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還記得那些經典的古詩詞鑒賞嗎?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那么,大家知道古詩詞鑒賞的主要思路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村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農歷二月,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里的孩子們早早就放學回家,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注釋:
草長鶯(yīng)飛二月天,拂(fú)堤(dī)楊柳醉春煙。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等蒸發出來的霧氣。
兒童散(sàn)學歸來早,忙趁(chèn)東風放紙鳶(yuān)。
散學:放學。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賞析:
這首描繪春天風光的小詩,是詩人閑居農村時的即景之作。
“草長鶯飛二月天”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
“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主要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春景既然如此動人,生活在這如畫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詩的后兩句,由景而及人,詩人饒有情致地寫了一個群童放風箏的場面。天氣實在太好了,連平時愛在外貪玩的小學生們也一反常態,放學后早早地回到家,趕緊放起風箏來。“散學歸來”用一“早”字,說明連孩子們也讓這風和日麗的氣候給打動。
全詩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寫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寫的靜態,后半部分則添加了一個動態。物態人事互相映襯,動態靜態彼此補充,使全詩在村居所見的“春”景這一主題下,完美和諧地得到了統一。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作者二十五六歲時來到真州江村,設塾教書。三年后,作者在當地遠近聞名,都感到驚奇,別處的私塾先生紛紛前來向鄭板橋討教教育之法。純樸的鄉親們都把他當成自己人,東家送來雞鴨,西鄰送來新茶,酬謝這位教館先生。為此,他寫這首詩,抒發當時的心情。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即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燮所作詩,如《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孤兒行》等篇反映社會的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揚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見,表現真率性情;大量提畫詩都有寄托。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
【村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村居苦寒原文注釋及賞析12-19
南鄉子·秋暮村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09
村居原文、翻譯及賞析02-02
《村居》原文及翻譯賞析01-25
除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05
《對酒》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7
中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1-04
清平樂·村居原文注釋賞析04-20
《南鄉子·秋暮村居》原文、注釋、賞析02-29
《月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