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學語文質量分析的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市教研室下發的《走進編者心里,讀懂課程標準的心意》,感觸頗深,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培養閱讀能力,要立足于課堂,拓展于課外
要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精讀課文的教學,老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有意識指導學生,從“精讀課文”中,學習閱讀方法。略讀課文的教學,老師要舍得放手,相信學生,讓學生運用精讀課中掌握的方法自主學習。并在以后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概括文段內容),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的能力(聯系上下文理解),三是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遣詞造句,修辭表達),四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問題的能力(解題答題)。
閱讀能力的培養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方法拓展課外,但總覺得學生讀書停留于表層,未能潛下心來讀書,對名句、名段、名篇缺乏咀嚼、品味、熟讀、成誦,有“書到用時方知少”的感覺,因此教師要提供多種閱讀交流的平臺,如開展“古詩朗誦會”、“課外的`故事比賽”、“小小讀書討論會” 、“名人的讀書格言接力賽”、“我的讀書方法”及出墻報、展覽讀書筆記 等,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量,使學生做到“厚積薄發”。
2、加強習作教學研究,夯實學生作文基礎
(1)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本期要充分重視并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
(2)引導學生留意觀察周圍事物,為寫作積累素材。
在注重作文教學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為寫作積累素材。平時讓學生多練筆,寫日記、讀書體會或周記,養成寫日記、周記,記隨筆的習慣,讓他們一有所思,一有所得,就及時記下,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抒寫自己的真情流露,留下自己的成長足跡,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
(3)重視作文的講評,激發寫作熱情
作文的評講很重要,每一次的作文評講不能蜻蜓點水,要成為學生下次寫作的熱情。不能只夸獎寫得好的,或只批評寫得差的,要著重以激勵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為出發點,肯定每個學生的成績,讓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都能體驗到進步的喜悅,從而產生的寫作熱情,產生“我能寫好”要求。
3、加強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的培養。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從字跡、審題,認真程度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少學生書寫不夠認真,學生沒有寫好字的意識。老師應重視學生的規范書寫習慣和態度,堅持長抓不懈。有一句古話“字如人面”,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也是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人生態度。
【學習小學語文質量分析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04-24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質量分析試卷及答案09-24
2016小學語文閱讀分析解題方法11-09
2015年初三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11-04
期中考試質量分析10-21
2017年一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質量分析03-12
2017年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教學總結11-11
語文的學習反思總結范文12-25
日語學習技巧與解決方案分析09-21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質量測試卷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