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規范攤位費的調研報告
城市農貿市場建設直接關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質量,是城市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市中心城區規模不斷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在城市化過程中,其城區內農貿市場布局建設、經營狀況如何?怎樣進行改造升級,以適應中心城區的發展,城市品質的提高?最近,,市政府牽頭,聯合組織物價局市工商局等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對中心城區農貿市場進行了全面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城區農貿市場的現狀及特點
1、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的'發展需要多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市場的建設更呼喚多種投資主體的加入。2、經營方式多樣化。與農貿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相適應,農貿市場所有者權益實現形式也出現了多樣化,即經營方式多樣化。
二、農貿市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商貿部門管市場的規劃布局和產業政策,而這種管理往往太宏觀而使管理職責虛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進行監督,開展行政執法,管經營資格、欺行霸市、摻雜使假、短斤少兩,但開展經常性巡查不夠,主動對市場經營活動監督少;特別是農貿市場的業主本應負責組織市場經營活動,為經營者維護和創造安全、衛生的經營環境,但目前政府和有關部門并沒有拿出一個規范農貿市場業主管理權限與責任的政策,受利益驅使這些業主往往注重收攤位費而忽視管理,致使市場的經營環境和經營秩序比較亂。工商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曾經是市場的主要開辦主體。目前和同類型的菜場比,我們的菜場攤位費偏低。尤其是“工商兩費”取消后,市場服務中心的困難更大,收入沒有增加。
三、農貿市場管理對策
1、建議制訂《市農貿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突出明確業主對市場的管理職責,包括要求業主制訂市場內管理公約;協助工商部門查驗營業執照;進行進貨查驗,票證留驗;制止場內經營戶經銷假冒偽劣商品,并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維護場內清潔衛生;建立先行賠償制度;協調經營者之間,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糾紛;督促劃行歸市等,使農貿市場業主承擔起場內秩序管理主體的責任,從而促進農貿市場的有序經營。
2、建立市場管理的網絡機制。長期的工作證明,市場管理單靠突擊整治是不行的,必須建立市場管理的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市場內要建立和完善市場內打假扶優維權網絡和管理人員監督舉報網絡。這些網絡是各種制度是有機結合與運作,一旦建立將充分發揮互動、連動的作用,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完善市場內打假維權網絡。建立、推行名優企業、市場主辦單位、執法部門以及消費者協會等多家參與的打假維權聯系制度。由執法部門和市場主辦單位共同協商聘請消費者監督員,共同參與打假扶優、維權工作。將名優產品廠家引入市場,設立名優產品專柜。結合工商部門投訴電話,對投訴問題多的市場、商品展開專項整治。完善消費者舉報獎勵和為舉報人保密制度。
4、完善上市商品的渠道認證制度。為保證進貨渠道的合法,創建安全的消費環境,改變市場內商品渠道不清的情況,對農產品市場上銷售的豆制品、熟肉制品進行試點,要求經營者提供合法的進貨憑證。在試點的基礎上,對市場內經營的商品全面推行索證制度。結合索證,對場內商品的廠家進行考察備案。
【農貿市場規范攤位費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貿市場調研報告02-22
農貿市場建設調研報告02-22
農貿市場情況調研報告02-22
農貿市場承包調研報告02-28
農貿市場考察調研報告02-01
鄉鎮農貿市場調研報告02-22
農貿市場周邊環境的調研報告12-15
市場調研報告書寫規范02-28
關于交警執法規范問題的調研報告范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