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杯》原文注釋和賞析
《傾杯》作品介紹
《傾杯·鶩落霜洲》是北宋詞人柳永的一首詞。詞的上片詞人工巧地描畫出了一幅有聲有色、聲色并茂的秋色圖;下片寫詞人對別后佳人的無限思戀,又因“水遙山遠”既不能通信更不能相見,于是離愁萬緒,無限悲傷,以致身心俱損、憔悴不堪!整首詞上、下片一氣貫通,渾然一體,感情起伏跌宕,把離情別苦渲染得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佳作。
《傾杯》原文
傾杯⑴
鶩落霜洲⑵,雁橫煙渚⑶,分明畫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⑷,宿葦村山驛⑸。何人月下臨風處,起一聲羌笛。離愁萬緒⑹,閑岸草、切切蛩吟如織⑺。
為憶芳容別后,水遙山遠,何計憑鱗翼⑻。想繡閣深沉,爭知憔悴損⑼,天涯行客。楚峽云歸⑽,高陽人散⑾,寂寞狂蹤跡。望京國⑿。空目斷、遠峰凝碧⒀。
《傾杯》注釋
⑴傾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古傾杯》、《傾杯樂》等,《樂章集》有七調,此詞為“散水調”。雙調一百四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十二句六仄韻
⑵鶩(wù):野鴨。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⑶煙渚:霧氣籠罩的水中小洲。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⑷小楫:小船。楫,船槳,此處代指船。
⑸葦村山驛:指僻野的村驛。葦、山為互文,指僻野。
⑹離愁萬緒:離愁別緒千般萬種。
⑺切切:擬聲詞,蟋蟀的鳴叫聲。蛩(qióng):蝗蟲、蟋蟀的別名。
⑻鱗翼:魚雁,古人以為魚雁能為人傳遞書信。
⑼爭知:怎知。損:表程度,意為極。
⑽楚峽:巫峽。
⑾高陽:指“高陽酒徒”。《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食其陳留高陽人,沛公領兵過陳留,酈食其到軍門求見。沛公見說其人狀類大儒,使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嗔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代酒徒。
⑿京國:京城。
⒀目斷:望盡,望到看不見為止。
《傾杯》原文翻譯
野鴨飛落在霜露覆蓋的小洲,大雁橫越于霧靄籠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畫出一幅秋色圖。傍晚的雨剛剛停歇。天黑了,一葉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驛店。何人迎風站在月光下?一陣陣的羌笛聲與河岸草叢里切切的蟋蟀聲交織一起,引起離愁萬緒!
只為思戀。與佳人別后,山水相隔,相距遙遠,靠什么來傳遞書信呢?想來繡閣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會知道浪跡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損、憔悴不堪!巫峽幽會已逝,高陽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獨、行為的放蕩不羈。眺望京都,徒然望斷遠方濃綠的山峰。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離開家鄉(xiāng)福建崇安縣,雖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較動蕩。中舉前為求取功名、維持生計,四處干謁漫游,中舉后又為官務公事奔走在外,羈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對羈旅漂泊的苦況有著深切的體會乃至清醒的認識,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羈旅行役詞,這首《傾杯》就是其中之一。觀詞中內容,應為柳永遠游之后返程途中所作。
《傾杯》賞析
此詞用曲折多變的筆法描繪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著詞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構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連環(huán)畫卷。詞人在旅行途中言情,擴大了人物情感活動的空間,并且充實了言情的社會內容,將詞的創(chuàng)作引向廣闊的天地,在詞史上乃是創(chuàng)舉。
詞的上片寫景,點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狀。起首兩句描繪洲渚宿鳥,對偶工整,“落”字、“橫”字使整個畫面充滿了靈動感;而“霜”字與“煙”字又使得這幅畫面水霧彌漫,多了幾分迷蒙之感,雖為景語,但其愁情,已隱然言外。“分明畫出秋色”一語,不僅音節(jié)響亮,讀來鏗鏘有力,更使讀者有一種如置身畫中之感。“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邊作為背景來襯托詞人出場。“夜泊”指出停舟的時間,“葦村山驛”點明投宿之處乃荒村驛店。暮雨無論綿密或者稀疏,皆可擬為離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則以其凄清寥廓,顯示出了詞人的.孤寂冷落。“何人”二句以設問提起,借笛聲以抒旅懷。羌笛之聲使詞人思遠之情油然而出,一泄無余。一個“起”字強調了聲音突兀傳來的響亮與氣勢,而“何人月下臨風處”一語又帶著一種遺世獨立的孤傲與悲涼的味道。雖寫愁,卻寫得畫面清曠而氣象高遠,此境可謂婉約豪放,兼而有之,相輔相成,正如《樂府余論》所言:“柳詞曲折委婉,而中具渾淪之氣,雖多俚語,而高處足冠恒流。”“離愁萬緒”四字點題,揭出詞人內心活動。接著“閑岸草”一句,以“蛩吟似織”喻離愁之密集、深廣,與迷離的霧氣相應相襯,更可見愁情的難解與無奈。
詞人這里借蟋蟀聲托出怨情,觸發(fā)起無限愁緒,由此引出下文。整個上片層層深入,細致入微地勾畫了一種深邃幽遠的意境。
“為憶”之句,觸景而生情,抒寫別后思念。“憶”字寫思戀之情。以下再訴關山阻隔,魚雁難通,從而反映出內心的焦慮。“想繡閣”三句,為對方設想,伊人深居閨房,怎能體會出行客漂流天涯,“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處。這里委婉曲折,設想奇景比女子自訴衷腸更為感人。“楚峽”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舊日的歡愛已散,接著轉筆歸到目前境遇,說明往昔“暮宴朝歡”都已煙消云散,而此時孤村獨坐,惟有對月自傷。末尾兩句,以景結情,遙望京華,杳不可見,但見遠峰清苦,像是聚結著萬千愁恨,“目斷”與“立盡”都是加強語氣,這幅秋景中注入強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悵惘之情不絕如縷。
這首詞上、下片一氣貫通,渾然一體,感情起伏跌宕,把離情別苦渲染得淋漓盡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佳作。
名家點評
近代詞學家譚獻《復堂詞話》:耆卿正鋒,以當杜詩。(評《傾杯》起句“鶩落霜洲”)
近代詞學家蔡嵩云《柯亭詞論》:柳詞勝處,在氣骨,不在字面。其寫景處,遠勝其抒情處。而章法大開大合,為后起清真·夢窗諸家所取法,信為創(chuàng)調名家。如……《傾杯樂》(鶩落霜洲)……諸闋,寫羈旅行役中秋景,均窮極工巧。
近代詞學家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暮雨”二句音節(jié)極清峭。毛晉謂屯田詞“音調諧婉,尤工于羈旅悲怨之辭”,此作克副之。
近代詞學家陳匪石《宋詞舉》:此在柳詞為委婉曲折者,所以屯田為慢詞之開山人也。
當代詞學家唐圭璋《論柳永詞》:作者以工致的筆法,勾勒出圖畫般的春夏秋冬四季佳景。并擅長于攝取較有特征的鏡頭,使之形象鮮明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當代詞學家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脈絡甚明,哀感甚深。起三句,點秋景,“暮雨”三句,記泊舟之時與地。“何人”兩句,記聞笛生愁。“離愁”兩句,添出草蛩似織,更不堪聞。換頭,“為憶”三句,述己之遠別及信之難達。“想繡閣”三句,就對方設想,念人在外邊之苦,語極凄惻。“楚峽”三句,念舊游如夢,欲尋無跡。末兩句,以景結束,惆悵不盡。
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海明《唐宋詞史》:這首詞,組織了好多景物,為了它的“體物言志”服務。先寫鶩落霜洲,再寫雁橫煙渚,然后點出“秋色”二字。在此之后,又寫了暮雨乍歇,以及岸邊草叢邊切切蛩鳴,以之來“補足”這幅“秋色圖”的音響效果。以上是寫景體物。至于抒情寫志,則又用了小楫夜泊、獨宿山村,以及月下聞笛、惹起孤恨來烘托其“離愁萬緒”的心情。這樣一種把情景交織起來、反復鋪寫的手法,就使這首詞似于“辭賦”的面目了。
《傾杯》作者介紹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于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發(fā)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fā)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傾杯》原文注釋和賞析】相關文章:
傾杯樂·皓月初圓原文及賞析10-15
傾杯樂·禁漏花深原文及賞析10-15
《遠別離》原文賞析和注釋04-03
荷葉杯·絕代佳人難得原文、注釋及賞析09-09
傾杯樂·皓月初圓_柳永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28
《八聲甘州》原文和注釋及賞析07-09
尉遲杯全文注釋賞析09-16
[宋]蘇軾《南鄉(xiāng)子(晚景落瓊杯)》原文、注釋、賞析10-28
《絕句》原文注釋及賞析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