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服裝產業發展前景
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衣服,服裝在我們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服裝產業發展前景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
服裝一直是一個比較賺錢的行業,但是隨著市場的飽和,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從近幾年服裝行業的發展來看,我國服裝行業現狀確實令人堪憂!很多人說我國的服裝行業擁有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品牌,是一個能夠創造外匯,但并不能創造價值的行業。
中國的服裝業要想走出被人掐脖斷后的困境,必須著眼于打造世界品牌。必須將服裝設計這個產業鏈的關鍵一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須以以下三個方向作為發展趨勢:
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力促高附加值的個性化消費,即高級定制
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網絡服裝(efu)設計將逐漸成為主流。在越來越專業化、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下,企業基于網絡的CAD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標準化,產品的并行設計也將為CAD系統的高效快速提供支持。為有效提升市場規模及產品利潤,服裝CAD與電子商務的融合也是必然的趨勢。一種基于 Internet的服裝企業遠程數據傳輸和監控系統即將問世,也為服裝設計網絡化和服裝企業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在這方面,國外公司已經開始了有效的嘗試,并取得了相當的成績。
目前國外市場上的在線三維服裝CAD的應用主要有兩類:
一種是用于精確的量身定做:針對具體客戶的人體參數測量以及客戶對服裝款式的特定要求,進行精確測量和充分溝通基礎上的服裝設計,然后再生成相應的平面服裝樣片。該業務利用互聯網通過遠程控制實現,使人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世界一流設計師加上其輔助設計系統的高效服務。這種基于網絡的服裝(efu)設計系統以美、英、法、德、日、瑞士的較為先進。 一種是用于直觀的模擬試衣:通過對顧客體型的三維數據采集,進行互動式的服裝設計,之后再生成相應的平面服裝樣片加工成所需的服裝成品。這類業務也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基于電子商務的遠程操作實現。
我國雖然是服裝大國,但在服裝的先進技術的應用方面起步較晚。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初步進展,實現了仿三維CAD設計,但離國外的技術水平還有較大距離。目前只有香港科技和北京長峰科技公司、北京服裝學院、中山大學、杭州愛科公司、深圳盈寧公司等近年來開始了服裝三維覆蓋模式款式試衣系統的開發,且僅有部分軟件進入了商品化階段。在這方面,中國的服裝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推進相關行業的設計開發
服裝,其實質就是人們用以遮羞避體并塑造個人形象的一類物品。這樣,從頭到腳都應包括在服裝的行業范圍內。我們知道,現在的市場結構,無論什么地方,總是自然而然的發展為成衣商鋪與鞋帽、飾品、箱包、皮具商鋪相互混雜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這些都是服裝行業不可分割的元素。 現在的服裝制造業由于資金、技術的限制,認為地將它們割裂開來,從而造成了某某褲業、某某鞋廠等等。但是到了市場,它們還是不約而同的聚集到了一起。那么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資金雄厚的大企業為何不將它們有機的整合到一起呢?顯然是沒有道理。 一旦時裝、成衣設計與鞋帽、飾品等結合起來,其必將產生1+1>2的`系統整合效應。
在商鋪里,不是由客戶自己翻來覆去的思考如何搭配,而是由設計師事先推出一套一套的整體方案。然后在這些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微調,很容易的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對于那些地位比較高、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客戶,企業則可以向她們提供高附加值的個性訂制。通過當今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實施在線服裝(efu)設計,專業化的設計指導加上充分互動的購買方式,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同時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著眼未來搞好品牌建設
從2000年開始擔任溫州服裝商會會長,現在是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CFD 上海分部總裁的陳敏認為:“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品牌的設計,同質化的產品已經沒有競爭力,注重個性化的品牌需要更加專業化的設計。” 著眼未來的品牌設計,必須以專業化的設計水平加上細致化的服務質量再加上職業化的創新能力,三者合為一體,共同推動企業的大船向著品牌的財富之島全速前進。要發展高附加值的尖端設計,滿足于產品經營的加工型企業,什么時候也成不了領導潮流的服裝業航母。必須將企業的戰略中心轉移到“品牌經營”上來。
品牌經營要以生活文化為基礎,以服裝設計為核心,以此開發產品來帶動服裝產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品牌的經營不斷迸發出勃勃的生機,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要同時在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發展品牌,擴大影響。現實中,要建立高品位的商鋪,吸引顧客稱心滿意的消費;網絡上,要建立專業化的網站,實施在線服裝(efu)設計,以專業化的設計與具體客戶充分互動,打造超一流的服裝品牌 。
我國服裝行業要想發展必須做到以上三個部分,才能在服裝這個高競爭壓力下存活下來。為此各位店家們,創新才是最重要的,切莫停止不前。
服裝行業發展的趨勢
1.大企業忙于品牌建設,小企業忙于眼前利益的爭奪
品牌是企業的靈魂和存在與發展的核心動力。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意味著企業可以花費較少的成本讓產品和服務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經過2015年的大浪淘沙之后,2016年的中國服裝行業,較大企業必將更加重視品牌的影響力,尤其是一些經過多年的市場搏殺并且因此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企業;而小企業由于自身處境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生存”問題顯得更為急迫,因此對眼前利益的渴望會越來越強烈。
對那些有能力進行大張旗鼓的品牌建設的企業而言,品牌建設的基礎是文化,核心是產品設計,從而提供蘊含企業獨特文化符號的產品,用品牌產生的聯動效應促使企業的效益目標達成。而品牌建設的具體落地措施,各個企業的操作形式也各不相同。
2.互聯網、智能技術對行業的影響更加劇烈
對服裝行業而言,互聯網和智能技術實際上是嵌套在一起的整體,因為服裝智能制造技術也需要融合互聯網相關技術,例如大數據、互聯網遠程監控、互聯網即時數據傳輸等技術融合,而這些技術融合之后而生成的服裝智能化、信息化服裝生產整體方案,已經被不少一線服裝企業逐漸采用,也被行業公認為服裝企業的未來必經之路。
從具體的事例來看,2015年阿里巴巴“雙11”交易額將近900億元人民幣,是2014年的兩倍。“雙11”這個似乎被電商憑借互聯網炒作出來的全球購物節,如今儼然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狂歡節,值得注意的是,“雙11”成交的商品主要是服裝類的商品。當然互聯網對服裝行業的侵襲并非僅僅體現在“雙11”上。
盡管互聯網對服裝行業(也包括其他行業)的作用,并非必定就如部分互聯網思維的狂熱分子所吹噓的那樣巨大,但是互聯網確實給傳統的服裝行業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從而要求服裝行業理智地定義互聯網,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模式在不少服裝品牌的應用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先例,我們有理由相信服裝行業對“互聯網+”模式的.充分應用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服裝行業應用“互聯網+”模式,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在京東或者淘寶上開一個店鋪,它應該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即在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使服裝生產與服務的效率、質量更加符合“工業4.0”的智能化、信息化生產的要求。舉個例子。ZARA的供應鏈系統反應神速高效,從設計到把成衣擺在柜臺上出售的時間最短只需要7天,而中國服裝業一般為6~9個月,國際名牌為120天。ZARA自身有9家成衣廠,從新款策劃到生產出廠,最快可在一周內完成。如果細究起來就會發現,ZARA能做到快速反應,其依賴的智能服裝制造技術的決定性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互聯網也好,服裝智能技術也罷,其核心還是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條準則落實到生產中去。
3.服裝私人訂制更加炙熱
雖然目前國內的服裝私人訂制市場并不成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比如,讓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接受并且享受線上定制服務需要時間;客戶體驗的滿意度需要提升,使消費者通過線上定制的效果得以實現,盡量減少尺寸不準、顏色不符合等等導致的反復修改的問題;線上服務的特點之一是快速反應,而線上的服裝定制,快速回應顧客的定制需求,不僅需要企業自身,也需要其供應商能轉變思維模式,從而使整條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得到提升、高效運作。
但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實際上已經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服裝領域,追求個性化和消費的快速化趨向越來越明顯。正因為如此,線上定制服裝的優勢便逐漸顯現出來。線上定制,相對容易聚集客戶,提供服務不受到時空的局限,中間環節的減少降低了運營成本,價格上具有天然的優勢,也更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因此在2016年,隨著相關技術的進展和市場的完善,服裝定制這塊蛋糕必定引起各大服裝品牌的爭搶。而實際上,很多品牌在這方面早已起步。大楊創世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推出“C定制服務”;報喜鳥C2B個性化定制業務在天貓上線,消費者可線上進行量體預約;耐克推出“Nike+”平臺幫助設計師設計更加貼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美國互聯網男士內衣品牌Mack Weldon在2014年實現了200%的總收入和用戶增長……像報喜鳥等一些知名的品牌,都紛紛展開了在線上私人訂制領域的布局。
【服裝產業發展前景】相關文章:
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前景04-21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前景04-21
服裝產業市場調研報告01-16
服裝產業發展趨勢調研報告(精選5篇)10-29
服裝產業創新創業計劃書(精選8篇)11-30
服裝產業知識產權調研報告范文(精選8篇)10-29
天然藥物發展前景10-30
物聯網的發展前景03-31
教育行業發展前景10-13
快遞行業的發展前景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