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賞析

柳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1-07-15 17:11:17 賞析 我要投稿

柳原文,翻譯,賞析

柳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譯文:

  柳林外傳來輕輕的雷鳴,池上細(xì)雨蒙蒙;雨聲浙淅瀝瀝,滴在荷葉上發(fā)出細(xì)碎之聲。不久小雨即停,小樓西角顯現(xiàn)出被遮斷的彩虹。我們靠倚欄桿旁,直等到月亮東升。

  燕子飛回門前,窺伺著飛到畫梁問;我從玉鉤上放下門簾。床上竹席紋路平展,好像清涼的水波,卻無波紋涌動。床頭放著水晶雙枕,她的金釵從發(fā)上墜下,橫放枕邊。

  注釋:

  ①輕雷:雷聲不大。

  ②闌干(lán):縱橫交錯的樣子。

  ③月華:月光、月色之美麗。這里指月亮。

  ④畫棟:彩繪裝飾了的梁棟。

  ⑤玉鉤:精美的簾鉤。簾旌(jing):簾端下垂用以裝飾的布帛,此代指簾幕。

  ⑥“涼波”句:指竹子做的涼席平整如不動的波紋。簟(diàn):竹席。

  ⑦水精:即水晶。

  ⑧“傍有”句:化用李商隱《偶題》:“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墮釵雙翠翹”。墮(duò):脫落。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夏季傍晚陣雨過后,一時之情狀,畫所難到,得未曾有。

  詞的上闋寫室外景色,輕雷疏雨,小樓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斷虹明”三字和“月華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極美的境界。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后,下起了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詞人未曾提及柳的遠(yuǎn)近,然而無論遠(yuǎn)近,雷都是來自柳的那一邊,雷聲被柳樹阻隔,聲音愈來愈小,故是輕雷,隱隱隆隆之致,有異于當(dāng)頭霹靂。夏雨潑灑在池上,而雷聲此時已經(jīng)停止了,惟聞沙沙颯颯,乃是雨聲獨(dú)響。此處一個“碎”字用得巧妙,細(xì)膩表現(xiàn)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fēng)中相撞發(fā)出的聲音。荷聲者,其葉蓋之聲也。奇又在“碎”,夏季陣雨是轉(zhuǎn)眼即逝的,而因荷承,故聲聲清晰。此為輕雷疏雨,于一“碎”字盡得風(fēng)流,如于耳際聞之。

  詞上片前二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柳外池塘雨打荷葉的夏日風(fēng)光圖。柳蔭外、池塘上,陣陣驚雷后,下起一陣急雨。雨滴落在池塘的荷葉上,簌簌作響。此處一個“碎”字用的巧妙,細(xì)膩表現(xiàn)出雨打荷葉的聲音蓋過了荷葉本身風(fēng)中相撞發(fā)出的聲音。夏雨來得及、去得快,“小樓”以下三句寫雨后情景。小樓西腳,一道彩虹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佇立在那兒。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片描繪了一幅美人夏日 睡覺圖,據(jù)詞意當(dāng)是寫第二天情景。小樓繡閣,玉鉤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nèi)鼾睡。只見她躺著的涼簟紋理平整,不見折皺,而她頭上的釵鈿則垂落在水晶枕旁。詞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面描摹得惟妙惟肖。

  “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夏雨來得急、去得快,“小樓”以下三旬寫雨后情景。雨勢本來就不洶涌,一會兒天就放晴了。小樓西角,一道彩虹掛在天空。斷虹之美,令人難以名狀,詞人又只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已被“明”字描摹得淋漓盡致。“明”乃尋常之字,本無奇處,但細(xì)思之,卻表現(xiàn)了如此豐富的意境與層次之美。虹一彎,忽現(xiàn)云際,則晚晴之美,在此時顯得更加妙不可言,無可著筆處乃偏偏有此斷虹,來為生色,來為照影。閨中女主人公出現(xiàn)了,她倚著小樓欄桿,看彩虹落下,“待得月華生”。這表明她曾長時間地佇立在此。她或許在等待情人到來,從彩虹生直至月上東山。

  下闋寫室內(nèi)景象,以精美華麗之物又營造出一個理想的人間境界,連燕子也飛來窺視而不忍打擾。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旁有墮釵橫。”下闋詞的意境在“月華生”的基礎(chǔ)上再上一層。小樓繡閣,玉鉤放下、帷簾低垂,女主人公閣內(nèi)鼾睡。寫到闌干罷倚,人歸簾下,天真晚矣。涼波以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平”,竭盡全力渲染清幽處的悲涼。結(jié)尾兩句是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艷而不俗。水精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鉤,是用華美的物件以造一理想的人間境界(水精即水晶)。而結(jié)以釵橫,詞人此處,神理不殊,先后一揆。人巧妙地從燕子的視角,將女主人公夏日晝寢的畫面描摹得惟妙惟肖,繡閣的靜謐精美,不附會本事,這自是一幅閨閣妙畫,若附會本事,則本篇雖涉艷情,卻也表現(xiàn)清雅而自然。

柳原文,翻譯,賞析2

  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譯文及注釋

  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yán),樂游春苑斷腸天。

  你曾經(jīng)隨著東風(fēng)輕拂歌席舞筵,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苑中游玩。

  東風(fēng):指春風(fēng)。舞筵:歌舞的筵席。樂游:樂游原的省稱,也叫樂游苑,在唐代長安東南,今陜西西安市郊。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又為何肯捱到秋天來啊,現(xiàn)在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肯到:會到。清秋:明凈爽朗的秋天。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曾經(jīng)隨著東風(fēng)輕拂歌席舞筵,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苑中游玩。

  又為何肯捱到秋天來啊,現(xiàn)在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注釋

  東風(fēng):指春風(fēng)。

  舞筵:歌舞的筵席。

  樂游:樂游原的省稱,也叫樂游苑,在唐代長安東南,今陜西西安市郊。

  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

  斷腸:銷魂。

  肯到:會到。

  清秋:明凈爽朗的秋天。

  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

  創(chuàng)作背景

  李商隱的《柳》大致寫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李商隱在被柳仲郢辟為節(jié)度書記后的幾年離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詠柳詩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發(fā)感慨。此詩即為其中一首。

  賞析

  對比手法 1.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云的樂游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jié)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yōu)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清秋”“斜陽”“秋蟬”點(diǎn)染了環(huán)境的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qiáng)烈的對比,表達(dá)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yuǎn)大抱負(fù),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jī)的春柳。然而由于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著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jīng)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真實(shí)寫照。 2.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jìn)士,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遠(yuǎn)大抱負(fù),然而由于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jīng)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逐”有隨著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fēng)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隨東風(fēng),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xiàn)了柳枝的生機(jī)可愛。

  春日柳長,迎風(fēng)擺動,但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fēng)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fēng)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lián)想到那迎風(fēng)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可謂將擬人手法運(yùn)用得深入無痕。

  第四句兩個“帶”字也分明是將柳寫作人。兩句連起來讀,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帶著昏黃的斜陽,又帶著凄鳴的寒蟬呢?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反說成“帶斜陽又帶蟬”,這一反,卻將柳的形象凸現(xiàn)出來了。

  《贈柳》,其實(shí)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rèn)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rèn)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yuǎn),別無旁證,真實(shí)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lián)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diǎn)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jī),渲染得更加強(qiáng)烈。次聯(lián)“風(fēng)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fēng)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tài)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dāng)”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dāng)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xiàn)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fēng)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后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yuǎn)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后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yuǎn)。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diǎn)。紀(jì)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jié)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賞析3

  淡黃柳·詠柳

  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jié)。一樹料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fēng)卷葉,空凄切。

  長條莫輕折,蘇小恨,倩他說。盡飄零、游冶章臺客。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fēng)殘?jiān)隆?/p>

  古詩簡介

  《淡黃柳·詠柳》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涼之景。下片借柳托恨,抒發(fā)無限樓空人去,孤苦無依之感。作者借景抒情,以秋天的蕭瑟,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悲涼之感。

  翻譯/譯文

  三眠柳還沒有休息,秋天就突然降臨了。樹梢上掛著余暉,樹上寒蟬幽咽。經(jīng)過灞陵離別,飛絮已經(jīng)飄落水面成為浮萍,落葉被風(fēng)吹卷,空留下悲涼凄切。

  不要輕易折斷柳枝作離別,因?yàn)殡x別的怨恨還要由它來訴說,那些在章臺游玩的人來來往往,如同飄零的柳枝一般。如今送別的紅板橋上空空蕩蕩,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經(jīng)離去,只留下清曉的風(fēng)伴著殘?jiān)隆?/p>

  注釋

  ①三眠:三眠柳,即檉(chēng)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條在風(fēng)中搖曳,時時伏倒。《三輔故事》:漢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②灞陵:即霸陵,漢文帝之墓地。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李白《憶秦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③蘇小恨:喻與情人離別之悵恨。

  ④倩:請、請求。

  ⑤游冶:追求聲色,尋歡作樂。章臺:此處指妓樓舞館。宋晏幾道《鶴鴿天》:“新擲果,舊分釵,冶游音信隔章臺。”唐韓翊以《章臺柳》詩尋訪柳氏,詩以章臺借指長安,以章臺柳暗喻長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將章臺街喻指娼家聚唇之所。

  ⑥紅板橋:紅色木板的橋。詩詞中常代指情人分別之地。

  ⑦湔(jiān)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典出《北齊書·竇泰傳》。竇泰之母有娠,期而不產(chǎn),大懼。有巫曰:“渡河浦裙,產(chǎn)子必易。”泰母從之,俄而生泰。后成為古代之風(fēng)俗,謂女子有孕到河邊洗裙,分娩必易。又,唐李商隱《柳枝詞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與商隱之弟李讓山相遇相約,謂三日后她將“濺裙水上”來會。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戀之事。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創(chuàng)作時間,創(chuàng)作背景不祥,根據(jù)最后一句“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fēng)殘?jiān)隆!钡脑~意“游春浣裙的女子也已經(jīng)離去,徒留曉風(fēng)伴殘?jiān)隆蓖茰y,該詞可能是寫給作者妻子或者沈宛的,極有可能是為其妻所寫。

  賞析/鑒賞

  文學(xué)賞析

  上片開始,點(diǎn)名時節(jié),“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jié)。”時令為初秋時分,一個“乍”字刻畫出了秋天的突然而至,為寫離別之苦展開鋪墊。此處雖然沒有寫道離別,也沒有刻畫離別,但卻從一個“乍”字,就凸顯出了離別的傷感。“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傷感蔓延開來,離別便順理成章地牽引出來,夕陽西下,在樹梢上的太陽,更顯得日落西山的迷茫。而后面一句, 則是直接描寫柳條變得枯黃,柳葉凋零,柳絮早已化作浮萍隨風(fēng)而逝,秋天真的到來了。“絮已為萍風(fēng)卷葉,空凄切。”納蘭兀自悲切,感傷這季節(jié)的無情和人世間無情的變更。

  而到了下片,納蘭卻表現(xiàn)出一種溫情脈脈的情緒來,他輕柔地寫道“長條莫輕折。”不要輕易地折斷柳條訴說離別,離別雖有遺憾,但只要不告別,內(nèi)心便依然充滿溫情。而后一句“蘇小恨,倩他說。”則是在寫一代名 妓蘇小小。蘇小小的愛情故事凄婉動人,離別是這個故事的主題,納蘭用蘇小小的典故寫出自己的惆悵與傷感,他達(dá)到了托物抒懷、借景言情的目的。而后的兩句,自然也是圍繞離別而寫:“盡飄零游冶章臺客。紅板橋空,湔裙人去,依舊曉風(fēng)殘?jiān)隆!痹~寫到這里,頗有幾分柳永的風(fēng)范,但納蘭更顯得干脆,既然紅橋之上,離別已經(jīng)無法挽回,那么就干脆道別了吧。就讓自己與這曉風(fēng)殘?jiān)拢?dú)自相守,為離去的人祝福。這首詞寫出了詞人悲涼的心境。

  該詞詠秋初之柳,作為詠柳之作,納蘭以寫景開始,以抒情終結(jié)。蒼涼的景色中透露內(nèi)心的悲涼。在萬物調(diào)零的秋天,詞人在一片美景中悲哀地感傷,整首詞的情致極為凄婉,是首上乘之作。

  名家點(diǎn)評

  張秉成《納蘭詞箋注》:“此首所詠是為秋初之柳。上片寫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涼之景。下片借柳托恨,無限人去樓空、孤苦無依之感。讀之令人蕩氣回腸。

柳原文,翻譯,賞析4

  【越調(diào)】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到如今,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注釋]

  回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余字,回旋誦讀,可成詩數(shù)千首。竇濤感動,終于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yuǎn)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著柳蔭,人的倒影在明凈的水波中映浸。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記憶里的是年時節(jié)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jì)重溫。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說: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常記年時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說:想起我們一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到如今,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后三句“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一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說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lǐng)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光。“碧湖”與“湖上”是兩個詞組,作者有意重用一個“湖”字,而不說“碧湖岸上”,與其后“陰陰”的疊詞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種婉轉(zhuǎn)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現(xiàn)湖水的清純,回應(yīng)“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qū)懭诉^渡。“人影”至少能給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dú),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xiàn)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采蓮女,因?yàn)檫@首《小桃紅》是從江南采蓮的意境生發(fā)的。若取此解釋,那么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一名采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游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shè)想柳蔭下游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對花飲”的回憶。“對花飲”通常意義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xí)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一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紅》:“采蓮湖上棹船回,風(fēng)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shù)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立意乃至布局都與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一目了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于用簡略的暗示來節(jié)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xiàn)實(shí)的無情。“如今”與“年時”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比。“回文錦”表現(xiàn)出了主人公與“年時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guān)系,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fēng)吹斷”,兩人的音書聯(lián)系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說情人遠(yuǎn)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為暗喻,是藝術(shù)語言的需要,也表現(xiàn)出一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于是,由觸景生情,又進(jìn)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一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nèi) 皻垑簟睘轼x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一個“羨”字統(tǒng)領(lǐng),一方面說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qiáng)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yùn)現(xiàn)實(shí)的絕望。一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并頭酣眠,是連貫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xiàn)出主人公在克制傷痛、傾訴愿望時的一種掙扎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yùn)和悲劇心理的強(qiáng)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xiàn)出對悲哀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時也因此表現(xiàn)出一種悱惻低回的風(fēng)調(diào)。這種風(fēng)調(diào)及其表現(xiàn)的手法都近于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一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期的常見現(xiàn)象。

柳原文,翻譯,賞析5

  原文:

  醉桃源·柳

  千絲風(fēng)雨萬絲晴。

  年年長短亭。

  暗黃看到綠成陰。

  春由他送迎。

  鶯思重,燕愁輕。

  如人離別情。

  繞湖煙冷罩波明。

  畫船移玉笙。

  譯文:

  千萬條柳絲迎著風(fēng)雨沐浴著晴日,年年站在長短亭旁目睹旅客來去匆匆。從暗黃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綠陰濃重,經(jīng)歷了春來春往的整個過程。鶯、燕在柳絲間纏綿徘徊不斷穿行,恰似長短亭上人們依依難舍、含愁相別的情形。環(huán)湖柳色綠如煙,映襯得西湖水波明凈。一葉畫舟在水面上劃動,載著幽幽一曲玉笙的樂音。

  注釋:

  [1]年年長短亭:指年年柳樹都在亭邊送人遠(yuǎn)行。

  [2]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春天來時,柳條為暗黃色,春天去時,柳條為碧綠色。

  [3]繞湖煙冷罩波明:指柳樹沿西湖環(huán)繞。

  賞析:

  這首詞詠柳。作者因古來就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遂將柳擬人化,借柳以詠離情。上片寫驛道旁、長亭邊的柳。這是人們祖道餞別之地,這里的柳年年歲歲為人送行,年年歲歲迎送春天,成了離情別緒的象征物。下片轉(zhuǎn)寫西湖煙柳。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時時注目于湖面搖曳的畫船,聆聽著船上悠揚(yáng)的笙歌,感受著男女游客們的鶯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間離情別緒的負(fù)載物。

柳原文,翻譯,賞析6

  原文:

  柳

  曾逐東風(fēng)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譯文:曾經(jīng)追逐東風(fēng),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游玩。怎么會到深秋的季節(jié),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注釋:①斷腸天:令人銷魂的春天

  賞析:

  對比手法

  1、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云的樂游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jié)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yōu)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清秋”“斜陽”“秋蟬”點(diǎn)染了環(huán)境的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qiáng)烈的對比,表達(dá)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yuǎn)大抱負(fù),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jī)的春柳。然而由于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著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jīng)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真實(shí)寫照。

  2、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jìn)士,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遠(yuǎn)大抱負(fù),然而由于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jīng)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逐”有隨著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fēng)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隨東風(fēng),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xiàn)了柳枝的生機(jī)可愛。

  春日柳長,迎風(fēng)擺動,但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fēng)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fēng)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lián)想到那迎風(fēng)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可謂將擬人手法運(yùn)用得深入無痕。

  第四句兩個“帶”字也分明是將柳寫作人。兩句連起來讀,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帶著昏黃的斜陽,又帶著凄鳴的寒蟬呢?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反說成“帶斜陽又帶蟬”,這一反,卻將柳的形象凸現(xiàn)出來了。

  《贈柳》,其實(shí)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rèn)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rèn)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yuǎn),別無旁證,真實(shí)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lián)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diǎn)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jī),渲染得更加強(qiáng)烈。次聯(lián)“風(fēng)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fēng)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tài)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dāng)”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dāng)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xiàn)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fēng)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后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yuǎn)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后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yuǎn)。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diǎn)。紀(jì)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jié)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賞析7

  五柳先生傳

  魏晉: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及注釋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環(huán)堵(dǔ)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hè)穿結(jié),簞(dān)瓢(piáo)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yàn)樗淖≌赃叿N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dāng)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fēng)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bǔ)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許,處所。詳: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別名稱字。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lǐng)會。欣然:高興的樣子。嗜:喜好。親舊:親戚朋友。舊,這里指舊交,舊友。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或:有時。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經(jīng)。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tài)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環(huán)堵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huán)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堵,墻壁。蕭然,空寂的樣子。短褐穿結(jié):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bǔ)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jié),指衣服破爛。穿,破。結(jié),縫補(bǔ)。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盛飯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經(jīng)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贊:傳記結(jié)尾的評論性文字。黔婁:戰(zhàn)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xué),無意仕進(jìn),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后,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茲: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觴:酒杯。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jù)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fēng)氣淳厚樸實(sh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yàn)樗淖≌赃叿N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當(dāng)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fēng)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bǔ)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注釋

  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許,處所。

  詳: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別名稱字。

  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

  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

  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lǐng)會。

  欣然:高興的樣子。

  嗜:喜好。

  親舊:親戚朋友。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或:有時。

  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經(jīng)。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態(tài)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

  環(huán)堵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huán)堵(dǔ):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堵,墻壁。蕭然,空寂的樣子。

  短褐穿結(jié):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bǔ)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結(jié),指衣服破爛。穿,破。結(jié),縫補(bǔ)。

  簞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jīng)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傳記結(jié)尾的評論性文字。

  黔(qián)婁:戰(zhàn)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隱士和著名的道家學(xué),無意仕進(jìn),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后,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戚戚:憂愁的樣子。

  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

  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

  茲: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儔(chóu):輩,同類。

  觴(shāng):酒杯。

  以樂其志: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

  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jù)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fēng)氣淳厚樸實(shí)。

  創(chuàng)作背景

  對于《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兩種說法。王瑤根據(jù)蕭統(tǒng)的《陶淵明傳》的敘述認(rèn)為,《五柳先生傳》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學(xué)者林云銘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后所作。

  文言現(xiàn)象

  一詞多義

  1、以:(1)因以為號焉 以:把。以為,以之為。

  (2)以此自終 以:憑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詞,他

  (2)葛天氏之民歟 之:助詞,的

  3、言:(1)閑靜少言 言: 說,說話(動詞)

  (2)黔婁之妻有言 言:言語,話(名詞)

  4、如:(1)晏如也 如:……的樣子

  (2)親舊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其: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2)親舊知其如此 其:代詞,指五柳先生

  古今異義

  1、每有會意:古:指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lǐng)會。 今:指領(lǐng)會別人沒有明確指出的意思。

  2、親舊知其如:古:<名>舊交,舊友 。今:<形>過去的,過時的。

  3、不求甚解:古: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時。 今:或者。

  5、贊曰:古:傳記結(jié)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稱贊,贊美。

  6、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古:處所。今:允許,許可。

  7、造飲輒盡:古:往,到。今:制造。

  8、頗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當(dāng)?shù)亍?/p>

  詞類活用

  1、詳:亦不詳其姓字。

  2、親舊:親舊知其如此。

  3、樂:以樂其志。

  4、酒:性嗜酒。

  典故運(yùn)用

  宅邊有五柳樹:從“榆柳陰后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shí)有柳樹。

  好讀書: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后,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jīng)〉》)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jīng)〉》),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簞瓢屢空: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dāng)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黔婁:戰(zhàn)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jiān)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二十四孝圖·黔婁·嘗糞憂心: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yù)感家中有事,當(dāng)即辭官返鄉(xiāng)。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y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fā)現(xiàn)味甜,內(nèi)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主旨?xì)w納

  通過對五柳先生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來用以自況的文章,抒發(fā)了陶淵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贊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為四小節(jié)。第一節(jié)自開頭至“因以為號焉”,交代“五柳先生”號的由來,開篇點(diǎn)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fēng)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五柳先生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shí)之賓也”,本就無關(guān)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并無桃李,只有這么幾棵柳樹,這與后面所寫“環(huán)堵蕭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diǎn)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jié)自“閑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稟性志趣。接著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閑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xiàn),不慕榮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實(shí)面貌。因?yàn)椴蛔非髽s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用不著喋喋不休。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jié)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guān)。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個時代的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jié)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qiáng)調(diào)他的嗜灑是出于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脫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說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jié)。至于親友請他吃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即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rèn)真,并沒有當(dāng)時所謂名士的虛偽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huán)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jié)自“環(huán)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xiàn)。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wǎng),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jié)果。并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既與前文相照應(yīng),又收束了全篇。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結(jié)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的實(shí)質(zhì)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yīng),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diǎn)和優(yōu)點(diǎn)。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兩句設(shè)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既表達(dá)了他對上古社會淳樸風(fēng)尚的向往之情,又說明他是一位有著美好理想的隱士。同時也是對世風(fēng)日卜的黑暗現(xiàn)實(shí)的針砭與嘲颯。

柳原文,翻譯,賞析8

  冬柳

  唐代: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正是霜風(fēng)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譯文及注釋

  柳汀(tīng)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著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柳汀:柳樹成行的水邊平地。

  正是霜風(fēng)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這時寒風(fēng)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譯文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著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這時寒風(fēng)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注釋

  柳汀:柳樹成行的水邊平地。

  簡析

  此詩的一、二句寫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態(tài),是靜景。詩人住在郊外,不寫自己的窗剛好對著一行柳樹,而寫柳樹對著詩人的門窗,顯得新奇別致。三、四句轉(zhuǎn)而寫動景:霜風(fēng)勁吹,枯枝斷落,鷗鳥驚飛。詩人用精煉的筆墨,描繪出一幅鮮明的畫面,有聲有色,形象十分生動,讓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邊的寒洌、冷清。全詩不僅立意構(gòu)思新奇別致,而且題材也不襲故蹈常,讀者在鑒賞時應(yīng)特別注意這一寫作特點(diǎn)。

柳原文,翻譯,賞析9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原文

  長夜難明赤縣天, 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tuán)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注:

  【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1950.10)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詞語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音樂學(xué)校)里曲子的名稱。

  赤縣:指中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介紹戰(zhàn)國末騶(zou鄒)衍的說法: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百年魔怪舞翩躚: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時起,外國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者開始侵入中國。他們和他們的走狗在中國橫行霸道,好似群魔亂舞。

  人民五億:五億各族人民。

  一唱雄雞天下白:此句是由“雄雞一聲天下白”演變過來的,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致酒行》。原句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于闐:新疆吾維爾自治區(qū)西南部縣名,1959年改于田。當(dāng)?shù)厝嗣褚阅芨枭莆柚_@里借指新疆文工團(tuán)所表演的音樂歌舞節(jié)目。萬方:古人稱國族為方,《易經(jīng)》有"鬼方"。樂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中誤植為《奏樂》。

  興會:興致、興趣。

  白話譯文

  舊中國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來妖魔鬼怪肆意狂歡,五億各族人民卻無法團(tuán)圓。

  雄雞終于高鳴祖國得了光明,東西南北盡歌舞其中還有新疆人,詩人們欣喜唱和興致無邊。

  賞析:

  這是一首揭露舊中國的黑暗現(xiàn)實(shí)、贊美新中國民族大團(tuán)結(jié)的史詩,是舊時代結(jié)束、新紀(jì)元開始的雄偉鐘聲。全詞首先從聯(lián)歡晚會的熱烈景象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舊中國的悲慘情景;然后筆鋒轉(zhuǎn)而頌揚(yáng)國慶晚會上的濃烈氣氛,喻示了新中國各族人民大團(tuán)結(jié)、共創(chuàng)繁榮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闋是對舊中國長期黑暗統(tǒng)治的揭露與批判。“長夜難明赤縣天”,赤縣神州千百年來陷入暗無天日的黑夜中,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這黑夜何時是盡頭?誰能拯民于水火之中?這一聲慨嘆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多災(zāi)多難的中國人民不甘屈辱不甘滅亡的心聲,即使長夜難明,也要團(tuán)結(jié)斗爭,一個“長”字,一個“難”字,盡訴作者的沉重心情。

  “百年魔怪舞翩躚”,翻開血淋淋的近代史,從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中,中國人民的苦難是空前的,既深受八國聯(lián)軍的侵略蹂躪,又遭遇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和殘酷統(tǒng)治。這些“洋鬼”“土鬼”群魔亂舞,把中國的天空污染得更黑更暗。中國隨著《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次又一次地割地賠款,已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tǒng)治下,更是慘不忍睹。國民黨反動派制造一起又一起屠殺、鎮(zhèn)壓少數(shù)民族的血腥事件,正是魔鬼橫行猖獗,人民受苦遭殃。中國的悲劇已到了頂點(diǎn),人們的怒火與反抗呼之欲出。

  “人民五億不團(tuán)圓”,在這樣的現(xiàn)實(shí)中,各民族四分五裂,過不上安定的生活,五億中國人不能團(tuán)聚在一起。由于帝國主義入侵,軍閥割據(jù),中國的大好河山已被瓜分得支離破碎,國已不國了。再加上日占區(qū)“搶光、燒光、殺光”的殘害,國統(tǒng)區(qū)捐稅繁重、特務(wù)橫行、物價高漲、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情狀之悲慘,難以窮盡。雖短短三句,卻已把舊中國的黑暗、苦難藝術(shù)地再現(xiàn)出來,使我們更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各民族人民應(yīng)攜手并進(jìn),共創(chuàng)祖國美好未來,只有國家強(qiáng)盛了,人民才會“團(tuán)圓”。

  下闋,詩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歡樂場面。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國慶節(jié),表現(xiàn)出了人民歡樂、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國光輝燦爛的前景。“一唱雄雞天下白”,是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倒裝。雄雞一聲長鳴,報道中國大地已經(jīng)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仿佛是從人們心底噴出來的激情,道盡了人們擺脫漫漫長夜、迎來紅日曙光的歡樂心情。說明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武裝力量是偉大的,從建立工農(nóng)武裝,到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抗戰(zhàn)勝利到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最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昂首看天,覺得天格外晴朗,人民當(dāng)家作主人的喜悅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萬方樂奏有于闐”,各民族在祖國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歡樂的樂章,這其中包括新疆兒女的甜美歌聲。這一句詞寫各族人民歌頌中國革命的勝利、歌頌新的生活,使我們想象到新中國百廢俱興、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美麗畫面,于闐之歌只是這幅長卷上的一角。由此我們更可以想到各族人民大團(tuán)結(jié)的盛況、舉國歡慶的良宵盛會、新中國開創(chuàng)中國歷史嶄新局面的亙古奇觀……所有這一切,怎能不讓詩人靈感泉涌,欣然命筆呢!

  “詩人興會更無前”,這里的詩人不僅指柳亞子,也指詩人自己,更泛指全國的文藝工作者,詩人的興致是以前所沒有的。一方面說明詩人應(yīng)感知新生活、歌頌新生活,是對包括柳亞子在內(nèi)的文藝工作者的肯定與勉勵,另一方面說明詩人堅(jiān)信未來的中國將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偉大和壯麗,堅(jiān)信新中國的繁榮昌盛、安定團(tuán)結(jié)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首詞上下兩闋巧妙運(yùn)用對比手法,極其鮮明地寫出了新舊社會天上人間的反差。上闋寫舊中國,下闋寫新中國,而上下兩闋又互相呼應(yīng),作者以舊社會的黑暗反襯新社會的“天下白”,以群魔亂舞反襯各族人民的歡慶歌舞,以舊社會的四分五裂反襯新社會的民族大團(tuán)結(jié)。這樣強(qiáng)烈的對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柳原文,翻譯,賞析10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fēng)流極,來當(dāng)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yuǎn)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翻譯

  章臺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齡女郎在蹁躚起舞。

  早就聽到不少人贊美柳樹風(fēng)流至極,如今看到了,正當(dāng)婀娜多姿時。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橋邊,眼看柳色要被隔斷,跨過橋向長堤延伸,我的心也緊隨不舍。

  柳樹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飄浮著,飛舞在青樓酒旗之間。

  注釋

  章臺:漢代京城長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時稱為“章臺柳”。

  從:任從。

  掩映:遮掩映襯。

  郢:戰(zhàn)國時楚國的國都,即今湖北江陵。

  參差:柳條垂拂繁茂的樣子。

  見說:聽說。意謂聽到別人對柳的贊賞。

  來當(dāng):今天自己見到的時候。

  婀娜:與“風(fēng)流”都是寫柳絲的風(fēng)流極致,嫵媚多姿。

  橋回:橋向旁彎曲。

  堤遠(yuǎn):長堤向遠(yuǎn)延伸。

  意相隨: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隨。這句既寫柳絲,也寫出詩人對柳的眷戀不舍。

  忍:豈忍。

  花如雪:柳花似雪。

  青樓:古代歌舞宴飲的館樓。

  鑒賞

  《贈柳》,其實(shí)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rèn)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rèn)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yuǎn),別無旁證,真實(shí)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lián)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diǎn)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jī),渲染得更加強(qiáng)烈。次聯(lián)“風(fēng)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fēng)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tài)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dāng)”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dāng)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xiàn)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fēng)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后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yuǎn)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后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yuǎn)。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詩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diǎn)。紀(jì)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jié)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jīng)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著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xì)玩味,又會發(fā)覺它們既是寫柳,又象是在寫人,字里行間,仿佛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fēng)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于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舍,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巧妙之處。馮浩說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溪生詩集箋注》),大旨是不錯的。

  賞析

  詩題《贈柳》實(shí)為“詠柳”,是詩人先詠后贈。

  首句“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囊括了從京城長安到江濱江陵的各路柳色。這柳色從南到北,無處不在,綺麗千里。“從”、“更”二字以遞進(jìn)式的表達(dá),點(diǎn)明了春意正鬧,柳樹生機(jī)勃勃。“掩映”、“參差”二詞便是在寫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條垂拂,如此繁茂動人。

  頷聯(lián)“見說風(fēng)流極,來當(dāng)婀娜時”描繪了柳枝嫵媚動人.春風(fēng)拂過,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態(tài)引人遐想。詩人用“見說”表現(xiàn)了人們自古以來對柳色的熱愛有加,又用“來當(dāng)”表達(dá)對此時美景的欣賞之情,

  頸聯(lián)首句“橋回行欲斷”意在描繪詩人尋柳的場景。詩人目光被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這柳色一路牽引著他來到橋邊,堤畔的柳樹煙霧籠罩,朦朧動人,一眼尋去,卻見這柳色快被隔斷。詩人跨過橋去,轉(zhuǎn)身回行,再次沿著這河堤尋著美色,乃至終于不見這柳色。“堤遠(yuǎn)意相隨”則是在說詩人眼中雖已望不見柳,但仿佛還是能見那如煙似夢的柳色向遠(yuǎn)方延伸。

  尾聯(lián)“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指詩人心系柳色。緊緊相隨,直至柳絮如花、青樓酒旗處。“忍”透露出詩人對春柳盛極之時的痛惜之情。盡管花飛如雪甚是美麗,但到繁華盡處就只剩凋零了。這一句深切刻畫出詩人的愛柳之情及對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詩前四句從廣闊背景提筆,以生動的筆調(diào)描繪出了春天柳色的秀麗可人、嫵媚柔長;后四句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盡,頗為耐人尋味。觀摩全詩,此詩既是在寫柳,也是在寫人。李商隱此詩正是巧在此處,似此似彼,亦即亦離,借詠寄思,是詠物詩的化境。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寫于宣宗大中元年即847年,詩人自長安赴桂林途中作。題為贈柳,實(shí)是詠柳。運(yùn)用擬人法,將‘‘柳’’當(dāng)作人來描寫。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rèn)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rèn)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yuǎn),別無旁證,真實(shí)情況,已難考知。

柳原文,翻譯,賞析11

  南歌子·柳戶朝云濕

  柳戶朝云濕,花窗午篆清。東風(fēng)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翻譯

  綠柳簇?fù)淼脑郝洌宄靠諝馇逍聺駶櫍窕ù皟?nèi)香爐升起的煙裊裊如云。東風(fēng)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

  新燕住進(jìn)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著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jìn)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注釋

  柳戶朝云濕:指歌妓的居處。

  午篆:一種盤香。

  壘潤棲新燕:新燕在剛壘好的新窩里棲息。

  把做:當(dāng)做。

  鑒賞

  此詞也是代言體,寫一個歌妓對其相好男子的懷念。上片寫這個歌妓獨(dú)居青樓的寂寞和她對舊相好的懷念。下片睹物生感,先是以“新燕”之樂反襯“舊鶯”之苦,接著又以琵琶所奏樂音在她聽來都是斷腸之聲的主觀化描寫,反映出這個女子獨(dú)處深閨難續(xù)舊歡的無限愁思。

柳原文,翻譯,賞析12

  贈柳圓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竹實(shí)滿秋浦,鳳來何苦饑。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夫子即瓊樹,傾柯拂羽儀。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浦滿是竹實(shí),鳳凰來到這里怎么還會饑餓?

  還同月下的喜鵲,繞了三圈都沒有找到可以安然棲息的枝條。

  夫子你就是瓊樹,傾斜下垂的枝條庇護(hù)。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別后會日夜把你思念。

  注釋

  (1)陸機(jī)《詩疏》: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梧桐不食,非醴泉不飲。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瓊樹:即瓊枝。以謬琳瑯軒為食,鳳凰食之。

  (4)謝靈運(yùn)詩: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賞析:

  詩的開頭用鳳雛依梧桐而棲和啄食竹實(shí)的典故,說明秋浦地方政績得人心,自己對此地很留戀,接著又用曹操詩強(qiáng)化這種感想,然后把話題轉(zhuǎn)向柳圓,表達(dá)自己的心愿。巧妙用典和就典故發(fā)議論切入現(xiàn)實(shí),是這首詩的特點(diǎn)。晚年的李白飄泊在江南,也許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曾有不少夸贊地方長官的詩,常常會將古人的德、言、行隨手拈來用入詩中,卻并不是累贅繁瑣,不妨礙思想的流暢表達(dá),其中既有詩人藝術(shù)技巧高超熟練之處,也有暫為人下的無奈。

柳原文,翻譯,賞析13

  岸柳可藏鴉。路轉(zhuǎn)溪斜。忘機(jī)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xiāng)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翻譯

  岸邊的楊柳青翠茂盛,野鳥在那里藏其行蹤。鷗鷺站在溪邊覓食與世無爭。近在咫尺的鐘山被云霧遮蓋,時隱時現(xiàn)顯得朦朦朧朧。

  對著水面整理我的烏紗帽,水中可以看到我兩鬢稀疏花白的倒影。故鄉(xiāng)被金人占領(lǐng),我的心情為此悲傷沉重,可無奈我人遠(yuǎn)在天涯無力可用。時光如梭,幾日未來春天就已過盡,原來含苞欲放的桃花,眼下竟然已經(jīng)殘敗凋零。

  注釋

  岸柳可藏鴉:指已近暮春,濃密的柳條可以讓野鳥筑巢。

  咫尺:距離很近。

  鐘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

  烏紗:即烏紗帽,官帽。有時也為平民所服。

  兩鬢蒼華:兩鬢已有了白發(fā)。

  創(chuàng)作背景

  《景定建康志》卷一八載:“節(jié)使吳公琚游清溪。有詞呈野亭馬公,野亭跋其后云:‘秦淮海之詞,獨(dú)擅一時,字未聞;米寶晉善詩,然終不及字。若公可兼之矣。辛酉季春,承議郎充江南東路轉(zhuǎn)運(yùn)司主管文字馬之純謹(jǐn)書。”’據(jù)此可知,此詞是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吳琚游覽清溪時所作。

  賞析

  上片以敘景開頭,晚春時分,漫步在靜靜流淌的小溪邊,岸上的柳樹已經(jīng)繁茂得可以遮擋住停歇、嬉戲的鳥兒。順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轉(zhuǎn),清溪斜在面前,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機(jī)鷗鷺停立在汀沙上。其實(shí),鷗鷺哪里有什么“忘機(jī)”的境界,分明是將情懷寄托于此。據(jù)《莊子·天地》載,灌圃者說:“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意思是存在機(jī)詐權(quán)變的心計(jì)就會喪失純樸潔白的品質(zhì),以致心神不靈,這是為天道所不容的。莊子應(yīng)該是最早也是最徹底的一位認(rèn)為“回到自然”才是恢復(fù)或解放“人性”的思想家,人在日益被“物”所統(tǒng)治,被自己的財(cái)富、權(quán)勢、野心、貪欲所統(tǒng)治。所以,中國文人要達(dá)到“不物于物”的精神境界,忘機(jī)鷗鷺便成為人們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思緒回到了現(xiàn)實(shí),以水為鏡,重整鳥紗,更是振奮精神,但水中映射的身影卻又一次使他陷入沉思,兩鬢灰白,時比一去不復(fù)返,當(dāng)時的壯志情懷竟一時無處舒展,心有不甘,但年華已老,郁悶、幽怨之情無以言表。人生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詞人望著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幾日不來便覺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開了呢。恐怕并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開花謝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時感物傷懷多足閑仕途不順,無法報效國家而致。

  這首詞語言平實(shí),感情真摯。以景抒情,以景寓情,是詞人常用的寫作方式,作者很好的運(yùn)用了此法,表達(dá)感傷的心情。

柳原文,翻譯,賞析14

  贈柳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fēng)流極,來當(dāng)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yuǎn)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古詩簡介

  《贈柳》是唐代杰出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柳詩。全詩八句四十字。此詩作為贈人之作,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別的情懷。

  翻譯/譯文

  從長安(章臺為長安街名)到大江之濱的江陵,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蓬勃生機(jī),秀色千里。古今之人對柳的風(fēng)姿贊賞,我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dāng)其婀娜多姿之時。柳樹體態(tài)輕盈春風(fēng)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我的目光,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柳花怒放,像雪一樣在空中飛舞,撲動著青樓的酒旗。

  賞析/鑒賞

  《贈柳》,其實(shí)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rèn)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rèn)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yuǎn),別無旁證,真實(shí)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lián)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diǎn)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jī),渲染得更加強(qiáng)烈。次聯(lián)“風(fēng)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fēng)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tài)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dāng)”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dāng)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xiàn)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fēng)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后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yuǎn)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后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yuǎn)。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diǎn)。紀(jì)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jié)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賞析15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翻譯

  長亭路上,槐樹碧綠,柳色如煙,恨(我)走得匆促, (漫長的道路提示我)我們已經(jīng)分別。綿綿的愁思讓人覺得一日長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回首遙望高高的城垣,已經(jīng)被暮云遮斷,視線的盡頭是何處呢?

  天色將暮的時候,解下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憶起愛人臨別前的千萬句細(xì)語叮嚀 。 一寸柔腸中蘊(yùn)藏著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與我相伴,午夜夢回醒來正是夜深人靜,拂曉之時,窗外春雨瀟瀟。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這首詞步賀鑄《橫塘路(青玉案)》韻作。

  長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別用。

  取次:草草,倉促,隨便。

  永:長。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人:心上人。

  一寸柔腸:是行者想到心上人。

  衾:被子。

  侵曉:天漸明。

  創(chuàng)作背景

  惠洪青年時曾為縣小吏,因庭堅(jiān)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后來才成為海內(nèi)名僧。庭堅(jiān)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dá)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為了與庭堅(jiān)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懷人之作。

  上片主要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在槐、柳夾道的長亭路上,可恨就這樣地草草分別了。離別已堪恨,“此別匆匆”就更添人恨。這個“恨”字乃一篇主旨。別后定是“日永如年愁難度”。而當(dāng)此乍別之際,“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尤人情所不能堪。這三句化用唐人歐陽詹“高城已不見,況復(fù)城中人”(《初發(fā)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意,“目斷人何處”一句,明點(diǎn)心事,更覺感情深摯。

  下片轉(zhuǎn)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又主要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居者。首句寫行者在日色將暮時歇馬解鞍,寓居旅舍。客館寒窗,孤寂中又追憶起情人臨別時千萬句叮嚀囑咐的話語。“千萬句”,極言離別時對方叮嚀話之多,真可謂“語已多,情未了”,句句包含著無限深情。“一寸柔腸情幾許?”柔腸多指女性的纏綿情意,如李清照《點(diǎn)絳唇·閨思》云:“柔腸一寸愁千縷”。“情幾許?”語氣是反詰,語意卻十分肯定。情多少?情無限!結(jié)尾“薄衾”三句,如果理解為是行者在旅舍中獨(dú)宿孤枕,徹夜難眠,也不是講不通;但這樣一來,詞意就直露平淡。惠洪是很會寫言情詞的,宋人許頡《彥周詩話》曾稱其“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游,至如仲殊、參寥,雖名世,皆不能及”。所以把末三句理解為行者在旅舍中思念遠(yuǎn)方女子,想象她此時也一樣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著我。這樣講,意趣就大不相同了。自從自己走了以后,她一個人獨(dú)守空閨,薄衾半溫,孤枕難眠。春宵峭寒,又是薄衾,難以抵御自然界的寒氣;又是獨(dú)宿繡幃,內(nèi)心更充滿了寒意。無人相伴,好夢醒來,再也睡不著了。夜深人靜,聽著窗外瀟瀟雨聲,“徹曉瀟瀟雨”,表明女子在撩亂人心的風(fēng)雨聲中,一直到天亮也沒有再睡著。這樣,詞從對面寫來,不但文勢曲折深婉,而且表達(dá)的感情也倍深一層。

【柳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詠秋柳原文賞析10-21

不見原文|翻譯|賞析10-18

征人怨 / 征怨_柳中庸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18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2-28

柳子厚墓志銘原文及賞析10-18

《山亭柳·贈歌者》原文及賞析10-18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原文及賞析10-18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08-22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2-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江西省| 本溪市| 曲水县| 昭觉县| 克山县| 锡林浩特市| 云梦县| 南投市| 舒城县| 延长县| 永州市| 五莲县| 织金县| 邻水| 高陵县| 内丘县| 曲阜市| 黑山县| 江西省| 鹿邑县| 海门市| 随州市| 汉源县| 福海县| 分宜县| 朝阳市| 海晏县| 泉州市| 天气| 襄樊市| 阿图什市| 海盐县| 鹤山市| 即墨市| 澄城县| 灵台县| 什邡市| 迁安市| 清新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