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宋詞賞析
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漢,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經(jīng)典宋詞賞析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略
【作者】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朝進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杭州等地,官至禮部尚書。一生歷盡仕途坎坷:神宗年間,以“作詩訕謗朝廷”罪貶置黃州;哲宗年間,又以“為文譏斥朝廷”罪遠謫惠州、儋州。卒謚文忠。他是宋代最為著名的作家,詩、詞、文皆獨步一時。其詞雄闊超曠,橫放杰出,于傳統(tǒng)的花間詞風外別立一宗。又以詩入詞,開拓詞境,推尊詞體,對北宋詞壇多有革新。
【注釋】①又名《江神子》。雙調(diào),七十字,平韻。 ②乙卯:熙寧八年(1075)。
【賞析】
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chuàng)。這首悼亡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達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的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后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寫這首詞時,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時所作。當時蘇軾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蒼老,這時思念起自己甘苦與共的結發(fā)夫妻很自然的。當年作者十九歲就同郡的王弗結婚后離開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愛、相敬如賓,誰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鄉(xiāng)四川的祖瑩。生者與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有了這十年的無奈。
“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生死相約陰陽隔絕,卻不能忘懷。這種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難以消除的。因為作者時至中年,他表達出人們進入中年后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更能顯示出生死不渝的愛情。后面的“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承接著前面的生死兩茫茫,更顯得凄苦哀涼與無奈。好象讓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個孤墳,和秋風瑟瑟烏啼滿天的凄涼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現(xiàn)實,想這即便是再見到自己的先妻,象他這樣的老態(tài)龍鐘,落魄失意妻子也不會認出自己來的。話鋒轉到作者幽幽的夢中,在故鄉(xiāng)鄉(xiāng)的家中,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在雙方都很顯然的。相互面對卻不知到要說什么,只有任憑淚水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笔菍ΜF(xiàn)實的一種感嘆,只有著明月夜和短松岡是真實存在的,是年年歲歲的哀思與憑吊。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青玉案:詞牌名;ㄇ洌盒稳轃艋鹬啵缜浞被R開。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為鳳簫。玉壺:比喻月亮。蛾兒雪柳:元宵節(jié)婦女頭上戴的裝飾物。闌珊:零落。
【簡析】
這首詞著力用反襯法。上片渲染元宵節(jié)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艷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寫的主要對象,而只是陪襯。最后點出“ 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一位憂愁、孤獨、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熱鬧非凡的場景,是襯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群觀燈者,是襯托“那人”的寂寞孤獨。但是,作者描寫這樣一位孤獨者,用意何在?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聯(lián)系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所必須經(jīng)歷的第三種境界,這也說明了《元夕》詞“函蓋萬有”的特點。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lián)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而這當然是辛棄疾所未曾料到的。況周頤在《香海棠館詞話》中說辛稼軒“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確為有見地之語。這首《青玉案·元夕》,讀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馳遐想,并從中領悟出深奧的哲理來,正說明了辛詞內(nèi)容之豐厚和辛棄疾寫詞功力之精深。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釋】
、僖患裘罚涸~牌名。宋周邦彥詞中有“一剪梅花萬樣嬌”句,故名。又名《臘梅香》,《玉簟秋》等。雙調(diào)六十字,平韻。
、诩t藕:紅藕花的簡稱,即荷花。香殘:指荷花凋謝。玉。汗鉂扇缬竦闹裣G铮褐干砀袥鲆。
、哿_裳:絲綢制的裙子。
、芴m舟:船的美稱。一說木蘭舟。因木蘭舟堅而且有天然香氣,故以木蘭舟為船的美稱。
、蒎\書:書信的美稱。此指情書。
、扪阕郑貉闳猴w行時排列整齊,有時像“一”字,有時像“人”字,故稱雁字。古代傳說,雁兒會捎帶書信,故作者看見雁就想起丈夫的書信。
⑦自:只是的意思。飄零:凋謝墜落。
、嘁环N相思:言彼此牽掛的感情一樣。
、醿商庨e愁:言彼此兩邊都是為相思而愁苦。閑愁:此指離別相思之愁。
⑩此情無計可消除:意謂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無計:沒有辦法。
、喜畔旅碱^皺著的眉毛剛展開來。
、袇s上心頭:心里頭卻又惦記起來。以上兩句,從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而來。
【賞析】詞一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殘,盡是一片清秋冷落時節(jié),這個“秋”字,正是作者觸發(fā)情懷的節(jié)點,是緣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氣的基礎。作者把“秋”這個抽象化的季節(jié)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紅藕香殘”來表達。同時,秋涼的“香殘”景象和清颯氛圍最能激起人們的愁情幽緒,這在古典詩詞是極為常見的,這說明了其審美上的對象特征和心理意緒上的對應同構關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對主體心理意緒的掩蔽,使讀者產(chǎn)生審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體的自然物象作為引發(fā)情緒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間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筆勾勒季節(jié)特征,其后輕推出抒情主體的形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兩句足可玩味,“輕”,言其悄悄然;“獨”,曰其僅然一身。何以如此?詞至此可謂不著一字,然而其意脈潛隱其中,直到“云中誰寄錦書來”,其潛隱之意脈方才顯豁,終顯其表層意象。作者眺望秋際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錦書來”,于是緊接“雁字回時”一句!把阕帧奔仁茄矍皩嵕,雁陣歸然,長空嘹唳;也是寄興之景,所謂鴻雁傳書,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傳統(tǒng)意象,含有象征意義。當這這種翹首引懷,待書于景的意識,最終成為顯性意識時,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所內(nèi)蘊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其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孑然一身,靜靜地等待雁傳尺素,獨自咀嚼那離別的傷情,悄然的排遣那銘心的思念。在這“輕”與“獨”中不事張揚,無需為伴的去回味、咀嚼、體驗、領略。上闋煞尾處,忽見“月滿西樓”這一景象描述。這一收筆,絕極妙極。不但呼應了首句“紅藕香殘”的景象,且同時組成了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環(huán)境體;紅藕、蘭舟、雁字、西樓。作者亦身在其中,獨處一角,可謂身入詞境。這時候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空間感下透現(xiàn)的時態(tài)感觀,時空的靈動躍然紙上,此時流轉在我們心間的是作者的情與意的深度交融,于是從最初的繪畫美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美學層面,意境美。
本篇詞作,上闋隱然相思之意,下闋則直宣情愫。“花自飄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懷,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傷感與無奈。可以說字字緊扣“相思”這一詞中意脈。“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述及與丈夫身處兩地,共處一種思緒之間,表明了作者與丈夫的心靈感應同為一律。可見此處是為雙向而動。這與前人所作大部為對月獨抒懷的感情脈思有著顯著區(qū)別。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作者如何為之?結尾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眱删浣^妙好詞,除讓人啞然稱絕之外,唯有嘆然。作者一路寫來,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時露時顯,于結尾處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頂明珠,給讀者以強烈的審美刺激,使之心靈為之震動,深思、遐想。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①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diào)。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⑤蘭舟:據(jù)《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⑧暮靄:傍晚的云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qū)屬楚國,故稱。 ⑨經(jīng)年:一年又一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賞析】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xiàn)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xiàn)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
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敖裣菩押翁帯,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按巳ァ币韵,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huán)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
此詞上片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注釋】
①破陣子:詞牌名。題目是《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谔(tiǎo)燈:把油燈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夢回:夢醒。吹角:軍隊中吹號角。連營:連接成片的軍營。
、馨税倮铮褐概。古代有一頭駿牛,名叫“八百里駁(bò)”。麾(huī)下:指部下將士。麾,古代指軍隊的旗幟。炙(zhì):烤熟的肉。
、菸迨遥汗糯幸环N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反映邊塞征戰(zhàn)的樂曲。
⑥的(di)[二聲]盧:一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
、吲Z(pī lì):響聲巨大的強烈雷電。
、嗔(liǎo)卻:完成。天下事:指收復中原。
【賞析】
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xiāng)歷夸(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詞的上片,寫作者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zhàn)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里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zhàn)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zhàn)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準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zhàn)斗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fā),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于完成了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偉業(yè),贏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后,作者卻發(fā)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fā)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zhàn)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茍安賣國的統(tǒng)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fā)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xiàn)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fā)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xiàn)。
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釋:
風飄絮:風中飄飛的柳絮。
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破碎的國土山河像風飄柳絮,浮沉無定的身世似雨打浮萍。
這兩句用凄涼的自然景色形容國事的衰微和自己的不幸,讀之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瑞鶴仙
陸淞
臉霞紅印枕,睡覺來、冠兒還是不整。屏閑麝煤冷,但眉峰壓翠,淚珠彈粉。堂深晝永,燕交飛、風簾露井。恨無人說與,相思近日,帶圍寬盡。
重省,殘燈朱幌,淡月紗窗,那時風景。陽臺路迥,云雨夢,便無準。待歸來,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細問。問因循過了青春,怎生意穩(wěn)?
賞析
這首詞據(jù)傳是陸淞為歌妓盼盼而作,泛化為春閨佳人相思寂寞之詞。上片從人物形態(tài)與具體環(huán)境的實寫中,描寫少女的慵懶、凄冷、孤寂,勾畫出一個懷春的少女形象。下片寫切盼行人之歸。“重省”七句寫她反復回憶與愛侶陽臺云雨歡會的“那時風景”,“待歸”數(shù)句設想情侶重逢歡會,將責問對方之因循、怠惰,誤我青春年華,冷我“心期”密愿,怎能心安?此女子有滿懷的疑怨,等待著問個清楚,傾吐個夠,這里從少女的幽怨成疾轉寫出了她的癡心、不甘心。全詞逼真地刻畫出此女子懷春的積愫,在結構上緊密完整一氣呵成。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吳文英
翦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賞析:
先寫立春!凹艏t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紅情”、“綠意”指紅花、綠葉。趙彥昭《奉和對圣制立春日侍宴內(nèi)殿出剪彩花應制》詩:“花隨紅意發(fā),葉就綠情新”。花信,指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立春,人們剪好紅花綠葉,作成春幡,插鬢戴發(fā),以應時令。春風吹釵股,象是吹開了滿頭花朵!盎ㄐ派镶O股”,著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漢宮春》)更顯風流。
再寫除夕守歲!皻埲諙|風,不放歲華去!毕﹃栆嘞袢艘粯,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舍,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坝腥颂頎T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苯K于,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靶履犏L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為客居他鄉(xiāng)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云:“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保ā逗=嬚f詞》)換頭云:“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弊鹳蓿汗糯⒕迫獾钠髅,借指宴席。詞人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纖纖玉手為自己破開黃橙,那幽香似乎還縈繞在周圍;貞浖按,當然別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襯處境之可悲,人之歡樂反襯己之愁苦,此處又以昔之溫馨反襯今之凄苦。
對往事的追憶、神往,終于走進了夢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遞,過去的美好回憶,連夢中也難以追尋了:“歸夢湖邊,還迷境中路!焙珑R,夢影朦朧,難覓歸路。往事散如輕煙,徒增無窮悵惘而已。往事如煙,而今,與誰相對呢?“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眳撬,用李賀《還自會稽歌》字面:“吳霜點歸鬢!比缃袷谴猴L吹融了冰雪,可是永遠不能銷去飛上鬢角的寒霜,已經(jīng)夠可悲的了;更何況,落梅如雨,斑斑白發(fā)與點點白梅相對,這豈不令人凄絕!杜甫詠梅詩意:“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迸c此詞意趣相一致。
水調(diào)歌頭
葛長庚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檣。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匮惴迩奥,煙樹正蒼蒼。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賞析:
道家不止與教內(nèi)師友交往,同時也有不少塵俗中的朋友。此詞,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長庚結合表現(xiàn)羈旅行役苦況而抒發(fā)摯友間的深厚情誼之什,讀來很有人情味,非無人間煙火氣可比。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突兀而起,引人關注;就其句型看,為寫景對偶句,工整而流暢,繪出一幅由遠而近層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圖;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實為送行者和遠行人佇立江岸之即目所見,故雖僅止寫景而惜別之情已隱隱可見。緊接上一句“相留相送”,才把此詞抒發(fā)離情的旨意點醒,并寫出了送行者(即作者的摯友)對于遠行人(即作者自己),先是“相留”而不可能才一直“相送”到了江岸,僅此四字已能見出他們朋友間的情誼是何等厚篤!“時見以燕語風墻”:寫遠行人因天色已晚,只好告別登舟、離岸遠去,可身坐艙內(nèi),猶聞風檣之上雙燕呢喃細語,似乎正替代著送行者還在諄諄叮囑哩!這是化用杜甫《發(fā)潭州》“檣燕語留人”句意,特別顯得深婉含蓄。下面“滿目”三句進一步寫作者即遠行人獨坐艙中之所見、所想、所行:“滿目飛花萬點”,即為他所到的兩岸暮春景色,花飛花落春去也,怎不叫他愁腸萬轉呢?這正如北宋秦觀《千秋歲》所寫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薄盎厥坠嗜饲Ю铩,即為他之所想,回頭看看已離開送行者送別的江岸是很遠了,大概足有千里以上吧,正是在這樣夸張的描述中又一次傳達他對摯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鞍丫莆殖钅c”,即為他之所行,他不禁離別愁緒和旅途寂寞,便酌酒自飲,借以消愁,可是效果極差,確乃借酒消愁愁更愁啊!上片最后兩句“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表明他想到空中雁群飛到衡山首峰回雁峰猶能折回,而自己這次遠行卻還要繞過衡山繼續(xù)南下,去到那煙樹茫茫的極遠極遠的地方,真乃人不如鳥啊!這就把他所感到的羈思旅愁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這是下片換頭處的三句,為十分均勻工穩(wěn)的扇對。其意象暗示,作為遠行人的作者早已舍舟登岸,而換乘馬匹行進。這天,他雖跋涉勞頓,可晚宿旅舍卻難以成眠,耳聽更漏之聲將盡,眼看油燈火焰正短,天快亮了,又將踏上征途,再去體驗一番“踏花歸去馬蹄香”的特殊況味。如此過片描述,既能承上轉下,又有濃化羈思旅愁,從而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真乃一筆多能。接下去兩句是“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他騎馬遠去,似無根“浮云”,似飄零“飛絮”;一路上除“一身將影”之外,更無伴隨者,多么凄苦啊!無疑,二句的潛語是:對照之下,朋友們相聚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才歡快至極。緊接著“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三句,還承接上意推想開去,意謂而今而后,我總會在遙遠的天涯海角奔波難已,不知將有多少個風前月下那樣的美好日子卻是孤獨地度過,那時也許較之今日跋涉于途中的愁苦還倍加凄涼哩!這樣,就把他的旅愁別苦之思推上了頂峰,完成了本詞的主題。這三句,就自然語序看,一、二句是作了顛倒的;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可以說是加一倍寫法的成功運用。最后,以“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二句作結:如此結語內(nèi)蘊是豐富而深沉的但又未明白說出,能促人咀味;其意象又與開頭所寫春日暮色相映照,能給人以呼應靈活及圓轉流動的美感。
綜合觀之,此詞寫作,既得到蘇軾友誼的詞灌溉,又受到柳永羈旅行役詞的啟迪,更為可貴的是將兩類詞的寫法結合起來,使之具有了新的風貌,這不能不說作者創(chuàng)作有藍出之功。再此,此詞上下片結尾都是以景作結的,都有“以迷離稱雋”的藝術效果,煙云滿目,似幻若夢,頗具朦朧之美。
《踏莎行》
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賞析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nèi)景,最后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jīng)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jīng)漫山遍野;高臺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樹色陰陰,標志著春天已經(jīng)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fā)展的進程和動態(tài)。從小徑、芳郊、高臺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jīng)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里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diào),富有生趣。蒙蒙、亂撲,極富動態(tài)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nèi),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jīng)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nèi),引出下面對室內(nèi)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閑靜之狀。
爐香靜逐游絲轉寫如此閑靜的室內(nèi),香爐里的香煙,裊裊上升,和飄蕩的游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一起,分不清孰為香煙,孰為游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tài),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nèi)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里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后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
暮春傍晚,酒醒夢回,只見斜陽深院而不見伊人。悵惘之情,通過景物描寫隱約地表露出來。全詞除一場愁夢酒醒時句外,都是寫景。委婉細致,景中寓情,達到不露痕跡的程度。這首詞溫柔細膩,纏綿含蓄,很少用直寫的方法。
前人評此詞寫景流麗。沈際飛在《草堂詩余正集》中說:結‘深深’妙,著不得實字。沈謙在《填詞雜說》中進一步指出結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詞寫景的特點,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跡。
《霜葉飛·重九》
吳文英
斷煙離緒。關心事,斜陽紅隱霜樹。
半壺秋水薦黃花,香噀[1]西風雨。
縱玉勒,輕飛迅羽。
凄涼誰吊荒臺古?
記醉踏南屏,彩扇咽、
寒蟬倦夢,不知蠻素。
聊對舊節(jié)傳杯,
塵箋蠹管,斷闋經(jīng)歲慵賦。
小蟾斜影轉東籬,夜冷殘蛩語。
早白發(fā)、緣愁萬縷。驚飆從烏紗去。
漫細將、茱萸看,
但約明年,翠微高處。
作品賞析:
注一:噴水也。
這是一首悼念亡姬的作品!皵酂熾x緒”,起句四字情景交融,精煉而形象,統(tǒng)貫全篇!皵酂煛睂懢,“離緒”寫情。“斜陽紅隱霜樹”是寫重九煙雨濛濛,故傍晚還不見斜陽,隱沒于霜樹之中。凄涼的心境,又逢凄涼的時節(jié),烘托出抑郁的情緒。重陽佳節(jié),正是菊花盛開之際,詞人在風雨中折來黃花數(shù)枝,插在壺中,花的香氣含著雨氣噴出。在此凄風冷雨之中,誰還會有心情驟馬去登上荒臺吊古呢?“吊古”一詞隱含了多少傷逝之痛。作者又不禁回憶起當年與伊人重九登高時的情景。當時伊人執(zhí)扇清歌,扇底歌聲與寒蟬共咽(意謂其聲悲涼),作者則酒酣倦夢,幾乎忘卻伊人在旁。上片憶念雙雙登高的情景。
下片轉入今情。如今斯人逝矣,往事如煙,對此佳節(jié),還有什么心情“傳杯”飲酒?但無“傳杯”的心情而仍復“傳杯”者,無聊之極也。(參見陳匪石《宋詞舉》)“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杜甫《詠懷》五百字),飲酒可以忘憂,寫詞可以抒悶,但心灰意懶至此,連未寫完的歌詞(斷闋)都封塵已久,更何況重寫新詞呢!天氣入夜轉晴,月影斜照東籬,寒蛩宵語,似亦向人訴說心事!霸绨装l(fā)、緣愁萬縷,驚飆從卷烏紗去!边@是從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二句轉用來的。重九日晉人孟嘉落帽的故事,后世傳為美談。杜甫這兩句的意思是:如果登高時風吹帽落,露出了滿頭白發(fā),我就含笑把帽子重新戴上,并且還會請旁人為我整理一下。這兩句詩表現(xiàn)杜甫的灑脫曠達的心態(tài)。但是夢窗這兩句詞意與杜甫不同。夢窗已經(jīng)不以風吹帽落、露出滿頭白發(fā)羞愧了;他這兩句的意思是,反正人亡身頹,無復歡顏,一切都隨它去吧!這表現(xiàn)了詞人極端沉痛絕望的心情。結語“謾細將、茱萸看,但約明年,翠微高處”三句也化自杜詩(同上):“明年此會知誰健,笑把茱萸仔細看!倍旁娭庵^今年重九,姑且強樂自寬,但不知明年此時會何如耳。夢窗今年未能登高,但遙想明年能有機會。老杜細看茱萸,夢窗雖也看茱萸,著一“漫”字,就自覺無味。那么明年翠微高處之約,也不過說說而已。杜甫逢佳節(jié)而強作歡笑,夢窗則欲強作歡顏而不能,其無聊、沉痛更倍于少陵,實在是時代、身世使然。
吳梅《蔡嵩云〈樂府指迷箋釋〉序》:“吳詞潛氣內(nèi)轉,上下映帶,有天梯石棧之妙!眽舸霸~脈絡貫通,形象完整。上下映帶尚是為形象的表面,潛氣內(nèi)轉則是其內(nèi)質(zhì);“天梯石棧”,則說的是夢窗詞的大起大落,突接突轉,也有潛在的氣韻溝通!八獦洹薄ⅰ拜腔ā、“傳杯”等皆為實寫;“斜陽”、“翠微”等為虛寫,虛實結合,線索明晰。說明夢窗詞氣韻貫通的特點。
西方文論說“美是雜多和整一的結合”,于夢窗詞亦可得到印證。夢窗不但煉字、煉句,而且煉意,詞藻華麗,同時又極富內(nèi)在的神韻。讀夢窗詞,不可不注意這些藝術特質(zhì)。
【宋詞賞析】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宋詞賞析08-16
蔣捷《賀新郎》宋詞原文及賞析08-15
周邦彥《夜飛鵲》宋詞賞析11-08
《東風第一枝》宋詞賞析08-26
經(jīng)典的醉翁亭記宋詞原文及賞析09-05
宋詞三百首:《霜葉飛·重九》賞析01-12
《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宋詞注釋翻譯賞析11-22
《綠頭鴨·玉人家》賀鑄宋詞注釋翻譯賞析04-14
歐陽修的近日門前溪水漲宋詞賞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