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市管理調研報告(通用10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市管理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市管理調研報告 篇1
為全面提升東營市城市管理水平,近期東營市編辦會同市城市管理局考察學習了浙江省杭州市、江蘇省常州市和省內部分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
一、實施數字城管建設已迫在眉睫
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從2005年開始推行“數字城管”建設工作,試點的三批共50個城市已全部通過住建部驗收。2010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會議,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全面推廣數字城管,要求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3年實現地級城市數字城管的全省覆蓋。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要求全省沿海設區城市在2011年前要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山東省已有12個城市開展了數字城管建設工作。東營市《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立數字化城管系統,構建大城管格局,實現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目前,東營市實施數字城管已具備成熟的基礎條件。一是技術已比較成熟,特別是我市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全市互聯網應用、3G通訊技術、視頻監督、數據傳輸等應用廣泛普及,為建設“數字化城管”提供了充分條件。二是2008年市園林處開發建設了數字園林項目,2009、2010年,東營市開發區、東營區相繼開始建設“數字化城管”并已投入使用,為中心城區建設“數字化城管”積累了經驗。三是機構改革后,我市的城市管理體制為數字化城管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環境,為數字城管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外地經驗做法
杭州市作為建設部數字化城管第一批試點城市,從2005年7月正式啟動數字城管的建設工作,逐步形成了體制順暢、制度規范、運行高效的“杭州模式”,成為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分開的“兩個軸心”的代表。常州市作為建設部數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試點城市,2007年7月正式啟動數字化城市建設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創造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地級市新模式,成為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合二為一的“一個軸心”的代表。目前,兩市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工作均通過國家住建部驗收。深層次分析兩市城市管理的.體制機制、措施效果,共同之處有四點:
(一)加強領導,保證城管工作組織有力。杭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一名分管副書記任組長,下設城市管理辦公室,為市政府工作部門,近期擬與同為政府組成部門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整合,組建城市管理委員會。市數字化城管信息處置中心為城管辦所屬副局級事業單位,編制34人,內設5個處,由行政執法局信息中心和城管辦信息中心合并組建而成;常州市專門成立了城管委(虛設機構),市長為主任,26個部門、縣區為成員,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和監督指揮中心實行一個機構、三塊牌子。其中監督指揮中心設置了監督受理、指揮協調、綜合考評等3個職能科室。
。ǘ┮試栏窨己藶槭侄,提升城管工作權威性。杭州市通過市場化運作,面向社會招聘400名監督員,將市直38個部門單位和15個縣市區納入考核范圍,考核結果每月在《杭州日報》排名公示,并形成市委、市政府專報,納入年度綜合考評目標;常州市招聘平臺管理員30人,監督考評員50人,將26個部門和區納入考評范圍,天天打分、月月考評、季度考評,在政府年度綜合考評中占1分,通過“問責制”來提升城管水平。
(三)以制度建設為支撐,實現城市管理的長效化。杭州市從2004年開始,圍繞“四化”(潔化、綠化、亮化、序化)長效管理要求,先后修訂、制定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杭州市城市環境作業規范》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規和規范性文件30余件,基本做到有章理事、有法管事;常州市從2006年以來,先后以市政府名義制定各類長效管理措施、規定20多件,為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有力的經費保障。
(四)以整合資源為途徑,實現城市管理的聯動高效。兩地均本著節儉、務實、高效的原則,在數字城管系統建設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2319熱線被整體并入數字化城管信息系統,并與12345、110等應急服務熱線無縫連接,實現數字化城管與市民零距離溝通、零距離互動。
三、東營市數字化城市管理體系建設構想
東營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擬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處理、移動通信、無線傳輸、高速網絡、三維地圖、地理信息、衛星定位、遙感等先進技術,整合“建設事業12319”、“市政111”、“城管執法111”等城市管理資源,建立起完整高效閉合的,對城市管理領域內的城市管理部件與事件問題進行科學化處理的城市綜合管理系統,推行萬米單元網格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建立起“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管理體制,形成高位監督、部門協調運作、市民廣泛參與,市直有關單位、區政府(管委會)、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各司其責、各盡其責、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提高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更好服務于“黃、藍”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
(一)實施內容。以建設部頒布的《城市市政綜合監管信息系統管理部件和事件分類與編碼》為依據,初步確定五大部件(公用設施類、道路交通類、市容環境類、園林綠化類、房屋土地類)和四大類事件(市容環境、廣告牌匾、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為主要管理內容,隨著系統完善,逐步擴大覆蓋面,提升數字化城管的廣度和深度。一期工程首先對東城區域內城市管理相關問題進行管理,對東營區、東營經濟開發區的城市管理內容實行監督管理,預留向非城市管理部門、各縣區擴展接口。二期工程逐漸擴大到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
(二)總體架構。構建“三個系統、六套程序、兩項制度、十個子系統”。
三個系統:一是監督指揮系統。在市級設立一個監督中心,在東營區、開發區設立指揮中心。二是信息采集系統。參照杭州、煙臺等地做法,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招標采集公司,訂立合同,建立考核辦法,由采集公司負責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三是處置辦理系統。
城市管理調研報告 篇2
5月中旬,根據市政協主席會議統一部署,市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先后深入延長、黃陵、安塞、寶塔四個縣區以及市城管局及其下屬單位,專題調研城市管理隊伍建設情況,F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成效顯著
通過調研,委員們一致認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狠抓城市管理隊伍建設,以內提素質,外樹形象為載體,在具體落實中,牢固樹立并認真貫徹“以人為本、親民管理、文明執法、有情操作”的工作理念,按照“倡導人性化管理,推行親民型執法,堅持規范化監察,構建服務型城管”的工作思路,實行“調查核實要細心、說服教育要誠心、對方不服要耐心、糾正違章要公心”的“四心”工作方式,規范管理標準,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加強隊伍建設,行業形象明顯改善。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標志的城市服務功能及管理工作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城市隊伍建設中涌現出了不少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有力地推動了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近期以來,我市舉全市之力,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旅游環境大整治,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辛努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城市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一)城市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則為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物質保障。經過調研,我們了解到:我市及各縣區始終把城市建設管理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加大投資建設力度,著力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如:近年來,志丹縣抓早動快,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城市整潔靚麗,綜合功能大大提升。安塞縣堅持“城市帶動”戰略,先后實施了縣城供水水源和自來水廠改擴建工程,供水能力達到5000立方米/天,有效緩解了供水緊張和供水水質問題。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使污水和垃圾處理率達85%以上。特別是XX年以來,先后投資3億元,實施了中心街拆遷安置、文化藝術中心、體育場改擴建、一道街、二道街共十幾座商住樓等一系列老城區改造工程,使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延長縣投資1200萬元改造大型綜合市場一個,市場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一層為營業面積XX平方米的農貿綜合市場,二層為營業面積1800平方米的超市,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投資新建了一批城市管理中所必須的環衛設施,購置了一批環衛用車設備,使市政環衛設施日趨完善,縣城面貌煥然一新。
黃陵縣在打造“人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水之中的生態旅游城市”過程中,建立了城市建設和綜合管理的長效機制,緊扣“省級衛生城市”和“省級園林縣城”的名片,加大投資和管理力度,著力改造市容環境,提升了城市綜合品位。
(二)城市管理隊伍建設成效明顯
目前,全市除甘泉縣、寶塔區外,其余11個縣都成立了專門的城管機構。延安市城管局共有城管執法人員200余人,安塞縣城管局共有在編職工58人,臨時聘用特殊崗位61人,環衛工人201人,公益性崗位105人。延長縣城管局共有編制66人,環衛工人180多人。黃陵縣城管局現有干部職工300余人,其中城市管理監察、大隊有干部職工30人,包括清潔工在內的各類雇傭人員達140余人。
全市城管系統通過抓學習,提高隊伍素質;抓規范,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抓作風,塑造執法隊伍形象;抓規范,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使城管隊伍素質提高了,執法規范了,形象改善了。
(三)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的滿意率有所提高
通過全市城管系統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群眾對城市管理的滿意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別是安塞縣、延長縣居民對城管的滿意度大大提高。調研過程中通過對居民發放《城管執法調研問卷》,就城管的行業形象、執法文明程度、管理效果等問題進行了調研。延長縣調查對象93%以上的認為城管行業形象好、80%以上的認為城管執法文明、87%以上的認為管理效果好。安塞縣與延長縣問卷調查情況基本一致。但延安市城區群眾對城市管理的滿意率不高,70%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城管行業形象差、60%以上的認為城管執法野蠻、85%以上的認為管理效果不大。
二、目前城市管理隊伍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調研,委員們共同認為,全市各級城管機關在抓班子、帶隊伍、練業務、強素質等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隨著城鎮規模的急劇擴大,進城農民數量的日趨增加,城鎮市民的數量在成倍增加,城管隊伍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還不能適應城鎮快速發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機構體系不健全,責權利不統一
城市管理量大面寬,有無證經營的取締問題、有環境衛生的違規問題、有車輛的亂停亂放問題等等,執法機構眾多,交叉執法、重復處罰的現象比較普遍。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機構有城市管理、工商行政、公安交警、環境衛生管理等系統,各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權限,但沒有形成合力,責權利難以統一。目前,甘泉縣、寶塔區還沒有成立專門的城市管理機構。
(二)城管隊伍有待擴大,城管工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從調研情況看,各縣普遍存在城管隊伍人數少力量薄弱的問題,加之臨時聘用人員占了很大的部分,人員素質偏低,執法水平不高,影響城市管理職能的發揮。
(三)城管工作人員待遇有待提高,設備需要更新
目前,城市管理隊伍中臨時聘用人員的待遇特別低,連維持他們的個人生活都比較困難,更難以養家糊口維持家庭生活。過低的待遇無法激發其工作積極性,還容易出現執法過程中違紀現象。
國家推行依法行政,市民的素質在提高,法治意識在增強,迫切要求城市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城管處罰更要做到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法規準確、程序合法。目前,城管執法過程中取證、固定證據、保留證據所必須的設備嚴重不足,影響城管執法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四)城管執法環境差,安全保障差
一是延安市城區是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及商業資源等都集中城區較小的范圍內,在街道狹窄、人口密集、商業網點多的老城區,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社會閑散人員和流動商販活動頻繁,這加大了城管執法難度。
二是延安市區在進行老城區改造時,先后將一批大中型農貿市場改建為商場、超市,而在新城區建設時卻沒有規劃建設配套的市場,致使農貿市場數量逐年減少。延長、黃陵、安塞等縣都有政府投資或參與投資建設的農貿市場,攤位費都比較低(延長縣農貿市場的攤位費達到每月每平方米12元)。但延安市城區現有的農貿市場,大都是由企業、村集體或者個人投資修建的,攤位費高,不少攤位費達到每月每平方米400元左右,導致市民買菜難、買菜貴,農民賣菜難等問題。目前,與日俱增的城市人口數量和逐年減少的農貿市場數量,形成了一對較為突出的矛盾,市民買菜難、買菜貴,進城菜農無市可入、無市可疏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也增加了城管執法的難度。
三是城管執法人員人數有限,面對人數較多的流動商販及圍觀的社會公眾,一旦發生沖突,城管執法人員的安全保障就成了問題。
三、城市管理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城管力量
城市管理牽扯到公安、工商行政、城管監察、城市環衛及規劃商業系統等,如果單一靠城管一家來管理城市,城管部門有責無權,根本無法協調公安、工商等部門,難以實現管理目標。延長縣的'做法是成立“縣城市管理指揮協調機構”,主任由政府縣長擔任,副主任由分管副縣長擔任,成員由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城市管理部門,定期召開會議,負責對城市管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決策、統一協調。為此,建議市縣政府借鑒延長縣的經驗,進行必要的完善,加強對城市管理的組織領導,整合城市管理的各系統力量。
(二)增加城管相關部門的編制,提高城管人員素質
目前,城市管理相關部門都聘用了很多臨時雇用人員,待遇沒有保障,執法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和城管相關的部門缺人,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為此,建議市政府協調編辦、勞動人事等部門增加城管相關部門的編制,招聘大學生進入和城管相關的部門,減少甚至不用臨時雇用人員,以壯大城管隊伍、提高人員素質,使城管人員收入有保障,執法工作有信心和激情。
要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城管人員的素質。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確保依法行政;二要進行業務培訓,樹立依法行政觀念,規范執法程序,確保執法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三要進行一定的軍事化訓練,增強執法人員的體能、強化執法人員的紀律意識。總之,城管人員的培訓要做到學習常態化、培訓常規化、訓練軍事化。
城管教育培訓在外延上還應擴大到城市居民層面。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教育、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使廣大城市居民深刻認識乘坐“黑出租車”、“黑三輪車”等非法營運的車輛,是很危險的、不安全的;在非法經營的地攤上、三輪車上購買東西,商品質量無保證,合法權益容易遭受傷害,使廣大城市居民不乘坐非法營運車輛、不在非法經營的地攤上、三輪車上購買東西。通過對城市居民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整體素質,改善城管執法環境。
(三)探索城管新方法,減少城管沖突,提升城管形象
1、探索城市管理組織協調的新方法。與城市管理相關的部門有工商、公安(交警)、城管監察等部門,如果各自為政,每家都人員不足,無法把城市管理好。應積極探索創新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既可解決執法人員不足的問題,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比如車輛的亂停亂放問題,讓交警、城管監察、環衛工人等共同參與到監督管理中來,情況就會大大改變。凡是劃定停車的地方,都安排監督管理員,做到停車就收費、違停就及時糾正。
2、探索城市管理設備利用的新方法。在城市治安交通管理中,“電子眼”對闖紅燈、超速以及其它違法行車行為的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城區的各種監控設備特別多,城市管理可以借鑒車輛行駛管理,充分利用電子監控設備,做好城管的調查取證。對一些盲區、盲點進行必要的補充監管,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城管監控系統,以提高城市監管的效率。
3、探索城市管理方式的革新,實現政府、社會、市場的良性互動。城市管理要通過部門聯動、社會管理、服務外包等方式,實行綜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比如環境衛生管理,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運作,將環境衛生的清掃、垃圾的外運等業務,外包給環境衛生方面的企業(公司),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外包費用按協議支付。
(四)加強城管相關宣傳教育,建設包容性城市
對于城市來講,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是無法改變的,這是中國城鎮化、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有不少城市外來人口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原居民的數量,外來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發展的質量。對于延安城區來講,目前,真正的老延安人占不到現有城區居民的十分之一。城市外來人口為城市的建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動力與活力,同時也給城市的用電、用水、道路、衛生帶來很大的壓力。為此,引導教育外來人員學會適應城市生活,改變原來的一些不利于在城市生活的習慣,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各種宣傳、各種活動,讓城市各群體間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建設溫暖和諧的大家庭城市。
城市管理調研報告 篇3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難點問題,建立健全長效的城市管理機制、著力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市工作安排,市政協成立了以陳莉主席為組長、副主席李建國為副組長、政協專會主任及政協員為成員的城市管理調研課題組,課題組在市規管局、住建局及三個辦事處等單位的積極配合下,采取聽、看、查、的'方式,對城市規劃編制、城市管理執法、環境衛生管理、城市園林綠化等事關城市管理領域中的重點工作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幾年來,市政府始終堅持以打造具有文明和諧環境、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強力推進城市管理制度,不斷加強城市管理,著力提高管理水平,突出管理重點,力求標本兼治,系統地開展了以城市基礎設施、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市容市貌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管理活動,經過不懈的努力,城鄉規劃統籌發展,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環境凈齊靚美,城市管理工作正朝著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一)高標準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一是開展市域空間發展規劃。為整合全市產業布局,完成了《新鄭市產業園區總體布局規劃》,確定了一個中心、三板塊、六園區的發展思路。二是修編新鄭市總體規劃。托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院修編完成了《新鄭市城鄉總體規劃》,作為全省城鄉規劃編制的試點,20xx年2月11日獲省政府批復。三是全面推進專項規劃。完成了新鄭市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鄭韓故城遺址保護規劃、具茨山森林公園、城市水系等專項規劃。四是強化詳細規劃編制。先后編制了城東新區、城西南區、城南區、城北區及《黃水河綜合治理規劃》、《龍湖鎮紡織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新港產業聚集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黃帝故里舊城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中心城區新區詳細規劃》等重要區域控制性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二)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道路綜合整治、背街小巷改造等民心、實事工程成效顯著。今年以迎接庚寅年黃帝故里拜祖典和鄭州市清潔家園競賽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紅旗路段、公廁中轉站評選活動,180萬城市道路做到了一日兩掃,全天保潔,清掃保潔率100%,市區人民路、新建路、新華路等主干道實行一日兩次機械化清掃,機械化清掃率達30%;城區19座垃圾中轉站按照八無六凈式標準管理,垃圾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在家屬區、社區內積極推廣垃圾袋裝化工作,垃圾袋裝率達到了50%以上。垃圾清運做到密閉化運輸,清運率達100%。今年共清運生活垃圾6.9萬余噸,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100%。曹莊垃圾填埋場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范,科學規范無害化進行垃圾處理,處理率達100%。二是不斷加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先后擴容曹莊垃圾填滿場、籌建城北區、城東區2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同時投資28萬元對沿街公廁、垃圾中轉站及集裝箱、保潔車進行刷新改造。三是積極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改造工程。新增綠地面積10.68萬平方米,新栽植喬木1.2萬棵、花灌木287.3萬棵,鋪植草坪4.7萬平方米,同時完成喬木補栽、更換347棵,花灌木補栽、更換17.2萬棵,完成行道樹嫁接688棵。對城市主要干道、廣場、花園實施了燈光改造、綠化美化改造工作。完成了炎黃廣場燈光更新改造,安裝中華燈16盞、方頭燈46盞、庭院燈36盞;完成了黃帝像清洗、四周欄桿噴砂以及地面改造等工作。完成了鄭新路(城墻口至甌江道路口)道路兩側行道樹法桐無球嫁接工作,共嫁接法桐688棵;完成了城區主次干道、街頭游園等處缺株行道樹、斷壟綠籬補植補栽工作,共補栽各種花灌木133572棵,補栽喬木279棵;對綠地內基礎設施進行了維修。通過升級改造,改善了城市綠化及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ㄈ⿵娀姓䦂谭ǎμ岣叱鞘泄芸啬芰蛯嵭
一是強化專項治理,著力維護正常的市容環境秩序。先后針對垃圾亂扔、攤點亂擺、車輛亂停、廣告亂貼、工地亂建等五亂現象、三污違法排放、夜間渣土偷倒、機動車販賣水果等問題以及再生資源回收、農貿市場外部環境等進行了專項整治,加了防違、控違、查違、拆違的工作力度,嚴厲查處違法施工工地,協同拆除各類違章建筑,取締無照廢品收購點,集中解決了一些影響市容環境的難點問題。二是完善管控措施,著力提升市容環境監管水平。針對城市管理全區域覆蓋、全時段管控、全天候檢查的特點和要求,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建立聯勤機制,加強一線執法力量;實施問責制度,將任務、要求、責任落實到各個環節、崗位和人員;針對難點熱點問題采取重點管控、重點辦案、重點整治等措施,加對突出問題的執法力度;同時,堅持控防結合,在部分路段實施了人行道防護路障,規范和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取得了較好的實效。三是強化城市管理力度,定期開展集中整治活動。針對市區流動攤點多、攤位不固定、時間不集中、管理難度的現狀,采取堵與疏相結合的辦法,實行晝夜值班,晝夜巡邏,重點查處流動攤點、亂停亂放、破壞市政設施和亂噴、亂寫、亂貼小廣告的三亂行為為主,維護城市環境。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張,城市管理依然存在許多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ㄒ?script>s("content_relate");
【城市管理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城市管理調研報告01-22
城市管理工作調研報告03-05
城市管理執法調研報告(精選10篇)04-11
城市管理工作情況調研報告(精選9篇)03-06
調研報告05-27
調研報告02-15
調研的報告02-07
城市管理工作報告11-07
文案調研報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