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橋》賞析
今年已是任教的第三個年頭了,一直任教低段,工作變得機械而忙碌。感覺自己的教學風格尚未形成特色,但又苦于無法突破,似乎是進入了青年教師的任教高原期。這次有幸聽了夏老師崇文取經回來給全校上的匯報課《橋》,我不禁被她那娓娓到來,步步深入的高超教學藝術所折服,也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領悟。
一、巧妙鋪墊,一舉多得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候,連續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發。今天我們要學的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一次山洪暴發之際,故事的題目就是《橋》。
師出示課題,生齊聲朗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帶著兩個任務:第一、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反復讀讀。第二、將大屏幕上的詞語,在文中劃出來。
咆哮、狂奔、獰笑、放肆、沒腿深、擁戴、清瘦、沙啞。
朗讀詞語,讀正確(難點:咆哮、沒腿深)。
請大家仔細讀讀這些詞,想一想,夏老師為什么要將這些詞分成兩行?
生:第一行寫的是洪水,第二行寫的是老漢。
師:請你試著在詞語的前面添上洪水兩個字讀讀。(生讀)
師: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體會這是一場怎樣的洪水?
生:這是一場可怕無情的洪水。
生:這是一場勢不可擋的洪水。
生:這是一場破壞力很強的洪水。
〖評析〗
夏老師安排學生初讀課文,給學生提了兩個要求:一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反復讀讀;二劃出大屏幕上出現的`詞語。這兩個要求看似目的簡單,實則有她更深層次的用意。除了讓學生讀通讀準,還給下面的課文學習做了完美的鋪墊。兩行詞語中,第一行:咆哮,狂奔,獰笑,放肆,沒腿深。實則就是反映了洪水的可怕。第二行:擁戴,清瘦,沙啞。寫出了本文主人公老黨支部書記的形象。夏老師在初讀課文時安排學生劃出這些詞語,不僅學習了字詞,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梳理了文本的脈絡,給接下來步步深入地感悟做了完美的鋪墊,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導語精練,步步深入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一般說來,這樣可怕的洪水,往往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生:農田被淹,房屋沖毀。
生:人員傷亡慘重,后果不堪設想。
師:但是,課文中的這場洪水,結果怎么樣?
生:很多人幸免于難,只有老漢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
師:村民們之所以會得救,是誰起了關鍵的作用?(老漢,村黨支部書記)
板書:
老漢
師:請同學們再次回到課文中,好好地讀讀描寫老漢的句子,哪個句子最讓你感動,劃下來反復地朗讀,用朗讀表達你們的感動。
交流:哪句話深深地打動了你?請你讀給大家聽。
生1: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讀得真好,老師能感受到你已經被這位老漢深深地打動了。你為什么而感動?
生:我覺得他非常沉著冷靜,而其他人則亂作一團。
師:此時此刻,老漢默不作聲,站成了一座山。但是,老漢的心中卻是──焦急萬分,你知道他在焦急什么,擔心什么嗎?請你聯系上下文讀一讀,想一想。
角色轉換,即興對話──這位老漢,此時,你在擔心什么?你在想什么?
生:我會想群眾生命受到威脅,應該讓群眾安全離開。
生:群眾的性命高于一切,我要盡快將村民疏散
師:是啊,此時此刻,老漢雖然默默無言,但心中卻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老漢清瘦的臉上流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生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師:好一句黨員排在后邊!誰排前邊?
生:村民。
師:是啊,老漢始終把村民們放在第一位。
生3: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師:哪個動作讓你感動?
生:推。
師:這一推,有可能將自己推向死亡的邊緣。在最最危險的時候,老漢還是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
〖評析〗
從感悟洪水感悟群眾感悟老漢,學習的環節清晰明確,且環環相扣,反復推進,讓人感覺渾然一體。在學生對洪水的可怕有了較深入地理解,并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夏老師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句段,談一談原因,然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朗讀時,導語精練,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讀出當時情況的危急,人們的慌亂和老漢的沉著、鎮定。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老漢的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真正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三、親情難舍,升華情感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在與洪水抗爭的過程中,老漢和小伙子之間發生的這一幕一定讓大家難以忘懷。老師已經將相關的幾個自然段呈現在屏幕上,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比較老漢、小伙前后的舉動,有什么矛盾之處嗎?
生說,師板書矛盾:老漢:揪──推;小伙子:瞪──推。
師:老漢也好,小伙子也好,他們說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滿了矛盾。同學們,你們能讀懂嗎?
生:
師:似懂又非懂,令人費解,是吧?如果你讀了下面這段話,老師相信你在頃刻間會明白許多許多
師出示文章的結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到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的兒子。(師配樂朗讀)
師:同學們,這是這篇小說真正的結尾。現在,你真的讀懂了嗎?
(老漢和小伙子,他們是一對親生的父子啊!)
師:當明白這一切的時候,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父子在木橋前的那一幕吧,把文中的老漢換成父親,把小伙子換成兒子,當你讀著這兩個充滿血緣、充滿親情的字眼時,相信你們更能理解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了。大屏幕出示:
父親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兒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父親兇得像只豹子。
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站到了后面。
兒子推了父親一把,說:你先走。
父親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兒子推上木橋。
生讀,再品老漢的品質。
〖評析〗
作為村里的黨支部書記,老漢并不是神,他也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和一個普普通通的丈夫。在教學中,夏老師將神化了的人物人性化,使之符合學生的真實體驗。本文將老漢的品質置身于一個危急萬分的洪水災難中,按照常人的理解,這樣的場面求生是人最本質的念頭,夏老師抓住文中老漢、小伙前后的舉動,有什么矛盾之處,引導學生質疑,進而體會老漢身為父母又心系群眾的矛盾心理,使人物內心的沖突更加強烈地為學生所體會,讓學生感悟到了更為人性化,更為實在、真切,符合普通人特點的老漢。我感覺,像這樣,語文課堂中的主體立足于學生的真實問題,多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多聽學生的真實感受,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以生為主的課堂,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課文《橋》賞析】相關文章:
《橋之美》課文賞析02-21
橋之美課文賞析02-22
心聲課文賞析02-23
松鼠課文賞析02-22
孔乙己課文賞析03-18
課文小池的賞析05-09
課文所見的賞析05-08
《草原》課文賞析08-31
棗兒課文賞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