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原文及賞析
《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是晚唐詞人溫庭筠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思婦的離愁別恨。先以不凡的氣勢展現大漠風光,以環境暗示征人生活的艱苦,“年年征戰”,多少恨和怨。結二句從家人著筆,以思婦苦憶將綿綿離恨推進一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譯文
磧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驚飛起,像千里飛雪漫卷戈壁。連環弩,金簇藜,年年征戰箭如雨。畫樓中的美人,也恨這戰火中的別離,愁時看著紅杏花,獨坐錦屏前。
注釋
⑴蕃女怨,詞牌名,為溫庭筠所創,《金奩集》入“南呂宮”,七句三十一字,四仄韻,兩平韻。
⑵磧(qì):淺水中的沙石,這里指邊塞荒漠之地。
⑶玉連環:征人服飾物。《戰國策·齊策》:“秦昭王嘗遣使者,遺君王后以玉連環。”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鐵鏈之類的東西。
⑷金鏃(zú)箭:裝有金屬箭頭的箭。鏃,箭頭。
⑸錦屏:有彩畫的屏風。
賞析:
這首《蕃女怨》寫來并不見一點“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婦詞。這首詞寫邊塞的寒冷和艱苦,使思婦對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寫征人憶家。
此詞開頭兩句“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寫邊塞環境和氣候的惡劣:沙磧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飄,塞雁驚飛。“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先寫征人的裝束,續寫征戰之苦,戰情之急。丈夫如此在邊關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結末二句,點明題旨:“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戰爭使無數的妻子獨守空房,畫樓冷落,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開放、春滿人間的時候,更是令人腸斷,魂斷,唯有恨不斷,淚不斷。可謂曲盡人情。
就內容來說,此詞并無新意,作者不是為了宣揚什么反戰情緒,思婦的愁恨是一種純真的感情,值得珍重與同情。這首詞與《蕃女怨·萬枝香雪開已遍》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互補互襯的關系,閱讀時可互相參照。
在溫詞中,此詞屬于較為淺直的.作品,辭藻不算艷麗,含義也還顯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點:只客觀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態,而隱去它們之間的表面聯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畫樓離恨錦屏空”與“杏花紅”之間也未點明其關系。而這些物象情態的關系,很容易領悟出來,所以反而顯得淺而不露,短而味永。
鑒賞
《遐方怨·花半拆》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通過女子晨起的形象,含蓄地表現她對意中人的相思及由此而生的孤獨和惆悵之情。開頭四句寫女主人公在小雨初晴、花將綻朵的早晨,珠簾未卷,而被曉鶯驚醒;后三句寫女主人公醒后及臨鏡梳妝的形象。全詞首尾貫串,意脈相連,構思極妙。
溫庭筠詞抒寫男女情事,多是以女性口吻代言女子的相思戀情,以女性形象的華美艷麗及相思情意為其審美特征,精致地描摹女性艷麗華貴的容貌、服飾、起居、心態等。此詞即為這類作品。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名家評價
陳廷焯《詞則·別調集》:“起二句,有力如虎。”
俞陛云《唐詞選釋》:“唐人每作征人、思婦之詩,此詞意亦猶人,其擅勝處在節奏之哀以促,如聞急管么弦。此詞借燕雁以寄懷。”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或說801、824)年—約866或說870、882年)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蕃女怨磧南沙上驚雁起古詩詞03-30
《長亭怨慢·雁》原文及賞析08-21
長亭怨慢·雁原文及賞析08-21
蕃女怨·萬枝香雪開已遍原文及賞析08-19
長亭怨慢·雁原文翻譯及賞析08-14
汾上驚秋原文及賞析07-23
過磧原文及賞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