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初中階段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好習慣是指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事,并長期堅持,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初中階段培養好習慣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學習的“三要素”: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規范其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
你要用1個月的時間要你的孩子必須養成以下習慣:
1、在上新課之前有效地先預習將要學的課文。
2、在做作業之前必須要孩子先復習后再做作業。
3、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后再叫孩子將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記錄下來
二、家長做好“八大環節”的管理:
1、計劃管理:要讓孩子制定好整個學習計劃(什么時間學什么的計劃表)。
2、預習管理:要讓孩子進行課前預習,找到不明白的,并在預習筆記本上記下重點和難點,上課時重點解決這些重點和難點。預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只需7-10分鐘找到重點和難點,并記錄下來就行了。
3、聽課管理:家長要同孩子溝通,不要討厭某某老師,喜歡某某老師,導致偏科。聽課要跟著老師思路走,將自己預習記錄本上所記的重點和難點聽懂并記憶在腦子里。
4、復習管理:一是讓孩子閉目回想老師當天講了些什么。二是看書本復習。三是讓孩子復述課文(閱讀課文和講課文自己講給自己聽)。每隔一段時間20天左右)要復習才能記牢固。
5、作業管理:在做作業之前必須要孩子先復習后再做作業。
要做到:⑴不復習不作業:做作業前必須先復習。
⑵不計時不作業: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一定要讓孩子記下來。
⑶不檢查不作業:作業做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有無借漏。
⑷不小結不作業:作業做完一定要讓孩子寫小結,學到了什么。
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后在叫孩子將做作業用了多少時間記錄下來。并要限時學習,學習時間不要太長。
6、錯題管理:要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管理本”將做錯了的題,錯的記錄上后,寫明錯的原因,再將正確的解答記錄下來,并將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記上,并歸納提醒。
7、難題管理:要讓孩子準備一個“難題管理本”將難題解答方法記錄下來,以及舉一反三的解題方法都記上,并歸納提醒。在解難題時要讓孩子先做,在20多分鐘都解不了的題,允許孩子可以問其他人,弄懂其解答原理。
8、考試管理:除學校考試外,并在20天左右再讓孩子做一次其考試題。
擴展資料:
一、初中學生閱讀教科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科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依據,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傳授知識的依據,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源泉,是教師落實新課程標準,實現教學計劃的載體。它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眾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匠心獨具、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讀有趣、學有法、做有得。學生讀教科書包括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課前讀教科書屬于了解教材內容,發現疑難問題;課堂讀教科書則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有關知識點;課后讀教科書是對前面兩個環節的深化和拓展,達到對教科書內容的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通過閱讀數學教科書,讓學生有意識地從知識點與“文字表述通法”的角度去分析數學教科書的內容,提高記憶的質量,配以教師教學中經常介紹的一些特殊解題技巧,加上在自我訓練過程中經常查閱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學生在閱讀教科書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目前初中學生讀數學教科書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不看書,數學教科書僅作為抄習題、練習之用;
(2)看書,一晃而過,像看小說、連環畫,不思考,不探求;
(3)語文水平低,語法結構不清,讀不通;
(4)數學語言、數學詞匯難懂,障礙多,讀不懂;
(5)興趣容易轉移,易受外界干擾,持久性差。
三、培養初中學生閱讀數學教科書的途徑和方法
1.教師引導,提出閱讀要求
可以在課堂上由教師帶領閱讀,分析章節內容,掃清文字障礙,難以理解的數學名詞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釋。要求學生讀書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精心設計,培養學生閱讀數學教科書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能激活學生自主研讀數學教科書的強烈意欲的導語,使學生迫不及待地翻開書,自己去學習相關知識。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把難點、疑點圈點勾劃,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寫提要,在教材上劃重點(找重點),寫批注,添補內容(如補圖形、補步驟、擴張概念等)。師生共同解疑,解疑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各個方面理解數學教科書的內容。要求學生精讀、研讀、有重點的讀。
如:讀標題,要求學生細心體會,注意提綱挈領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內容;讀例題,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并初步領會解題方法或把自己的解題方法與此題進行對照,使思路更明確,廣闊;讀插圖表格時與文字相結合,有助于更具體形象、準確地理解數學教科書內容。
例如:我在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去閱讀教科書。閱讀完畢,通過提問,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表現好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3.分階段逐層提高閱讀要求
學生初步養成閱讀習慣后,可以把閱讀數學教科書分成兩個階段:講前預習,講后閱讀。講前預習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圍,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對教師所要講的內容大體了解,將難懂的地方用鉛筆做上記號,以便教師講授時,集中精力聽講。講后閱讀重點放在獨立思考上,根據課堂講授與書本內容兩相對照,弄通、弄懂各種數學概念,該識記的定義、定理、公式、性質,就要下功夫記,既要動腦又要動手,重要的難懂的定理和例子,要親自動筆推證和演算。通過講后閱讀還搞不懂的問題再用鉛筆做記號,也可請同學或老師幫助解答。當然對于初中學生,每次閱讀時間不宜過長。
4.幫助學生辨析數學用語及邏輯關系,提高閱讀效果
根據數學教科書的不同內容和特點,教師要幫助學生辨析數學用語、數學名詞和數學符號,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當”,“僅當”、“當且僅當”,“有”、“僅有”、“有且僅有”,“至少”、“至多”,“不超過”、“不低于”等等。引導學生閱讀時注意知識結構,分清定義、公理、性質、法則、定理,推論的內涵和外延,弄清邏輯關系。強調學生閱讀時要注意數學教科書中數學語言的嚴謹、簡練,注意例題的格式,要求學生以數學教科書上的規范糾正自己作業中的錯誤。對難懂的長句子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還可引導學生把數學語言翻譯成數學式子,或把數學式子用數學語言敘述。考試時可以適當考一些課本中的數學概念或常識,以提高學生看書的興趣,達到督促學生閱讀數學教科書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
總之,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數學教學中要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讀書”中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在初中階段培養好習慣的方法】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有哪些03-08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04-13
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的方法05-11
寒假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01-09
初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自信心10-24
初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11-22
一年級新生培養好習慣的方法08-15
初中數學學習習慣及方法的培養11-08
初中英語聽力培養方法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