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1000字讀后感
在學校中優等生是教師的寵兒,是中下等生心中的榜樣。教師喜歡優等生十分自然,因為他們學習認真,學習成績好。但他們即使天生是塊“美玉”,也同樣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細琢才能成器。在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手記第四部分中,我讀到了自己忽視的一個問題——優等生的培養。我總感覺老師在后進生身上花的時間太多了,有時真的不劃算。如果我們把補差時間花在培優上,可能取得的效果會更好。一方面給后進生減輕了負擔,另一方面卻給優等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機會,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但對于優等生的培養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優等生長期處于班級的頂峰,長期聽慣了老師的表揚,各方面的能力也強,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在與其他優等生的競爭中,也容易產生狹隘情緒或嫉妒心理,這些對他們健康成長很不利。作為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對優等生作一些正確的引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優等生自尊心特別強,各方面能力也強,教師對他講的道理,他也懂。因此,他們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評,排他性和自我管理的愿望強烈。有時,干涉越多,說教越甚,他們的.逆反心理就越強。所以,最好是讓他們“自我內化”,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自己感覺到改正缺點的必要,以此產生自覺自愿地棄舊圖新的動力。找優等生談話,不斷給優等生暗示,挖掘優等生內在潛力,調動優等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對于我新接手的這個班級,有一名優等生——李某,不好管理,雖然是女生,但性格像男生,早在一年級我和班主任老師談話了解到,這個學生的能力特別強,如果用好了,她肯定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但如果沒有正確發揮她的作用,那她反倒會成為班級的消極分子。在開學的第二天,我就找她談心,把老師對她的一些夸獎轉達給她,同時也向她暗示,我希望她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做老師的小幫手,配合老師英語科目的管理,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任務,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也很負責地完成任務。但我深知,她隨時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我得經常找她談談。
我認為對于優等生,老師應該做到幾下幾個字:“放”,這個“放”不是放縱,而是放手,他們對于課本知識往往不需要老師多加講解,就能快速接受,這樣他們就有充分的空間與時間和足夠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對于提高他們的各方面水平都非常有幫助。“引”,這個“引”是引導,老師要利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對優等生進行正確引導,如如何與科任老師相處,如何與其他優等生相處,如何在班級中正確發揮自己的作用,如何發揮自己學習成績優秀的優勢幫助后進生等等。在臨近畢業的時間,我感覺優等生的思想比較浮躁的,這時老師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免走上不正確的道路。
【《愛心與教育》10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7-24
愛心教育讀后感04-03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8-14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5-10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9-04
讀后感:愛心與教育03-07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7-21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8-29
精《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9-22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后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