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崔涂《除夜有懷》的全詩翻譯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崔涂《除夜有懷》的全詩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注解
1、羈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艱險之地。
2、歲華:年華。
譯文
巴郡巴東巴西,離家多么遙遠;
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
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
只有身邊僮仆,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經受得了?
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避亂流離巴蜀,在他鄉過除夕的慘淡心情。
詩一開篇,便感嘆三巴道路的迢遠,感嘆與故鄉的萬里相隔。作者只身流離萬里之外,舉目無可親之人,生活的艱辛,生命的危險,如影隨形地糾纏著他。在這樣的處境中過除夕,其心情可想而知。首聯雖未涉及“除夜”,卻為抒情提供了背景。
頷聯切入題面,寫除夕的境況!皝y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住所外面,是覆蓋著殘雪的亂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蠟燭陪伴著作者!皝y山”“殘雪”既是寫旅居的環境,也是在烘托作者除夕之夜的紛亂、凄涼的心情。寫山用一“亂”字,展現其雜亂的形態,借以寫作者諸事紛雜的心態;寫雪用一“殘”字,既扣住了時令,又寫出殘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現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作者匠心運籌、刻意錘煉的筆墨!肮聽T”二字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往年過除夕,合家團聚,雖說生逢亂世,節日清貧,總還是快慰的;如今過除夕,卻是獨自一人處在異鄉,論相伴者,只有無言的蠟燭,而蠟燭又是孤獨一支,“孤燭”照孤客,孤客對“孤燭”,物態人情,相互映襯,有力地揭示出作者孤苦的心境。
頸聯“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文字雖直樸,道情卻非常細膩曲折。在家時,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覺不到僮仆的可親之處;如今飄泊在外,與骨肉遠隔,衣食住行,論事談心,都和僮仆在一塊兒,這才發現僮仆的重要,感情上和他親密起來。對僮仆感情的轉變,固然是好事,但這也暗中告訴我們,作者當時的處境是何等寂寞孤獨,生活是何等拮據困窘。作者用筆巧妙,明寫“情親”之樂,暗道羈旅之苦,于無字之處發出一片浩嘆。
尾聯歸結本詩意旨,言不堪在這飄泊的生涯里過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歲不禁愁苦萬分。這種結尾統攝了全篇的情感,把嘆羈旅、思故鄉、念骨肉、感孤獨諸多紛雜的心緒歸為“那堪”二字,以強化之,又用“明日歲華新”把這些思緒框定在“除夜”,意境鮮明,結構嚴謹。
全詩語言樸素,鉛華皆無,于平實之處涌動真情,可謂詩家妙法。
作者簡介:
崔涂,唐朝詩人。字禮山,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唐詩選》以其“舊業臨秋光,何人在釣磯”及“試向富春江畔過,故園猶合有池臺”句,推為今浙江桐廬、建德一帶人。光啟四年,登進士第。壯客巴蜀,老游龍山,故也多寫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懷》的“胡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頗為世傳誦。詩一卷。《全唐詩》收錄其詩101首。
【崔涂《除夜有懷》的全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崔涂《除·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原文及賞析11-29
飲酒全詩翻譯賞析12-24
《村居》全詩翻譯賞析01-20
《旅夜書懷》的全詩及賞析06-15
朱熹《春日》全詩翻譯賞析02-09
《于易水送人》全詩翻譯及賞析08-23
秋月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2-25
秋思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9-26
清明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