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杜錄事題紅葉課文原文及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通常是體會詩詞中的字詞、意境、句意、語言特色、主旨、技巧、結構思路等更深層次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古詩詞鑒賞的主要思路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杜錄事題紅葉課文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和杜錄事題紅葉》
唐·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葉一時新。
似燒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連行排絳帳,亂落剪紅巾。
解駐籃輿看,風前唯兩人。
譯文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云生發(fā)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作者介紹
白居易:唐代大詩人,生卒年約公元772年至846年。代表作有《賦得古原草送別》、《琵琶行》、《長恨歌》等。
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旦”,就是早晨;“霜葉”,經霜打了的樹葉;“一時”,四季的一季,在這里指秋季。頭兩句的意思是:農歷十月的早晨,寒山上的樹葉經霜打了以后,在秋天里一下子都變了樣。“因”,因為;“待”,等到。詩的中間兩聯寫得最美:你看,漫山的紅葉,就像燃燒的火焰一樣火紅火紅的,但卻不是因為火才使它這樣紅的;又像盛開的鮮花紅紅的,但卻沒有等到春天就開放了。一行接一行的樹,就像排列成行的深紅色的帷帳;零亂飄落的樹葉 ,就像剪碎的紅色頭巾,一塊塊地飄呀飄。詩人展開了想象的翹膀,把秋天的紅葉寫得如火、如花、如絳帳、如紅巾。在詩人眼中,秋色中的寒山也是那樣美麗,那樣可愛,那樣動人。全詩的最后兩句“解駐籃輿看,風前唯兩人”,意思是:能停下竹轎臨風欣賞這秋天紅葉的美麗景色的,只有我和杜牧兩個人。詩人用他那生動的語言,在我們面前描繪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使我們好像也置身于詩情畫意之中了。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全詩語言生動,突出紅葉林層林盡染的氛圍,并用濃墨重彩特寫紅葉,極富想象力,呈現在讀者面前猶如一幅寒山楓林圖,可賞、可游,美不勝收。
該詩的首聯寫明時間、地點及季節(jié)特征,把讀者帶到一個深秋的景致中,在深秋的景致中最具特點的當數霜葉了。作者通過寫秋季早晨寒山上被霜打的樹葉,更能突出霜葉的新,霜葉的紅,因為早晨的霜葉浸霜染露更覺楚楚動人。
接下來,寫頷聯、頸聯。作者在霜葉一新的景致中文思泉涌,想象豐富,幻景頻出,僅一時找不到好詞,把一山紅葉繞來繞去,終于婉婉轉轉寫了出來:寫似火焰的紅葉并不是因火才紅的;寫紅葉如盛開的紅花,卻沒有等到春天就綻放了。這不就是“紅葉似火”、“紅葉似花”嗎?作者并未浪費溢美之詞,卻用“因”、“待”轉接自然,把紅葉作了特寫,增強了紅葉的韻味及故事性。
同時,詩人對紅葉的規(guī)模及動態(tài)進行了描寫,把排列延伸在山中的紅葉林比喻成深紅色的帷帳,把飄飛的霜葉形容成剪碎的紅頭巾,擴展了畫面視角,增強了畫面動感。因而,我們從詩人那對紅葉如火、如花、如絳帳、如紅巾的描寫中,仿佛正與詩人同賞寒山那美麗秋色一般。
在尾聯中,詩人是顯得那樣的滿足,他感概秋天這么好的紅葉美景,能停下竹轎臨風欣賞,只有我和杜牧兩個人!一方面說明作者自得其意,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兩人志同道合,互相欣賞。
從《和杜錄事題紅葉》的標題可看出,這首詩是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唱和詩。古代詩人多有唱和之作,白居易比杜牧大了三十余歲,寫這首唱和詩時,杜牧不可能和他一起欣賞紅葉!
白居易為何寫“解駐籃輿看,風前唯兩人”呢?個人認為白居易欣賞杜牧的《山行》,覺得杜牧寫的紅葉正如自已所觀紅葉,因而在唱和詩中寫與杜牧同賞,旨在表明只有我兩人才最會欣賞紅葉,將紅葉識穿看透!
《和杜錄事題紅葉》這首詩寫在《山行》之后,杜牧寫《《山行》時,白居易巳是花甲之年,白居易雖經歷了起伏人生,卻可恬然自處。年近古稀的他心態(tài)悠然平和,不再有“江州司馬的落魄和感傷,過著閑適的生活,自有時間游歷名山,吟詩怡情,因此詩作也越發(fā)有一種洗盡鉛華的安詳之美!
【和杜錄事題紅葉課文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題紅葉》原文及賞析10-09
杕杜原文及賞析03-06
小雅·杕杜原文及賞析04-28
杜工部蜀中離席原文及賞析01-09
有杕之杜原文及賞析02-27
杜蕢揚觶原文、賞析06-30
讀韓杜集原文及賞析09-12
題君山原文及賞析07-20
題武關原文,賞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