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讀書筆記參考
篇一:《景觀設計學》讀書筆記
場地設計初體驗
——讀約翰·O·西蒙茲《景觀設計學》
摘要:人們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人們規劃的是體驗——首先是確定的用途和體驗,其次才是對形式和質量的有意識的設計,以實現希望達到的效果。場所、空間或物體都根據最終目的來設計,以最好的服務并表達功能,最好的產生所規劃的體驗。
關鍵字:人,自然,體驗,和諧
一、引言
初讀書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謂的“場地規劃與設計”?帶著這個問題,讀完了全書,卻發現僅用只言片語還是很難講明。
場地設計,實質上可以作為單獨的一門學科,它在景觀設計學、建筑學、城市規劃中都有所體現,尤其是景觀設計學中的場地設計比較系統。作為建筑學范圍內的場地設計,它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無處不在,小到對細部的控制,大到對總體的把握。它能夠左右到建筑項目的優化方向,甚至有時候會影響到建筑的風格。場地設計始終貫穿在建筑設計項目中,對場地設計的忽視,是一個建筑師專業不成熟的體現。
二、概述
西蒙茲先生的《景觀設計學》一書,是景觀設計專業的經典和實踐手冊,作者通過簡潔明了、實用的術語勾劃出場地規劃過程。全書有21個章節,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2章,首先講述我們在景觀設計中必須知道的一些基礎知識,從宏觀的角度給予讀者關于宇宙、太陽、地球、自然、生態、景觀、氣候一個清晰準確的概念;第二部分為3-6章,針對重要的景觀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別進行詳細的闡述,最后總結各景觀要素的景觀特征;第三部分為7-20章,作者具體論述了場地規劃、景觀設計、社區規劃、城市設計的導則和方法;最后一部分為第21章,作者作出總結,提出質疑和探索。全書以詩人的語言、哲學家的思辨、藝術家的情感及工程師的嚴謹,對自然環境和規劃設計領域方法進行了詳盡深刻的闡述。
三、個人感受
對于這門課:
大學本科時期我學的是建筑學,并沒有接觸過場地設計,讀研的時候選了這么課,我當時的想法是想通過上課學到點什么。場地設計這門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也給了我很深的啟發。以前做設計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過實際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動想象成平地,上了課之后,我才意識要是不做場地設計,在實際項目中真的可能造成大的災難!
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展示的,由于沒有做場地設計所造成的大災難的照片。場地設計原來對我們的生活起了如此重大的作用。場地設計始終貫穿在建筑設計項目中,對場地設計的忽視,是一個建筑師專業不成熟的體現。課上老師詳細結合實例講了在場地設計時要注意條件甄別、地形分析、順山就勢、路網合理、確定標高、防洪排洪、邊坡和擋土墻、土方平衡、土方優化、場地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設、有機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這十六條。
還記得比較深刻的就是老師說的“美女一定要腸子通暢”,的確,最近幾年感覺各種災害發生的頻率比較頻繁,排洪防洪對一塊場地乃至一座城市來說都很重要。因此,場地要進行標高,要考慮河道洪水位;對河流岸線進行整治,滿足景觀和使用要求。對于場地的排水,有四字原則“滲”、“蓄”、“收”、“排”。
在場地設計中,感覺平原是比較容易設計的。我家山東,地處平原地區,平時都不太會接觸到像四川那樣的山地丘陵的設計。可是上完課后,我發現,坡地丘陵山地的設計真的很復雜。一個好的建筑設計體現在對現有環境的利用,保留其獨特性,而不是完全的把坡挖平。丘陵山地必須做地形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和自然排水分析。要注意順山就勢,合理布置路網,進行豎向設計。邊坡和擋土墻的設計也很重要,要做到“三看”,“上三下二”等原則。
場地無疑是建筑設計構思的基礎平臺,缺少對場地的解讀和剖析,任何人都很難做出一個合適的場地設計。設計過程中必然牽扯到場地平整的問題,場地平整不僅是一個機械的過程,場地的土方優化真的是一個反復的過程,要有足夠的設計費和設計周期。
這門課學完了,我個人感覺收獲很大,這門課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配合各種實例的'講解。單純的說一些概念規范,我估計會感到很枯燥,可是配合上生動的例子和圖片,我就很容易理解老師所講的問題。老師的這種講課方法我個人很喜歡,覺得比較生動形象?墒,短短的幾次課,我只能夠對場
地設計有個大概的認識,由于本科階段沒有接觸過場地設計,在聽課過程中,對于“豎向設計”、“斷面法”、“方格網法”、“算工程量”、“計算土方量”等一些計算的問題都感覺不太理解,感覺很有必要去跟著本科生聽一下課。自己對于場地設計還是知道了解的太少。
對于讀的書:
讀了西蒙茲先生的《景觀設計學》一書,我有很所感悟。作者說“設計的方法實質上并不是對于對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則的應用。真正的設計方法來源于這樣一種認識,那就是:規劃只對它所服務的對象具有意義,應最大限度的給他們帶來便利,融洽和樂趣。規劃是在整體體驗之上的各種最佳關系的創造!
我們要理解人,尊重人,規劃人的體驗。作者以精煉而富有詩情畫意的文筆描繪了人們置身其中的體驗。結論是“人們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物體;人們規劃的是體驗一首先是確定的用途或體驗”。
體驗自然,體驗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體驗自然過程。自然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它對人類干擾和破壞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目前比較受關注的生態設計就是一種很好的思路。西蒙茲說:“自然法則指導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規劃思想。”
體驗場地規劃設計的社會環境,尊重人類文化,提高場地設計的認同感。場地規劃設計所處的社會環境,那里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哲學取向都對場地規劃設計產生很深遠的影響。人類是相互影響的。場地設計只有在把握了對人類社會文化的理解,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得到大眾的認同,才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四、結束語
無論是課堂上還是書本上,無論是趙老師還是西蒙茲先生,都在向我們傳達場地設計的重要性,都在向我們傳達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精神,告訴我們要尊重自然,要善待自然,要我們去體驗自然,保持環境的獨特性。
我們人類的終極追求是秩序和美,那么規劃從根本上來說,是試圖尋找和諧與自然的平衡,從而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作為自然一份子的人類,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則,尋求人與自然高度的和諧統一,只有我們深入內心真實的渴望,回到原點,虔誠地去體驗、去感受大地景觀、宇宙曼妙的法則,我們才能和生活的地球和諧相處。
我沒有什么華麗的語言,只是能體會到一種精神,一種傳達的感召,只能用自己的簡單的話語,表達一些自己心里的感受??
五、附錄:(摘抄《景觀設計學》)
【景觀讀書筆記參考】相關文章:
旅游景觀的欣賞教學設計11-26
欣賞旅游景觀教案設計12-02
名勝景觀的英語常用單詞08-15
《中外著名旅游景觀欣賞》教學設計11-17
導游證考試章節考點:江河景觀08-16
導游證考試章節考點:湖泊景觀08-16
導游證考試章節考點:天氣景觀08-16
《社戲》教案參考08-27
《草原》教案參考11-22
故鄉的教案參考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