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的原因及注意事項介紹
導讀:便血的原因有哪些?有人在大便時,會便出血來。那么便血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便血的原因。
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癥狀,并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便血的原因有哪些
肛腸專家介紹,臨床依據出血量的多少將便血分為顯性便血和隱性便血。顯性便血即肉眼能看到的大便帶血;隱性便血即肉眼看不到,而用實驗方法能發現的大便帶血。
此外還有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將便血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導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根據引起出血原發疾病的不同將其分為下消化道自身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兩大類病因。
1、肛管疾病
(1)痔瘡:因排便時腹內壓增高,內痔靜脈叢內血壓隨之升高,加上硬糞的直接磨擦,導致痔瘡粘膜破裂而出血。
(2)肛裂:因排便時肛管粘膜及皮膚被硬糞塊磨擦而撕裂,造成少量出血。
2、小腸疾病
(1)空腸憩室炎或潰瘍:因憩室發炎、室壁糜爛或潰瘍形成導致出血。推薦閱讀:拉大便出血是什么病好而不貴查哪些項目
(2)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基本病理變化表現為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與壞死,便血形式常為暗紅色或鮮紅色糊狀血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3、結腸疾病
(1)急性細菌性痢疾:因廣泛的結腸粘膜充血、水腫甚至潰瘍而出血。
(2)阿米巴痢疾:腸壁遭阿米巴滋養體的侵襲出現潰瘍,因而導致出血。
便血的自我檢測
1、一般來說如果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2、痔瘡--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出血量可大可小。
3、肛裂--引起的便血在臨床也是較常見的,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血,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4、直腸癌--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5、直腸、結腸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
6、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引起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及里急后重等癥。
治療便血有哪些注意事項?治療便血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看看。
治療便血注意事項
1、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煙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卜、白蘿卜(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金針菜、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開朗,勿郁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郁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6、減少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便血不是小病,一旦出現便血,不要掉以輕心,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免得耽誤病情。
【便血的原因及注意事項介紹】相關文章:
有關便血的原因及注意事項介紹06-16
引起小兒便血的原因及飲食推薦11-06
內痔便血吃什么好和注意事項05-03
多毛的原因及注意事項介紹09-03
便血的臨床特征及表現09-19
肌酸激酶高的原因及注意事項介紹07-22
脫發的原因及注意事項08-19
腦癱的原因及注意事項06-18
夢游的原因及注意事項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