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努力》讀書筆記
在五百強企業里有個流行觀點,叫知識折舊定律,說如果你一年沒有學習,那么你80%的知識都會過時。這個說法可能有些夸張,但是社會在迅速發展,這是我們都能感受到的。根據2015年公布的調查,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有近千種職業已經被淘汰。英國的《金融時報》甚至預言說,幾十年以后,我們現在七成的工作,都將會被機器取代。
面對飛速迭代的世界,我們可能都會產生一種職業危機感,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被時代淘汰?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職場上站穩腳跟?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讀《精準努力》就對了。
《精準努力》這本書圍繞價值評估原理,提出個人的職業價值取決于未來能否創造大量穩定的現金流。想要提升職業競爭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發展掙錢能力,并且同時提升自己的職業信用。《精準努力》這本書的特點在于,它把金融原理應用到了職場進階上,用金融思維來幫助我們在職場突圍。讀完這本書以后,也許你會換個角度重新思考你的職業規劃。
《精準努力》的作者是日本財務金融專家野口真人,他畢業于日本最好的研究型大學之一京都大學。野口真人是資深的金融屆人士,曾經先后在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等著名金融企業任職。后來他創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專職從事企業價值評估。同時,他還在日本最大的商學院格洛比斯商學院任教,是具有超高人氣的MBA導師。野口真人有很豐富的金融估值經驗,《精準努力》這本書,就是他站在金融估值的角度,提出的職場奮斗法則。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能力,成為會賺錢的人才呢?
打好基礎
簡單地說,打好基礎就是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將手上的事情做好,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工作的時候工作。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想要適應快速迭代的社會,就必須持續學習,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很多人一聽到學習兩個字,可能就開始頭痛了。學習是件很專注的事情,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意志力,而我們日常面對的誘惑太多,很難靜下心來。同時,工作以后時間很緊張,很難抽出大塊的時間來學習充電。
那么,有沒有辦法能高效學習,快速掌握需要的知識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化整為零,有針對性地輸入。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要學習金融,通常我們可能會從金融的基本概念開始學起,然后研究各項原理,再學習各種政策,總之是追求大而全面。這是我們在學校里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是對于職場人士來說,這樣的學習方式就顯得有些繞遠路了。我們不妨從最感興趣、或者和工作最相關的方面切入,優先學習重要的部分。比如你主要是對匯率感興趣,那就直接學習匯率,比較各國的利率差異,再逐步延伸學習深層次的原理。
所以,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最高效的學習就是從實際需求或者興趣入手,按重要程度,逐個進行專項突破。你可能會懷疑,這樣的學習方式會不會讓知識點變得零散,不能形成體系?其實,這種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保證了實用價值,效率很高。而且選擇的方向往往和工作或者興趣關聯密切,所以消化吸收也很快。只要我們在學習之后,逐漸將知識點網絡在一起,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觸類旁通。
但是,只是低頭學習、埋頭苦干,并不足以打好基礎。要想真正培養自己的創收能力,我們還需要養成一個思考習慣,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首先想想,為了未來能掙更多的錢,我現在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換句話說,我們得把自己當成公司的總裁來思考問題。
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通常我們可能覺得,對于銷售人員而言,只要能獲得訂單就可以了,即便商品有點兒小問題,也會大力向客戶推銷,爭取完成銷售額。但如果站在未來收益的角度看,情況可能就不是這樣了。我們需要重視跟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做一錘子買賣。我們得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決策,也就是“內部創業”,自己當自己的老板,為自己的長期發展做準備。
所以,要想打好基礎,踏實工作、認真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培養起“內部創業”的思考習慣,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來為自己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讓自己不斷提升。
做出業績
如果你從事過銷售相關的工作,你可能會發現,現代社會里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就是有很多相似的商品和服務,競爭很激烈。因此,想要通過突出產品本身的與眾不同來進行營銷,也就變得越來越困難。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做出業績?有一個方法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思路,就是在產品本身的價值之外,提供附加價值。
舉個例子,如果想要顧客購買產品,除了認可產品本身的價值,我們還需要讓顧客認可銷售人員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讓顧客產生信任,產生共鳴,從而更愿意從認定的銷售人員手上購買產品。因此,這就要求銷售人員形成“以顧客為導向”的思維模式,處處為客戶著想,并且培養起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讓客戶感受到產品的附加價值。
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于銷售、市場等盈利部門。那對于其他處于成本中心的崗位,比如行政、技術、財務等來說,這些崗位并不是直接面對客戶的,要怎樣做出業績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不是考慮增加公司收入,而是考慮如何減少成本。
比如,對于行政崗位的員工而言,如果找到了一種新型打印機來取代現在的機器,每次打印的成本更低。那么,每天大量打印而節約下來的成本,就可以認為是業績。再比如,技術部門如果開發出了一種新軟件,使得以前需要10分鐘完成的工作,現在1分鐘就可以搞定,那么節約的人力成本也屬于業績。總而言之,對于處在成本中心的部門而言,公司員工就是顧客,最重要的是形成“以顧客為導向”的思維習慣。所以,我們可以從減少成本、提升員工效率的角度出發,想辦法做出業績。
但是,節約成本固然好,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節約過頭,產生了“機會成本”。什么是機會成本呢?就是說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節約了,但實際上反而比原來更浪費了。比如,在更換了一種打印機以后,雖然打印成本便宜了,但是操作很麻煩,而且打印效果很不好。消耗的精力和時間比普通打印機多得多,就反而造成了人力資源和時間的浪費。所以,我們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要注意控制好度,不能為了節約而節約。
《精準努力》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在于從全新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了職場,梳理了職業進階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認識自我、把握未來的機會。在時代的浪潮中,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世界的日新月異和飛速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會和挑戰。凡事欲則立,不預則廢,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朝著目標不斷努力,我們才能抓住機遇、成就自我,站在浪潮之巔。我們過去站在哪里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未來的規劃,走好接下去的每一步。
【《精準努力》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精準努力》讀書筆記2篇02-02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調研報告優秀范文08-03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讀書筆記03-29
鄉鎮精準扶貧工作小結09-02
精準扶貧考察調研報告02-28
精準扶貧工作的匯報材料02-23
精準扶貧宣傳標語02-23
科目二考試精準流程11-27
你要學會沉下心來去努力讀書筆記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