。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兩句寫入夢。元稹與白居易中進士后又同于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制舉“拔萃”登科。按唐朝慣例,進士錄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賜宴,然后登慈恩寺大雁塔題名留念。曲江、慈恩寺向為長安名勝,平時更少不了騷人宴飲,墨客流連。元稹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游寺。此詩先把往昔經歷的畫面剪輯成夢。慈恩寺為高宗李治紀念生母長孫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僅加強“景深”,也深化了偕游情趣。此是虛景,虛中有實。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兩句寫出夢。伴隨亭吏的吆喝,畫面從慈恩寺夢中情景,轉為梁州驛亭醒時驚覺。此是實境,實中有虛,前后相映成趣。“排去馬”為此詩藝術構思關鍵,上承“院院游”盎然游興,下承驚醒時索寞意緒,先讓時間交迭產生錯覺,又把空間拉開擴大距離。此種“大跨度”“大寫意”結構方法,具有跌宕對比的強烈藝術效果。
此詩平平敘事,無驚人之筆,委婉情致全蘊蓄記敘中,體現唐詩“本色”特點。元稹“忽驚身在古梁州”,也同樣表現了渾融真醇情性與蘊藉無盡風流。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梁州夢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梁甫行》原文及賞析10-15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及賞析10-15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原文及賞析10-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賞析10-19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原文及賞析10-16
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 原文及賞析10-15
《送范德孺知慶州》原文及賞析10-15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原文及賞析10-15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原文及賞析10-16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