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知識點
要想在成考藝考中發揮的更加出色,首先還得復習好相應的知識點。那么關于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知識點
第一節 藝術分類的方法
藝術種類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藝術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也是藝術種類不斷多樣化的過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雖然某些藝術品種或樣式衰落消失了,但是更多的藝術種類在產生和發展,藝術種類的多樣化是藝術發展的總趨勢。藝術種類的多樣性根源于客觀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和人的審美感覺能力的豐富多樣。人類的社會生活和周圍大自然環境的豐富多彩,為藝術種類的多樣化提供了客觀的現實基礎。客觀對象的豐富多樣也發展了人的審美感覺能力的豐富多樣,特別是使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因而有可能用不同的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來反映不同的對象,創造出多樣的藝術世界。
整個藝術包含著許多不同的藝術種類,而每一藝術種類中又可以區分出多種體裁。中外藝術史上,不少著名的美學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都曾經探討過藝術種類、體裁的分類原則。中國古代文論《毛詩序》中,就分析了詩、歌、舞三種不同藝術的聯系和區別。西方美學史上,亞里土多德根據模仿的媒介、對象和方式的不同,區分了繪畫與音樂、悲劇與喜劇、史詩與戲劇等。隨著藝術的發展,關于藝術種類劃分的理論也更加廣泛與深入。
由于藝術分類的原則和角度不同,在近現代藝術理論中出現了多種分類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1.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時間藝術(音樂、文學等)、空間藝術(繪畫、雕塑等)和時空藝術(戲劇、影視等)。
由于視覺藝術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形體,而形體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間,繪畫占有兩度空間,雕塑占有三度空間,所以視覺藝術必然是空間藝術;又由于聽覺藝術音樂要在時間中展開和完成,所以聽覺藝術必然是時間藝術。文學雖然不屬于聽覺藝術,但是文學形象需要在時間中展開和完成,所以應該屬于時間藝術;舞蹈雖然是視覺藝術,但是舞蹈是在時間中展開完成的,而且表演時要占有一定空間,戲劇、影視也莫不如此,所以它們都是時空藝術。
2.以對作品的感知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聽覺藝術(音樂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等)和視聽藝術(戲劇、影視等)。
因為藝術供人欣賞都必須通過人的感覺器官,通過視覺、聽覺感知到藝術形象,因此感知方式成了藝術分類的一種方法。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需要人眼睛看才能感知它們,而音樂則是用聽覺耳朵感知的,所以前者為視覺藝術,后者為聽覺藝術。舞蹈、戲劇、電影電視,則是既用眼看、又用耳聽的藝術,它們是一種動態的視覺藝術,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相結合才能感知的藝術,所以稱為視聽藝術。
3.以藝術作品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方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再現藝術(繪畫、雕塑、小說等)、表現藝術(音樂、舞蹈、建筑等)和再現表現藝術(戲劇、影視等)。
因為音樂、舞蹈都要在舞臺上充分表現它們的內容尤其是情感,從而使審美主體受到感染;而建筑也是表現建筑師寄寓建筑的思想感情的藝術,建筑作為藝術同樣表現了不同人的思想感情,所以稱它們為表現藝術。而繪畫、雕塑、小說等尤其是現實主義的作品,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再現了作為審美主體眼中的客體。以生活原型為基礎的。這種再現甚至是非常真實的。所以稱它們為再現藝術。
4.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依據,可以將藝術分為動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和靜態藝術(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等)。
作為藝術的物化形式,就有了動靜之分。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都是在一定的時間中用動態展示形象的,因為在這之中的任何形象,都是在發展變化中被塑造出帶有某種特點或個性的,如果沒有變動,就無法完成故事,就會成為僵死的不能完整表現其特征的審美客體。而這對審美主體是缺乏意義的。繪畫、建筑、雕塑、工藝美術,都是靜止的、不動的,可讓審美主體長期地、不斷地審視它,從中不斷獲得審美感受。因為這些藝術,尤其是繪畫和雕塑塑造藝術形象時,是挑選這一形象中最有意義、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瞬間動態給予定格完成的。其藝術含金量極為豐富,耐人尋味,可供審美主體長期欣賞。這些藝術作品創作起來也比較難。
5.從本質上講,藝術作品就是以物態化的方式傳達出藝術家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意識,因此,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應當把藝術形態的物質存在方式與審美意識物態化的內容特征作為根本的依據,將藝術分為五大類別:即造型藝術(繪畫、雕塑、攝影、書法)、實用藝術(建筑、園林、工藝美術)、表情藝術(音樂、舞蹈)、語言(文學)藝術(詩歌、散文、小說)、綜合藝術(戲劇、戲曲、電影、電視)。
以上這些分類方法,都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也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因此它們并存下來。但是,由于它們各自都是采取某一個角度,依據某一方面的標準,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把整個龐大的藝術系統區分為五個類型,就難免顯得過于寬泛或籠統,有的類型中所包含的具體品種之間差異很大,難以用同一標準來闡明它們各自的特點和規律。
各種藝術分類方法雖然都存在不同的局限性,但是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可以互相補充,因此,沒有必要制定某種單一的標準化的藝術分類法。而且,這是學術研究的問題,自然需要不斷發揮自由探索和探討的精神。
成考藝考知識點
研究對象
藝術概論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藝術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原理、范疇、原則和方法等。
學科性質
藝術概論是一門研究藝術活動基本規律的學科,是闡述藝術的基本性質、藝術活動系統以及藝術種類特點的科學體系。
學科任務
1、系統和全面地闡釋藝術活動的基本規律,確立進步的、科學的藝術觀。
2、了解藝術活動系統各個環節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藝術活動的規律與特點。
3、指導人們遵循審美規律和藝術規律進行能動的創造、接受和批評
研究方法
藝術概論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1、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
2、運用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研究藝術活動的實踐與發展。
3、運用藝術學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藝術領域的各種問題。
客體世界
即藝術活動所反映和表現的客觀社會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審美價值的客體世界是藝術創造的主要對象。
藝術創作與制作
藝術創作即藝術家基于自身的審美經驗和審美體驗,運用特定的藝術語言和材料,所進行的從審美意象到藝術形象或藝術意境的`創造性活動。
藝術制作與藝術創作密切相關,它更多地體現出以物質性制作為主的特點。在當代藝術活動中,藝術制作顯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意義
藝術作品
即藝術創作和藝術制作的成果,是由藝術主體創造的審美意識物態化的表現形式。
藝術傳播與接受
藝術傳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
藝術接受即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的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摹仿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對于自然或現實生活的摹仿。這是一種有關藝術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論,它在古希臘的哲學家中比較流行,德謨克利特、亞里士多德等人均持這種觀點。
游戲說
認為藝術活動起源于人類所具有的游戲本能。一方面由于人類具有過剩的精力,同時由于人類可以將這種過剩的精力運用到沒有功利性的活動中,于是體現為一種自由的游戲。德國的席勒、英國學者斯賓塞、德國學者谷魯斯均持這樣的觀點。
表現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人類情感表現和交流的需要。持這一觀點的有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英國史學家柯林伍德、美國學者蘇珊。朗格等。
巫術說
認為藝術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術儀式活動。這是在近代西方學術界最具影響的一種理論。這個學說最早由英國學者愛德華。泰勒提出,英國學者詹姆斯。弗雷澤也持這一觀點。
勞動說
認為藝術產生的根本動力和原因,在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這是對藝術產生根本原因最具影響的揭示。俄國普列漢諾夫等人對此進行過闡釋。
成考藝術考試復習知識點
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
首先,從藝術的起源來看,藝術生產本身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的。人類最初的藝術品常常同生產勞動實踐有著直接的聯系,它們或者是勞動工具如精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勞動成果如用來作為裝飾品的獸皮、獸牙、羽毛等。只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藝術生產才逐漸獨立出來,這些勞動產品也逐漸從滿足人的物質需要變為滿足人的精神需要。藝術的起源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作家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并通過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因而,藝術的審美價值必然是主客體的有機統一。藝術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把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創作過程,并融匯到藝術作品之中。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當然就更是一種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勞動了。藝術生產固然離不開客觀現實,社會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但藝術生產同樣不能離開主觀創造,只有當藝術家調動他強烈的和豐富的想象來從事創作時,才能創造出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必然是心與物的結合、主觀與客觀的結合,再現與表現的結合。
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系”。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發展不能脫離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條件。一定時代藝術的發展,從最終原因上講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19世紀的俄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這三個相互聯系的環節,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研究。藝術創作可以說是藝術的“生產階段”,它是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對創作客體( 社會生活) 能動反映的過程。藝術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藝術生產的“產品”。藝術鑒賞則可以被看作是藝術的“消費階段”,它是欣賞主體(讀者、觀眾、聽眾)和欣賞客體(藝術品)之間相互作用并得到藝術享受的過程。這樣,對整個藝術系統來說,藝術生產理論揭示出藝術品與欣賞者、對象與主體、生產與消費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在藝術生產的全過程中,生產作為起點,具有支配作用,消費作為需要,又直接規定著生產。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是為了供人們閱讀或欣賞,如果沒人欣賞,它就還只是潛在的作品。因而,藝術生產適應著欣賞者的消費需要來進行藝術創作。同時,藝術欣賞反過來又成為刺激藝術生產的動力,推動著藝術生產的發展。可以說,整個藝術系統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和它們自身的獨特規律,正是我們藝術學研究的核心。
【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知識點】相關文章: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藝術常識復習講義07-31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指導07-21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講義07-21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攻略07-31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藝術常識復習資料07-31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資料07-21
2017成人高考醫學考試復習知識點07-24
2017成人高考化學考試復習知識點07-28
2017成人高考藝術考試復習注意事項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