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荔枝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減字木蘭花·荔枝
宋代 蘇軾
閩溪珍獻。過海云帆來似箭。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
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纖手擘。骨細(xì)肌香。恰是當(dāng)年十八娘。
譯文
福建產(chǎn)的珍貴貢品,經(jīng)海運輸?shù)拇爜硗焖佟S褡慕鸨P空空也,貢到不貢荔枝的歷史已有四百年了。
荔枝殼輕紅、肉濃白,正適合美女的細(xì)長的手去剝開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當(dāng)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注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荔枝:植物果實名。
閩(mǐn)溪:閩江,代指福建。珍獻:珍貴貢品。云帆:言船之多也。
玉座:器物的飾玉底座。金盤:金屬制成的食品盤。奇葩:珍奇的花果,這里代荔枝。四百年:從隋大業(yè)年間到宋紹圣年間約四百九十年。四百年為約數(shù)。
釅(yàn):濃。雅稱:正適合。佳人:美女。擘(bò):分開,剖裂。
骨:核仁。十八娘:既是人名,又是荔枝名。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四月,是時,東坡被貶惠州,同地方官僚朋友游山玩水,宴飲食荔枝,見物思古,于是作下這首詞。
賞析
上片,寫荔枝貢史。“閩溪珍獻,過海云帆來似箭”,敘述運輸貢品荔枝的艱辛。不“珍”不能作為“獻”品。皇上看中了的荔枝,就是遠(yuǎn)隔千山萬水,還是得按時送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原來運貢荔枝是從陸路,即是這樣,仍然免不了遭受勞民傷財之災(zāi),因要保鮮,不得不經(jīng)由海路運輸。‘“云帆”說明船如云集,多而繁忙。“似箭”說明時間快速,來往不停。然而,歷史是無情的。唐代咸通七年(866年),終于停貢荔枝,使得朝廷上下“金盤”皆罄,即詞人在詞中所寫“玉座金盤,不貢奇葩四百年”。這種貢歷史的結(jié)束,標(biāo)志著中國農(nóng)民人權(quán)取得一大進步,值得慶賀。
下片,詞人寫自己現(xiàn)時食鮮荔枝的美昧。“輕紅釅白,雅稱佳人纖手擘。”歷史衍進到了宋代,荔枝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誰能想象,當(dāng)年皇上能見到現(xiàn)時“輕紅釀白”的鮮荔枝,能見到現(xiàn)時這種“佳人纖手擘”的鮮荔枝。若不是貢荔枝史的結(jié)束,今日詞人也只能望荔枝而止步,也吃不到“閩溪珍獻”。正是詞人在宴游會上,吃到了“佳人纖手擘”的“輕紅釅白”、“凝如水晶”的.鮮荔枝,他才這樣興趣昂然地贊美鮮荔枝。“骨細(xì)肌香,恰似當(dāng)年十八娘。”由“輕紅釀白”寫到“骨細(xì)肌香”,贊頌了荔枝的外表美和內(nèi)在美,勝似“佳人”“十八娘”。自古文人以美女來寫花果是最愚笨的。然而詞人以“十八娘”來美化荔枝則有其特殊的含意。詞人吃的鮮荔枝“恰似當(dāng)年”名叫“十八娘”荔枝珍品,富有傳奇色彩。
全詞,以古今對比的手法,寫了詞人西湖食荔枝的情趣。色調(diào)鮮明,詞語輕快,有如“佳人纖手擘”荔枝似的。詞中提到的“十八娘”,一語雙關(guān),既贊美了十八娘,又烘托了荔枝品質(zhì)。
【減字木蘭花·荔枝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減字木蘭花·春情》原文及賞析10-15
昭君怨·送別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0-18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及賞析10-15
《詠荔枝》原文及賞析10-19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原文及賞析10-15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賞析10-21
[宋]柳永《減字木蘭花(花心柳眼)》原文、注釋、賞析01-26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