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1
米開朗琪羅是痛苦的,因為無休無止的工作,使他陷入了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一切都使他不安,他猜疑所有人。
他自稱“憂愁與瘋狂的人”。這足以證明他的痛苦,他是孤獨的,亦是絕望的。他竟從痛苦中覓得一種悲哀的樂趣。
社會上的所有人都為米開朗琪羅的天才所嘆服。但這只使他更痛苦―――因為嫉妒而疏遠。因為利用而憤怒。
米開朗琪羅曾座名為《勝利者》的石像,勝利者已征服了,但他又被征服了。這不就象征著米開朗琪羅自己嗎!這種孤寂和痛苦是英雄式的天才所共有的。
羅曼。羅蘭在逢場作戲米開朗琪羅并為其痛苦憐惜的同時,不也暗暗隱含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慨嗎?
首先,他在撕碎米開朗琪羅被王公貴州所欺騙的情景時,就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當權者的憤怒。
其次,他在描寫米開朗琪羅的死亡時,對他的解脫是欣喜的―――米開朗琪羅終于休息了。
羅曼羅蘭評價其一生是: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朱開朗琪羅自己所說:多么想望而來得多么遲緩的死―――對于不幸的人,死是懶惰的。“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2
陰沉的宮殿,矗立著崇高的塔尖如長矛一般,柔和而又苦索的山崗細膩地映在天際,崗上搖曳著杉樹的圓蓋形的峰巔,和閃閃作色、波動如水浪似的橄欖林;
熱狂、驕傲、神經質的氣息,易于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守著一切宗教和社會的狂潮聳動,人人是自由的,人人是專制的,生活是那么舒適,可是這里的人生無疑是地獄。
就在這個天堂般又魔鬼般的地方,升起過一輪紅熱的太陽,明媚,刺眼。他從沒有落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懸掛在我們頭頂,發(fā)光發(fā)熱,直至永恒。
他,就是米開朗基羅。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贊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于他。
天才,總有過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簡直是一無所能;甚至可說他的精神與他的心也是一無所能。這是一種狂亂的爆發(fā),一種駭人的生命,為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所不能勝任的。“他在繼續(xù)不斷的興奮中生活。它的過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這痛苦逼迫他行動,不息地行動,以小時也不得休息。”他寫道;“我為了工作而筋疲力盡,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繼日地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這種病態(tài)的需要活動不特使他的業(yè)務天天積累起來,不特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實現(xiàn)的工作,而且也是他墮入偏執(zhí)的癖性中去。他要雕琢整個的山頭。當他要建造什么紀念物時,他會費掉幾年的光陰到石廠中去挑選石塊,建筑搬運石塊的大路;他要成為一切:工程師、手工人……他要獨個子干完一切;建造宮殿、教堂,由他一個人來。這是一種判罰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時間去飲食睡眠。
他的父親也勸告他不要勞作過度,但是勸告業(yè)不起影響。他從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極少的面包與酒來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難的生活也極度悲觀起來。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獨。他甚至說過:“我的快樂是悲哀。”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不接近快樂而更傾向于痛苦的了。他在無垠的宇宙中所見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觀主義都包含在這絕望的呼聲,這極端悲傷的語句中。
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孤獨地生活著,他孤獨地思考著,他孤獨地工作著,他孤獨地看著這個世界,他孤獨地看著自己。死對于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但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為他還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
也許,孤獨可以讓人靜靜地審視自己,審視世界,它幫助我們驅除世俗的嘈雜,給我們一片靜謐的森林。也許,孤獨讓我們更能堅定自己的意志,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好讓我們在苦海中尋找救命的稻草。
或許,孤獨創(chuàng)造意志,而意志,則創(chuàng)造英雄!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3
《米開朗琪羅傳》主要寫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一生的傳奇經歷。
他一生忍受了巨大的病痛以及所有的刁難和盤剝。盡管他經歷了各種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仍在頑強地抗爭著。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而果敢,那么就一定會沖破一切束縛。他一生醉心于雕塑創(chuàng)作。他在生命的89個春秋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表現(xiàn)了真善美的不朽杰作。如《大衛(wèi)》、《悼念基督》等。最終成了巨人。
讀完以后,給我的啟示很多。他的這種精神——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學習。因為,他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狂熱、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思想的時代。而他卻是胸懷寬廣、豪放不羈的人。在重重打擊和百般刁難的環(huán)境下,他都能堅持下來,沒有消沉。不息地創(chuàng)作他的藝術。正如他說:“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讓我喜歡。”
而現(xiàn)在的人們呢?住大房,開靚車,已經很幸福了。他們非常羨慕偉人的不朽的藝術作品,卻無法感受到偉人的艱苦。其實,艱苦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每個人都會遇到苦難與挫折。我們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的精神,鋪設走向成功的道路。無論失敗了多少次;無論有多艱苦,有多累;無論怎樣的困難。只要你努力奮斗,總會成功的。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4
“他不幸的關鍵,他一生的悲劇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堅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掙扎,卻無力抗爭。他活了九十歲,一輩子沒休息過一天,沒享受過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開朗琪羅。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鎮(zhèn),他父親是卡普雷塞鎮(zhèn)和丘烏西的最高行政官。米開朗琪羅六歲喪母,幼時被寄養(yǎng)在一個石匠的妻子那里。后來,他打趣說,皆因吃了這個乳母的奶,他才選擇當?shù)袼芗摇?/p>
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時人評為頗具古派的狂熱。隨后,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穌之死》中死去的耶穌躺在永遠年輕的圣母膝上,似乎睡熟了。
1501年春,一塊巨型的大理石交給了米開朗琪羅,碩大的《大衛(wèi)像》由此誕生。
1508年,教皇命令這位根本不懂壁畫技術的畫家,去畫西斯廷教堂的穹頂。因為教皇的固執(zhí),他只好讓步執(zhí)行。在工作疲勞與焦慮之外,還有家人那些可惡的糾纏。他們全家都靠他養(yǎng)活,濫用他的錢,拼命壓榨他。
就是這樣一個薄情寡義,充滿妒忌的環(huán)境,一邊是毫無見識,只知盤剝他的家庭;一邊是不斷窺伺他,期待他失敗的頑強敵手。米開朗琪羅只能在其間掙扎苦斗。在這段時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
可他付出了何等絕望的努力!
西斯廷工程大功告成后,他回到佛羅倫薩。在這相對平靜的時期,米開朗琪羅制作出他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和現(xiàn)藏盧浮宮的《奴隸》。
1544年夏天,他深切愛念的人——維多利亞去世了。在這嚴肅而平靜的友誼中,米開朗琪羅完成了他最后偉大的繪畫與雕塑作品:《最后的審判》,保利內教堂的壁畫和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
嚴格的僧侶般的生活,固然使他保持了結實的體格,卻未能免除疾病的入侵。1544年和1546年兩次患惡性瘧疾以后,他一直沒有復原。結石,痛風,各種各樣的痛楚使他生不如死。
但是他一直工作。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天,做他的《圣母哀悼基督》。14日他發(fā)燒了。他的朋友勸告他不要外出,他卻回答說:“有什么辦法?我病了,而我不論在哪兒都得不到休息。”
直到去世的大前天,他才答應躺在床上。當著朋友和仆人們,他神志清楚地口述了遺囑。他將“靈魂交給上帝,肉體留給塵土,”他要求“至少死后回到”他親愛的佛羅倫薩。接著,他“從可怕的暴風雨轉入及其甜美的寧靜。”這是二月的一個星期五,約下午五時,正是日落時分……
他終于休息了。他達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標:超越了時間。
羅曼·羅蘭將他比喻成一座巍峨的高峰。“聳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我們從遠處就能望見他險峻的輪廓,隱沒在無垠的天空。”
我若是他,會有怎樣的宿命,他艱辛痛苦的顛沛流離和他的美德,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福運。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5
米開朗琪羅一生痛苦,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獻于事業(yè),米開郞羅琪一生圣神,因為他偉大的心靈雕塑了永恒的靈魂!米開羅琪是一個工作狂,一腔熱血的不停工作。他沒有歡樂,只有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他也因此變得憂郁,孤獨,脆弱,但他還是為了繪畫和雕刻傾盡一生,盡管換來的總是希望的破滅和意志的摧殘,但那是一個偉大的靈魂!
他在極度痛苦煎熬中卻還能把他的全部奉獻給工作,他一生經歷過無數(shù)的挫折,然而總是沒有什么能將他打到。我們的挫折,在他眼里不過是一顆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還算得了什么?根本不值一提。我相信,只要我們經受住了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難,就一定能收獲成功的果實,而不會像米開朗琪羅那樣直到死后才“從可怕的風暴中回到甜美的寧靜之中。”勇敢承接挫折。人不怕跌倒,就怕站不起來。
但要想勇敢地承接挫折,還要有堅定的信念。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越過挫折的考驗!米開朗琪羅絕望過,但他總能在絕望中找到信仰。我們怎能不行?
米開朗琪羅是為痛苦而生,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而承受極端的痛苦,我們是為換了而生,我們完全能以天天開心的狀態(tài)度過一生啊!只要我們承受住了那一點點的磨難,生活中不就處處春暖花開了嗎?我們的生命多么美好!
懷著堅定的信念,勇敢的承接挫折,以快樂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就可以盛開生命之花!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6
“他中等個子,肩膀和背部很寬,手腳有力,肌肉發(fā)達。由于過度勞累,背有點駝,走路的時候,抬著頭,彎著腰,挺著肚子,”“從面貌上看,他始終充滿憂傷和懷疑。”
這是羅曼·羅蘭為我們描述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刻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形象。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的生命,一個真實的米開朗基羅。他把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追求藝術真善美的表現(xiàn)力的執(zhí)著與忠誠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滿了孤獨、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獨的英雄。
他狂野,他不羈,他高貴。他欣賞自己,贊賞自己,他不答應別人把他當藝術家來看到,他認為,天才這個詞都不配于他。他是一位貴族,并且抱有一切階級偏見,他甚至說:“藝術應當由貴族不是老百姓去搞。”他總是生活在無止境的狂熱中。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fā),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我疲憊不堪,從來不曾有人像我一樣不停地工作,”“我任何事情都不考慮,只想晝夜不停地工作。”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不斷沖動中,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師、操作工、鑿石工,他樣樣自己動手,什么都想讓自己一個人完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繼續(xù)不斷的興奮中狂熱地生活。
他孤獨,他無奈,他痛苦。因為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存在,他承載著與生俱來的痛苦。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他孤獨地生活著,他孤獨地思考著,他孤獨地工作著,他孤獨地看著這個世界,他孤獨地看著自己。他說:“叫我痛苦吧!痛苦吧!在我這一生中,我找不到那一天是完全由我自己安排的。”死對于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快樂,但更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嘆道:“我愛死亡,我的生命就在其中。”他一生致力于藝術的創(chuàng)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在令他痛苦的折磨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名的作品,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藝術瑰寶。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靈就像崇山峻嶺,我并非說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自己離永恒更近。隨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平地上來,心中充滿了日常戰(zhàn)斗的勇氣”。在我心中,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真一位真英雄。在欣賞他偉大藝術作品的同時,他人生的經歷也給我很多的啟迪: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所以,挫折并不可怕,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勇敢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7
名人傳中,介紹了三位偉人,分別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米開朗琪羅,他是最純粹的天才。羅曼羅蘭形容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像天才爆發(fā)一樣,幾乎不需特別的觸動和培養(yǎng),就擁有了長流不竭的創(chuàng)作潛力。然而他一生都受人擺布,在各種紛爭中苦苦掙扎。盡管在繪畫和雕塑上,他的成就稱得上驚人的偉大,但就自身的想法來說,他并沒有將自己頭腦里最完美的構思予以真正的實踐,身外之事總是制約著他的創(chuàng)作藝術,很多作品都是草草收尾,這對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來說,無疑就是一種失敗。米開朗琪羅的一生可以說是屈辱和矛盾的一生,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不因屈辱而沉淪,那么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
米開朗琪羅一生是勞累的。他不斷給教皇當傭人。教皇們讓米開朗琪羅為了他們自己的欲望修建 。但卻不給他一分錢,迫使他無法 ,家庭破裂,父親、哥哥一直逼著米開朗琪羅把在佛羅倫薩的財產全部分給
米開朗琪羅身上所體現(xiàn)的堅持、忍耐的精神是我們所需要的。有時候,忍耐是最好的選擇,有時候堅持你自己的方向,也會成功。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8
在弗洛倫薩國家博物館,有一尊米開朗琪羅稱之為“戰(zhàn)勝者”的大理石雕像。這個疑慮的英雄形象,這尊折翼的勝利之神,是米開朗琪羅所有作品中,唯一一個直到他逝世之前都一直留在他的工作室中的作品,——這就是米開朗琪羅本人,是他整個一生的象征。
米開朗琪羅是個十足的天才,尤其是他偉大的創(chuàng)造能力,他通常會有一種異于常人的稟賦。而且他也是一個“工作狂”,孤獨,軟弱以及與他形影不離的痛苦都不能將他打倒,擊潰。是藝術的狂熱頑強的支持他,使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藝術史上的巨作。
米開朗琪羅出身高貴,但卻有著強烈的個性。他的家人都希望他能出人頭地,但他卻要堅持自己的追求。
米開朗琪羅出生于1475年3月6日生在卡森蒂諾的卡普雷寨。他的父親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個脾氣暴烈,煩躁“好怕上帝”的人。他的母親在他6歲時去世了。他們一共是5兄弟。
在他出生后,就被送到了塞蒂涅阿諾的一個石匠的妻子那兒喂養(yǎng)。后來他經常說他的雕塑家的志向源于這石匠妻子的乳汁。然后,他上學了,喜歡上了素描。因為這個,他的父親和叔伯們瞧不起他,而且常常挨他們的打。
但他的固執(zhí)戰(zhàn)勝了父親。13歲時便到佛羅倫薩畫家中最大最多的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當學徒。他最初的幾件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據(jù)說老師竟因此嫉妒起他來。所以,一年后,師徒就分手了。
他已對繪畫感到厭惡,他又渴望一種更了不起的藝術——雕塑。
一腔熱血的米開朗琪羅又輾轉進入了一所雕塑學校。但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沖突,他又離開了那兒。后來,他先后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因此,他的雕塑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
1505年5月,他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去羅馬為他建造陵墓。但遭到了布拉曼特的陷害,還險些喪命。
米開朗琪羅對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十分投入,然而命運給予天才的恩賜實在是太過吝嗇,它總是以幻滅的苦澀,希望的破滅,意志的摧毀作為對天才努力的回報。米開朗琪羅正是因此而變得沉默和日趨憂郁,未能完成的作品正是此時他心力崩潰的外在表現(xiàn)。
身為充滿偏激,狂熱和激情的一份子,米開朗琪羅始終堅守著民主與共和的信念,而佛羅倫薩的最終失陷,使得米開朗琪羅同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迅速跌落到崩潰的深淵。這是一種比什么都更致命的打擊。在這樣的絕望下,米開朗琪羅選擇了逃避與退縮。
但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使他這棵飽經風霜后的枯樹重新煥發(fā)出盎然生機。優(yōu)美的十四行詩,還有計劃中的雕像也相繼完成。可是后來,維多利亞死了。
自從維多利亞死后,就再也沒有任何偉大的愛照亮他的人生了。在那之后,他又相繼失去了自己的兄弟們和最好的朋友們。
對于一位飽經痛苦的天才藝術家而言,死無疑是最好的解脫。終于,久盼不來的死神終于來了。頗值得回味的是,在他彌留之際最牽掛的是未能完成的作品,而守候在他身邊的人則眼巴巴的等待著遺囑和遺產。這到底是是一代偉人的不幸,還是常人的悲哀?
那個二月的一個星期天,大約下午5點鐘。暮色降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和平的天國的第一日!......”
他終于安息了。
“幸福的靈魂,時間在其中不再流逝!”
【米開朗琪羅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米開朗琪羅傳》讀后感12-15
米開朗琪羅傳讀后感04-01
《米開朗琪羅傳》讀后感作文06-11
米開朗琪羅傳讀后感范文04-04
名人傳米開朗基羅讀后感摘抄03-08
《麥琪的禮物》讀書筆記05-22
《羅生門》讀書筆記10-26
高中語文羅波夫傳作文02-24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讀書筆記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