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行》原文及賞析
【作品介紹】
《江夏行》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6卷第8首。詩歌采用五、七言相間的形式,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訴說委身于重利輕別的商賈的不幸與懊悔。
【原文】
江夏行
作者:唐·李白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xiāng)土?
去年下?lián)P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yuǎn),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fā),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dāng)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追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注釋】
①江夏:唐天寶至德間改鄂州為江夏郡,治所在江夏縣,即今湖北武漢市武昌。
②持:猶言控制。
③行李:行人,此指外出的丈夫。《左傳》襄公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預(yù)注:“行李,行人也。”
④作個:怎么。能:只是。
⑤適來:剛才。南浦:在今武漢市武昌南。古亦用作送別之地的泛稱。
⑥西江:指今江蘇南京以西到江西九江一帶的長江。
⑦當(dāng)滬女:在酒店賣酒的女子。
⑧一種:一樣。
⑨容華:年輕美麗的容貌。
【賞析】
《江夏行》與《長干行》寫的是同類題材,同樣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體方式,兩個女主人公的遭遇則有同異。江夏女子的丈夫也在外經(jīng)商,她的凄苦較多,而幸福的回憶卻較少。
江夏女子與丈夫的結(jié)合,感情基礎(chǔ)較之長干女夫婦似乎薄弱得多。這位江夏女子自幼多愁善感,向往愛情幾乎是她惟一的精神生活。她的幻想是“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不免把愛情問題看得太簡單,她還不知道“負(fù)心漢”的含義,就委身商賈。殊不如商賈的生活方式特點之一是流動性大,根本不可能“白頭不相離”的。
她所委身的這男子,似乎較其他商賈更為重利輕別:“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xiāng)土”;“東家西舍同時發(fā),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他的去處是揚州,乃是大都會,溫柔富貴之鄉(xiāng)。同去的'人都還知道有個家,唯獨他不回來。于是江夏女子痛苦得發(fā)瘋,心理上發(fā)生了變態(tài)。她妒嫉一切少婦:“正見當(dāng)壚女,紅妝二八年。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她痛悔昨日的輕信:“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由此看來,李白筆下的婦女題材絕非千篇一律,婦女問題在大詩人筆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與《長干行》彼此是不能替代的。此詩較前詩比興為少,賦法為主,又運用了五、七言相間的形式,音節(jié)上更見靈活多致。不過,大約是即興創(chuàng)作,較少文字推敲,此詩比《長干行》出語稍易,腔調(diào)稍滑,不免在藝術(shù)上略遜一籌。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祖籍隴西郡成紀(jì)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dāng)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cè)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xì)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zhì)、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江夏行》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江夏贈韋南陵冰》原文及賞析02-24
江夏別宋之悌原文賞析02-27
江夏贈韋南陵冰原文及賞析08-19
《江夏別宋之悌》原文及賞析08-25
江夏別宋之悌原文及賞析08-27
《江夏行憶昔嬌小姿》翻譯及賞析04-27
《山行》原文及賞析05-09
公子行原文賞析05-25
《古柏行》原文賞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