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衣原文翻譯及賞析
《詩經:絲衣》
絲衣其紑,載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注釋:
絲衣:祭服。紑:潔白鮮明貌。
2
譯文:
祭服潔白多明秀,戴冠樣式第一流。
從廟堂里到門內,祭牲用羊又用牛,
大鼎中鼎與小鼎,兕角酒杯彎一頭。
美酒香醇味和柔。
不喧嘩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長壽。
賞析:
《毛序》謂此篇主旨是“繹”。“繹”即“繹祭”,語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猶繹。”周代的祭祀有時進行兩天,首日是正祭,次日即繹祭,也就是《谷梁傳》所說的`“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此詩未有“繹祭”字樣,《毛詩序》應是推測;但從詩的內容看,這個推測還是有根據的,所以盡管有人責難,但一般還是為后人所接受。
純衣
四句言祭祀之準備。“自堂徂基”點明祭祀場所。“基”通“畿”,指廟門內。這個地方又稱作“祊”。《禮記-禮器》:“設祭于堂,為祊乎外。”鄭玄注:“祊祭,明日之繹祭也。謂之祊者,于廟門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張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繹祭。”這是正祭與繹祭區別之所在。《毛詩序》或許就是據此推斷此篇是“繹”。羊
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時盛熟牲的器具。此處無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實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說文解字》:“鼐,鼎之絕大者。”段玉裁注:“絕大謂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陳奐《詩毛氏傳疏》曰:“上句‘堂’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飲,也就是“旅酬”。這里突出的是宴飲時的氣氛,不吵不鬧,合乎禮儀。《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與這三句正可互相印證。
【絲衣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絲衣》原文賞析02-19
絲衣原文及賞析07-21
絲衣翻譯賞析02-14
鄭人買履原文翻譯賞析01-04
天凈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2-16
水調歌頭原文翻譯及賞析02-16
赤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2-16
墨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4-24
文王原文翻譯賞析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