餡餅中的文化高中作文
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是中國歷史上繼孔子后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曾在武夷山中度過50余年,其中的朱子孝母餅,稱嘆的是其背后的孝親文化。
朱子奉母至孝,遠近聞名,相傳其母喜食他親手做的`湯餅。朱子每次出門遠行游學,都要親手制作大量的湯餅貢奉母親,漫漫長日,以慰老母思兒之情,鄉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餅奉母,教化子孫,鄉人遂稱此餅為“朱子孝母餅‘’。
此次人文之旅,我們有幸來到了朱子的治學之地——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在導游的介紹下,我們來到了一家百年老店,品嘗了作為當地一大特產的朱子孝母餅。孝母餅有多種口味,包括玉米、大紅袍、桂花、蓮子、鮮肉等八種味道(除鮮肉外,其余口味都是甜的)。用手捻了一塊到嘴里,瞬間,特有的清香充分地與味蕾結合,滿嘴余香,一點一點的咀嚼,細細品嘗,融合得更恰如其分。尤其是桂花味與大紅袍味,陷料自帶的清新花香或茶香,品時更令人覺美妙,可謂是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甜的甜而不膩,咸的更顯一份鮮美,足以稱得上是武夷山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美食固然令人神怡,但更令人稱嘆的是其背后的孝親文化。林語堂曾說過:“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而今天的我們,在品嘗之余,更應感受那小小餡餅背后深藏的孝親文化,學習朱子,用心對待父母,關心父母,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傳承這份可貴的傳統文化。
很多人說當今中國社會是個沒有信仰的社會。然而其實并非缺乏信仰,缺乏信仰,而是我們在前行中逐漸丟失了他們。一個丟下文化的民族,是空虛的,更是可悲的。我們總是抱怨社會亂象,卻很少真正意義上地去反思,應如何去解決。
百年風云,朱子已逝,但朱子文化從未消逝,而我們要做的應是傳承,這才是最重要的。
【餡餅中的文化高中作文】相關文章:
哭泣的文化高中作文02-25
有關武俠文化中的酒文化02-18
烙餡餅作文600字09-19
企業文化中的客戶服務文化12-29
企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定義01-22
宋詞中的酒文化07-20
生活中的茶文化07-11
文化“三境”高中作文03-29
國人的文化焦慮高中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