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赴張家港建湖考察報告范文
為打造文化強縣、建設美好XX縣,推動我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5月2日至4日,縣文廣新局、財政局、住建委負責同志在縣政協副主席汪莉同志帶領下,專程赴江蘇省XX市和XX縣學習考察其發展文化事業產業的先進做法和文化強市(縣)的成功經驗。考察過程中,認真聽取了兩市縣及文化部門負責人的經驗介紹,圍繞文化強市(縣)各方面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交流,實地參觀了兩市縣文化藝術中心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現就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兩市縣基本情況
XX市位于長江下游南岸,隸屬江蘇省XX市,1962年由常熟、江陰兩縣各劃出部分地區合并而成,時為沙洲縣,1986年撤縣建市,以境內天然良港 ---張家港命名,總面積999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和1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75個行政村,戶籍人口90.5萬。1994年以來,張家港經濟實力始終位居全國縣市前三甲,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9.6億元。是唯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的縣級市,另外還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市、聯合國人居獎等近百項國家級榮譽。
XX縣位于江蘇省蘇北地區,隸屬江蘇省XX市,地處黃海之濱,背倚蘇北平原,素有“水鄉明珠”之稱。總面積116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06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54平方千米,轄12個鎮、4區,人口80.55萬人,是著名的雜技之鄉、淮劇之鄉、花炮之鄉。2012年,全縣預計實現(gdp)地區生產總值320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近70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億元,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92位。
二、兩市縣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及文化強市(縣)建設情況
XX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2001年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文化工作會,確立了“文化強市”的戰略,制訂了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1993年成為首批全國文化先進縣,還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XX縣(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戲曲之鄉”、中國吳歌之鄉。自2004年以來,XX市每年投資數千萬元舉辦“中國長江文化藝術節”,推動了沿江各省(市、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被媒體稱為“縣級市扛起弘揚民族文化的大旗”。近年來,XX市深入推進文化育民、文化惠民工作,構建完成以市級公共文化設施、鎮(村)基層文化設施“八個一”工程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該市投入資金近8億元在市區東部建成占地面積約230畝,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的張家港文化中心,成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主窗口,是傳播文化藝術、開展文化交流、傳承人文精神的重要場所。文化中心由科技館、美術館、城市展示館、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大劇院和服務區8個功能建筑構成。
XX縣是中華雜技、淮劇的發源地。為弘揚民族文化,地方政府投入3.2億元建設建湖文化藝術中心,該中心占地面積99畝,建筑面積38000平方米。中心內有淮雜大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淮劇團、雜技團、檔案館和文化產業經營場所。文化藝術中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功能齊全。中心內設淮雜大劇院、一個多功能廳、一個學術報告廳和多個會議室、接待室。淮劇、雜技排練場,圖書閱覽,博物館展廳,娛樂休閑,游戲電玩,書畫展覽,藝術培訓,書畫,古玩市場等場地一應俱全。二是設施先進。大劇院配有主、側臺升降設備,可接納不同層次的演出團體。1000平方米的雜技排練場,臺高27米,符合國際雜技、馬戲演出標準。800平方米的淮劇排練場可同時讓兩個劇組排練。所有場所都采用目前最先進的聲、光、電設施。三是設計超前。該中心由國內知名的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建筑外形具有文化元素,其造型像一臺鋼琴坐落在美麗的雙湖公園旁,成為建湖地標性建筑。
XX市和XX縣均屬全國文明城市,他們在推動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建設文化強市(縣)工作中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重視,全力推動。市(縣)委、市(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作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來抓,尤其是把文化藝術中心建設當作市(縣)委、市(縣) 政府的德政工程、實事工程、民心工程來抓。例如,XX縣原有文化基礎設施陳舊,人才缺乏,該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文化部門實地查看調研,提出將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作為加快新一輪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擺上重要位置,并切實加大投入。從2009年起正式啟動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工作,進行規劃認證,2010年 10月開工建設,2012年建成并逐步對外開放。文化藝術中心建成后,國家、省、市各級領導來到XX縣,必定到文化藝術中心參觀考察,儼然成為XX縣的一張文化名片,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而XX市,更是高起點、高規格建設文化中心,由美國威爾考特顧問公司進行方案設計、上海現代設計集團進行建筑設計。其中大劇院按照國家中等甲級劇院設計,是XX市最高檔次的文化表演場所,也是全市黨政大型會議和文化藝術交流、群眾集會的主要會議演出場所,觀眾廳設有軟席座椅1200個。劇院舞臺設施一流,樂池和舞臺采用全機械升降自動化控制,分為主舞臺、后舞臺和左右兩個側舞臺,可作平移、升降、傾斜、旋轉等變換,保證演藝活動豐富多彩。并配有vip化妝間、普通化妝間、排練廳、貴賓接待室等多項服務設施,可接待和滿足國際、國內專業藝術團隊和召開重大會議、舉辦大型文藝演出、大型音樂會的需要。
兩市縣文化強市(縣)清晰的思路,強力的措施,使干部群眾思想認識空前一致,各方面資源力量迅速聚集,眾多難題逐一破解,為推動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和實現創強目標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
(二)組織完善,責任明確。文化強縣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各鄉鎮、各部門、社會方方面面。為此,兩市縣以文化部門為主牽頭制定了科學、完善、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采取單位分工聯動的辦法,將各項任務目標層層細化,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將任務完成情況列入鄉鎮和部門全方位目標考核,并制定了詳細的獎懲措施。例如,XX縣以元旦、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十一”等重大節慶為節點,每年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匯演、迎新春游園踩街、書畫美術攝影展、“勞動者之歌”、“六一”文化周、“祖國頌”廣場歌會、聲樂器樂比賽等主題群文活動,每次活動都要求每個鄉鎮報送3個以上節目,縣直單位報送1個以上項目,對選送節目進行評選表彰,重獎優秀節目,以此激勵文藝精品創作,并采取以賽的方式選撥文藝人才。該縣每年組織各類活動達70余場次,形成了一批品牌文化活動,文化藝術精品層出不窮,文化藝術人才不斷涌現。
(三)政策支持,保障到位。XX市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之中,科學系統地推廣傳播了張家港的城市文化品牌。 “長江流域文化資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項目的實施被納入了XX市“十一五”規劃。該市鳳凰鎮、錦豐鎮、金港鎮和塘橋鎮也分別對河陽文化、沙上文化、香山文化和東渡文化的進行培育和推廣,納入了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穩步推進實施。XX縣為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制定出臺了《XX縣文化建設五年規劃》,編制了《城南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規劃》,組建了縣廣電傳媒集團、文體發展公司、雙湖文化發展公司。全縣現有注冊文化企業和文化經營戶465家,從業人員5500人,2012年實現增加值8.1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文化產業已成為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
(四)成效明顯,影響深遠。張家港始終將繁榮藝術創作擺在重要位置,每個藝術門類每年都要推出一批貼近群眾、貼近時代的新作。“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有 1300多件作品在省級以上發表、入選、展出、獲獎,基本涵蓋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等各主要藝術門類,呈現出百花競放的局面。其中,錫劇小戲《吳二賴討田》、《喜搬家》分別奪得第十四屆和第十五屆“群星獎”群星大獎和金獎。該市還被中國劇協授牌成為全國首家小戲小品創作基地。XX縣以弘揚淮雜藝術為重點,加強地方特色文化建設,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成功打造了一批在省內外有一定水準和知名度的作品。縣淮劇團編排大型淮劇《剃頭匠與理發師》連續3年獲省淮劇節、戲劇節和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大獎,2010年榮獲江蘇省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戲劇作品獎。雜技節目《軟鋼絲》在法國瓦茲河谷國際馬戲節上摘得銅獎;雜技節目《想—軟鋼絲》、《斗士—跳板蹬人》參加第八屆全國雜技大賽,分獲文華獎銅獎、金菊獎銀獎,《啟航—轉動軟鋼絲》在央視《我要上春晚》欄目播出。目前,該縣精心打造的雜技音樂劇《西游記》將代表國家走向國際舞臺。
三、幾點啟示和建議
通過對兩市縣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及文化強市(縣)建設的學習考察,我們深受啟發。兩市縣的歷史并不久遠,文化資源亦非得天獨厚,然而在發展文化事業產業方面,他們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文化強縣建設邁出了堅實而成功的步伐,他們的經驗,在以下幾個方面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入思考和充分學習借鑒。
(一)領導的高度重視是發展文化事業產業的先決條件。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XX市牢固樹立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抓“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呈現經濟跨越式增長,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收入持續提高、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騰飛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經濟發展又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當前,我國進入國際上所謂 “矛盾凸顯期”,各類矛盾較為突出、件時有發生,應進一步深化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識到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域,關聯度高,牽涉面廣,是其他任何一項產業都無法相比的。發展好文化事業產業,只能依靠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制定優先發展戰略,統一指揮協調,優化配置資源,協調各方力量,才能形成發展合力。具體到文化強縣這樣的“攻堅戰”,更是如此。
建議成立XX縣文化強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把文化強縣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以縣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幾大班子有關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時研究制定文化強縣建設實施方案,定期召開領導組會議,研究部署階段性工作。
(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是文化強縣建設的必由之路。文化是一項投入大、回報期長的產業,我縣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厚,僅靠一地方、一部門無力開發,基礎太差也難以吸引外部資金投入開發,必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文化資源,動員社會力量,進行先期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出臺優惠政策,進而吸引外部資金,實現多元化投入和市場化運作,走向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我縣文化部門機構變動頻繁,云嶺軍部舊址紀念館、王稼祥故居紀念館、桃花潭景區文物管理辦公室等文物保護機構先后劃出,目前,縣文化文物主管部門對主要文物機構只是行業指導,而非業務主管,省內僅我縣存在此種現象,國內也極為罕見,此種體制導致各級文物資源重開發利用而輕保護維修,形成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不利局面。建議進一步整合文化資源,將縣內文博機構劃歸文化文物部門主管,形成文化發展的強大合力。
建議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研究制定出臺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從發展定位、發展思路、發展重點、保障措施、組織領導等方面明確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尤其在土地使用、稅收、項目獎勵等方面,明確優惠政策。
(三)加大投入,狠抓項目建設是文化強縣建設的根本保障。
XX市堅持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采取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的方式,建設完善了一批文化陣地項目。市文化中心總投資7.4億元,集圖書館(新館)、文化館、科技館、美術館、城市展覽館、檔案館、大劇院和名人廣場于一體。長春園書場總投資1800萬,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是江浙滬地區面積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全的評彈書場。河陽山歌館總投資5000萬,占地面積20畝,集展示演藝、傳承保護、學術研究、文化交流與一體。市圖書館藏書80萬冊,是“全國文明圖書館”、“全國一級圖書館”。 XX縣委、縣政府對文化工作高度重視,舍得投入,精心打造的文化藝術中心在江蘇乃至全國縣級文化設施中處于領先地位。今年4月初,文化部副部長董偉到該縣視察,特別對其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高度評價。
反觀我縣,XX縣文化館始建于1952年,面積狹小,設施落后。縣圖書館與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合署辦公,實用面積小,且互相干擾,更不能按上級要求開辟少兒圖書館。縣博物館被撤銷,以致大量珍貴珍藏文物只得暫時保存于借用的兩處文物庫房,水電不通,監控設備缺失,安全隱患很大。大劇院、美術館等設施尚無從談起。建議立即啟動XX縣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建設,該項目已納入了縣委、縣政府出臺的《文化強縣實施意見》,更是今年XX縣政中的重點項目。建議縣里成立建設指揮部,由一名縣領導包掛負責,將建設任務落實到相關部門,明確主要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將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人,并納入縣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該項目要按照方便市民活動的要求,高標準作好規劃,并嚴格按規劃執行。
【赴張家港建湖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赴湘西考察報告08-03
赴西峽教育考察報告08-03
赴臺經貿考察報告08-03
有關赴名校學習考察報告08-01
赴華南學習考察報告范文08-03
赴山西高校綜合考察報告08-03
赴氣象部門考察報告范文08-09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報告08-03
赴福建省培訓考察報告08-03
赴新西蘭參觀新農村的考察報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