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子登峴山》原文及賞析
【詩句】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出處】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意思】水落石出,魚梁洲清淺;天寒木落,云夢澤廣袤無邊。
【全詩】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全詩鑒賞】
峴山又稱峴首山,在湖北省襄陽縣南!稌x書·羊祜傳》載,羊祜鎮荊襄時,常登此山,曾對同游者慨嘆: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者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輩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孟浩然作此詩,實際上是再度發揮了羊祜當年感嘆江山依舊、人生短暫的主題。
詩的前四句即暗寓了當年羊祜的.故事,并且不拘泥于故實本身,而是借以生發!叭耸掠写x,往來成古今”,即羊祜當年對宇宙人生之感嘆。三、四句“勝跡”,當指峴山上“墮淚碑”等。相傳羊祜死后,襄陽父老感念其德,在峴山立廟樹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淚”,繼任者杜預因名之為“墮淚碑”。詩人登臨峴山,自不免受其感染,但他的感情已不同如羊祜,不是那么簡單,其中包含了一些新的因素。隨后兩句“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魚梁,洲名,在漢水上游。夢澤,即古代云、夢二澤,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陸地,因并稱云夢澤。這兩句當寫登峴山放眼所見荊楚一帶景狀,極為壯觀。然殷璠嘗謂,浩然之詩“無論興象,兼復故實”(《河岳英靈集》)。這里說的興象,無非是作者即景生情,借景抒情,而故實則成為更深一層的意義指向。因此,可以說這二句不惟在于景象之描繪,其間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認識。據《水經注》記: “沔水中有魚梁州,龐德公所居!饼嫷鹿禆|漢高士,《后漢書·逸民傳》: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G州刺使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返!泵虾迫贿@里特指魚梁,或許還牽扯到其欣慕高士的隱逸情懷。最后兩句“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毖蜢镔F為晉朝一方督帥,受命經略平吳大計,雖然他曾有宇宙人生之感嘆,但他畢竟與隱者風馬牛不相及。而孟浩然則不同,他登上峴山,在感慨人世古今的同時,自己的情感也陷于一種復雜的糾葛之中——他羨慕古時隱者,但他自己卻不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隱逸者,所以其中注入了作者個人的傷感情緒。
宋代嚴羽說孟浩然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孟浩然能夠從自然生活中獲得直接感受,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發為聲詩,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卻又蘊藉深微,挹之不盡!杜c諸子登峴山》流蕩灑落,來去渾然無跡,與嚴羽所說正合。
(“我輩”句)“我輩”二字,浩然何等自負,卻在登臨上說,尤妙。
(“水落”二句)既登山矣,從上望下,見江水落而捕魚之梁淺,淺言其露出;從近望遠,時天方寒,寒則澤竭,而覺夢澤之深,深又言其杳冥也。
(“羊公”二句)浩然謂羊公愛登此山,身后百姓建碑。我輩今日在此登臨,轉盼間便為陳跡,后世亦有知我輩登臨者否?讀其碑文,亦不免淚落矣。(徐增《說唐詩》卷十三)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賞析03-12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賞析02-17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及賞析02-12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譯文賞析08-12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及翻譯賞析03-11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閱讀及賞析12-10
與諸子登峴山原文,翻譯,賞析02-16
與諸子登峴山 / 與諸子登峴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7
與諸子登峴山賞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