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的來歷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推薦】除夕來歷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除夕來歷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除夕來歷作文 篇1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身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鄉(xiāng)親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柱拐棍,臂搭囊袋,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馬趕羊,到處都是人喊馬嘶的聲音。一片匆忙逃慌的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心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頭的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趕緊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搖頭笑道:“婆婆若是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定吧年獸趕跑〃老婆婆驚目細看,只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老婆婆仍然勸說趕緊上山吧,一會年獸就要來了。老人搖搖頭。老婆婆無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子,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過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一聲,沖向了老婆婆家,就在這個時候!院內“噼里啪啦”響了起來。它渾身亂抖,再也不敢前進半分,原來它怕紅色,亮光和炸響。這時老婆婆家的們打開了,之間院內的老頭哈哈大笑,年獸大驚狼狽的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的人會來了,人們見村內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恍然大悟,連忙向鄉(xiāng)親們敘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之見老婆婆家門上貼著大紅紙,院內幾根紅蠟燭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相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朋好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就在周圍的村子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方法了。
從此以后,人們把這一天叫除夕。
除夕來歷作文 篇2
過新年時,我在奶奶家待了兩天,在那兩天我玩了很多玩具,有飛機、汽車、照相機……我還和爸爸、媽媽、妹妹、伯伯去看了兩場電影,電影很精彩。過年街上人很少,車也很少,但是很熱鬧,街上到處都是紅燈籠,晚上還有一閃一閃的小彩燈。
我決心要了解除夕的習俗,我就上網(wǎng)查了一下,網(wǎng)上說:“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夜大晦日,是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jié)前一天晚。農歷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qū)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而這些是過年的習俗:吃年夜飯,貼春聯(lián),貼福字,拜年發(fā)紅包等等。我也在奶奶家里做了這些。
我這兩天特別高興,我以后要多學習一點常識。
除夕來歷作文 篇3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除夕”是一年之中人們除舊布新、祈福禳災的日子。
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在我國民間普遍重視次日,被成為“年關”。舊日,工商業(yè)者視端午、中秋、除夕為一年中之三大節(jié)關,每個節(jié)關都要結算帳目,而以除夕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來往帳,核實盈虧,規(guī)劃來年。中國傳統(tǒng)風俗,除夕與春節(jié),時相接,俗相類,實為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
“除夕”,義謂舊歲至此而除夕,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吉兆。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戶瞳痛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夢梁錄》卷云:“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家不論大小戶,俱灑掃門,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神香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萬歷嘉興府志》:“臘月,鄉(xiāng)人以朱墨圖面,跳舞于市,行古禮。除夕,易門神,桃符,春貼,井皆封,爆竹,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謂之守歲。”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
除夕來歷作文 篇4
近十幾年,每到除夕,人們守在電視機旁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文藝晚會,依然形成風俗。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既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而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有西晉周處的“風土記”等書。“除夕”,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
古往今來,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此”(蘇軾《歲晚三首序》)。
多少年來,我國還有除夕“吃年飯”的習俗,這頓年飯,南方人多備雞鴨魚肉,北方人則以包水餃來慶祝新年。全家團聚,共進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也是人們回顧舊歲、憧憬新年的一種形式。
另外,每至除夕12點,人們鳴放鞭炮來驅邪避兇,喜迎新年。
【除夕來歷作文】相關文章:
除夕的來歷11-06
除夕的來歷通用11-19
除夕的來歷作文(精選8篇)02-11
除夕的飲食習俗及來歷02-15
除夕的來歷(精選15篇)12-09
除夕的來歷15篇11-06
除夕的來歷(15篇)11-06
除夕的來歷精選15篇11-09
實用的除夕的來歷作文3篇09-04
實用的除夕的來歷作文三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