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芙蓉亭
唐代:柳宗元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清香晨風(fēng)遠,溽彩寒露濃。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譯文: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
新亭俯倚紅色的欄桿,四周開滿了美麗的芙蓉。
清香晨風(fēng)遠,溽彩寒露濃。
晨風(fēng)把清香吹送遠處,濕潤的彩花沾滿露珠。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鮮花瀟灑地開在人世,高低俯仰有無數(shù)的姿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我曾聽過色、空的比喻,造物界到底是誰在巧奪天工?
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留連這深秋的月光,斷斷續(xù)續(xù)傳來山寺的晚鐘。
注釋:
新亭俯朱檻(jiàn),嘉木開芙蓉。
芙蓉:這里指木芙蓉。一種落葉灌木,莖高丈許,秋冬間開花,有紅、白、黃等色。芙蓉亭:觀賞芙蓉花的亭子。俯朱檻:俯倚著紅色的`欄桿。
清香晨風(fēng)遠,溽(rù)彩寒露濃。
溽:濕潤。
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
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
色空:“色即是空”的省悟,出自《多心經(jīng)》。
留連秋月晏,迢(tiáo)遞(dì)來山鐘。
留連:意即留戀。秋月晏:秋天的時光已經(jīng)不多了。晏:晚,晚秋之意。迢遞:遠處。
賞析:
柳宗元初貶永州,住龍興寺,曾與和尚交往,探討佛理。龍興寺舊址在瀟水東岸,永州芝山城南太平門內(nèi)。當年寺里有和尚重巽,即巽公,是湛然的再傳弟子,與柳交往頗深。故柳有《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并作《永州龍興寺西軒記》贈巽上人。組詩《巽公院五詠》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寫的是龍興寺里有關(guān)事物和景色。這首《芙蓉亭》是組詩的第四首。
五代人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風(fēng)萬里芙蓉國”的詩句。芙蓉,一指荷花,二指木芙蓉。湖南多水鄉(xiāng),處處有蓮荷。木芙蓉比一般花卉高大,枝葉繁茂就像小樹,庭院,路旁均可栽種。故湖南有芙蓉國美稱。信仰禪宗的王維,也有一首詠芙蓉花的《辛夷塢》:“木本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芙蓉亭》全詩分三層,以鮮艷美麗的芙蓉著墨,“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新亭里修建著紅色的欄桿,四周開滿了芙蓉鮮花。“清香晨風(fēng)遠,溽彩寒露濃。”早晨的清風(fēng)吹送了遠香,寒冷的露水沾濕了鮮艷的色彩。前四句全是寫景,像一副顏色絢麗、動靜相間的水彩畫。第二層“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繼續(xù)描寫芙蓉花。花朵瀟灑地開放,呈現(xiàn)不同的姿態(tài)與容貌。芙蓉花盛開時,花朵綴滿枝頭,或白或紅或黃,千姿百態(tài),賞心悅目。特別令人驚奇的是,早晨開的白花,下午因為光合作用側(cè)變成紅色。“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筆鋒一轉(zhuǎn),由花自然聯(lián)想佛學(xué)中色、空的比喻,不知造物界到底是誰在巧奪天工,創(chuàng)造出芙蓉花這樣美麗的景物。佛教謂有形的萬物為色,并認為萬物為因緣所生,本非實有,故謂“色即是空”。詩中的“色”一語雙關(guān),既指芙蓉花的顏色,又泛指世間事物。結(jié)句為第三層:“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從早到晚,留連芙蓉亭的美景,久久不愿離去。秋月中,詩人靜聽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山寺的鐘聲,向往佛學(xué)禪境的思想不言而喻。禪院中有如此美好的景物,佛經(jīng)中更是詩人精神寄托的理想之地。詩熔風(fēng)景詩、詠物詩、山水詩為一爐,情景交融,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芙蓉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08-17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8-19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8-17
定風(fēng)波·三月七日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1-16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2篇10-24
三月晦日偶題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2篇)10-17
夢江南·九曲池頭三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