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沉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前言】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是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此詞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里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
【注釋】
[1]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2]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熏香料。爇(ruò):燒。
[3]老圃:有經驗的菜農。
【賞析】
詞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里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開放的夏日氣候,“薰風殿閣櫻桃節”,說溫暖的南風吹滿殿閣,櫻桃也成熟了。“碧紗窗下沉檀爇”,屋內燃著驅暑的熏香。再以“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凸寫菊花開放時節。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寫出因花開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贊嘆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全詞最后才說出這一“菊”字,而驚嘆、欣喜之情靈動地展現在其中。
詞牌介紹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間,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髻,讓人感覺宛如菩薩,當時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薩蠻曲》,于是后來《菩薩蠻》成了詞牌名。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菩薩蠻》也是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此調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最多。
《菩薩蠻》為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前后闋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作者簡介
顧太清(1799—約1876),西林覺羅氏,字子春,號太清。清代女詞人,鄂爾泰曾孫女。工詩詞書畫,有“滿洲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譽。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賞析】相關文章: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原文及賞析08-03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原文及賞析[優秀]12-09
《菩薩蠻》賞析01-05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2-18
古詩賞析:菩薩蠻01-26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9-03
菩薩蠻·春閨賞析11-21
菩薩蠻溫庭筠賞析11-23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