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措施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措施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寫起措施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 1
針對施工現場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實行監控,制定措施及應急預案:
一、土方開挖工程
(一)措施:
1、土方開挖如采用機械大開挖,進場機械須先經設備部與安全部檢查驗收,要求司機持證上崗,所用的工作裝置、行走機構、防護裝置、零部件及電氣裝置均正常方可進場工作。
2、嚴格按照基礎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挖掘機挖土時距挖方邊緣距離應在0.8米以外,基坑邊緣1米之內不準有堆物,設專人看護邊坡開挖。
(二)應急預案:
工地設專職急救員,備齊急救器材,設電話,急救小組,遇重傷者立即撥打“120”,熟記設備科電話,如遇事故立即組織人員邊上報總公司邊搶救,現場制定搶救方案,調集搶救機械。
二、基坑支護工程
(一)措施:
1、基坑深度大于1.5米的溝槽和深度超過5米的基坑,應采取基坑臨邊防護措施。
2、大風大雨過后,要及時檢查,防止防護桿件、安全網等松動。
3、基坑四周要設置排水溝,雨天要對坑壁進行覆蓋。
(二)應急預案:
工地設專職急救員,設急救小組,配備急救器材,如遇塌方擠壓傷人,應迅速解除壓迫物,動作要輕,先解除頭部清除口鼻內物,保證呼吸通暢,爭取時間送醫院救治。
三、模板工程
(一)措施:
1、拆裝模板時應相互配合,協同工作,傳遞工具時不得亂扔,拆頂模不允許將整塊模板撬落,拆模時應注意人員行走,設置顯著標識,并注意提醒,不得在腳手架上堆放材料,特別是散料,模板存放在施工樓層上,必須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作業前就做好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檢查吊裝用繩索,卡具及每塊模板上的吊環是否完整有效,并設專人指揮,統一信號。
3、模板起吊應做到穩起穩落,應位應準確,模板安裝、拆除、指揮和掛鉤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可操作,嚴禁人員隨模板起吊,所有人員必須戴安全帽。
(二)應急預案:
工地設專職急救員,成立急救小組,建立通訊聯絡系統,如發生墜落,重物擊傷,應根據傷者情況立即撥打“120”,并立即止血保護好傷員。
四、起重吊裝工程
(一)措施:
1、司機應受過專業訓練,熟悉機械構造和工作性能,并嚴禁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及保養規程。
2、起重機安裝好后,應重新調整好各種安全保護裝置和限位開關,如夜間作業,照明必須良好,每天作業前調試。
3、6級以上大風和雷雨天,停止作業。
4、吊裝前必須檢查吊索,卡扣等是否牢固,重量是否合適,設專人指揮,重物提升和降落要均勻。
5、危險區域設監護人監護。
(二)應急預案:
如發生事故,在工地急救器材、急救人員到位的情況下,立即上報,查看傷情,采取一定措施爭取將傷者送到醫院搶救。
五、腳手架工程
(一)措施:
1、腳手架必須按《腳手架施工規范》搭設,把好“連接、承重、檢驗”三關,嚴禁堆放重物,外腳手架用密目網全封閉施工,沿建筑物四周按規定設置水平安全網,防止高空墜物傷人。
2、搭設腳手架前,首先對搭設隊伍進行詳盡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
3、在搭設過程中,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在腳手架搭設完畢后,組織人員進行檢查,發現有破壞的情況查明原因并進行整改。
4、基礎平整夯實,刀撐、拉結點、掃地桿必須齊全有效。
5、腳手架搭設完畢后,應及時通知管理人員組織驗收,通過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應急預案
腳手架倒塌是一項非常嚴重的事故,在綁扎、拆除過程中,公司、工地都設急救小組,如發生事故,公司立即組織搶救,在搶救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任何人不得拒絕。
六、拆除工程
(一)措施:
在拆除工程時,由指揮員統一指揮,應隨時注意建筑物的動向,應對被拆除的工程實行周邊防護,20米以內嚴禁非工作人員入內。正確使用“三寶”。
(二)應急預案:
設急救小組,由組長統一指揮,配備專車,如發生倒塌事故,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對傷者輕的自救,重者立即送往醫院。
七、爆破工程
(一)措施:
爆破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操作,公司根據本企業情況加強專項治理措施,嚴格安全生產大檢查,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正確使用“三寶”,對“四口”“五臨邊”要加強安全防護,對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四大傷害”實行應急預案措施。
(二)應急預案:
工地設專職急救員,配備急救器材,對重物擊傷、刺傷,應根據情況進行處理急救,呼救“120”時,派專人等候救護車到來,為傷者爭取時間。
八、塔式起重機、物料提升機安裝拆裝工程:
(一)措施:
塔式起重機、物料提升機的安拆是一項難度較大、危險性高的項目,在施工中必須由資質高的拆裝隊伍上場,工人必須持證上崗,各工作人員都聽從拆裝隊長統一安排,按指揮的信號拆裝。
(二)應急預案:
塔吊、物料提升機的拆裝過程急救小組、器材跟隨具備,如遇倒塌、墜落事故,迅速制定營救方案,調集汽車吊、鋼管、掘進設備,及時搶救被砸人員。
針對施工現場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易發生突然事故的“四大傷害”制定應急預案措施。
1、工地設專職急救員,配備急救器材,如發現觸電事故,首要急救措施是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再查看傷者輕重,如輕做人工呼吸,重者立即撥打“120”。
2、對中毒的傷者,送往醫院急救。
3、對擠壓傷者,迅速解除壓迫物,動作要輕,先解除頭部壓迫物,清除口鼻內積土或嘔吐物,保證呼吸通暢,然后解除其他部位壓迫物,爭取時間送醫院救治。
4、對擦傷,用紅藥水消毒后包扎。
5、對重物擊傷,刺傷的應根據情況進行處理急救。
6、對燒傷者用清潔三角巾或被單包裹,創面不得涂任何物質,急送醫院處理。
7、呼救120時,應正確報告傷病員出事所在地的詳細地址,簡述病人主要情況,呼救后,應派人等候救護車到來,以便及時引導救護車出入,清除雜物使道路暢通。
8、急救員必須熟練各種止血法,人工呼吸法,心肺復蘇法,對斷骨人員的正確移動法。
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 2
為加強橋梁起重吊裝作業安全,提高起重吊裝作業應急處理能力,將起重吊裝作業因違章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保障國有資產和員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危險性分析及相應控制措施:
橋梁起重吊裝作業有造成事故的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
1、無吊裝方案或方案未報批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吊裝作業無方案或方案未批準不得開工;
2、吊裝作業人員無證上崗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從事特種作業必須持證上崗;
3、橋梁就位后未采取固定措施摘鉤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橋梁就位后,應立即打上支撐,方可摘鉤。
4、疲勞駕駛操作、精力不集中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合理調整工休時間,杜絕疲勞駕駛;
5、吊車力矩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不靈敏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落實設備日檢、巡檢責任制,及時檢修,確保設備狀況良好;
6、超載、超限或吊裝不明重量的構件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七禁止”“十不吊”規定;
7、斜拉、斜吊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七禁止”“十不吊”規定;
8、惡劣天氣從事吊裝作業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
9、起重臂下停留、行走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
10、作業人員未按規定佩帶防護品引起重大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從事特種作業必須按規定佩帶防護用品;
11、鋼絲繩扭結、變形、斷絲、銹蝕等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起重機用鋼絲繩檢驗和報廢實用規范》;
12、卡環質量缺陷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3、起吊物件不設溜繩起重傷害一般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4、構件倒運未放穩擱實或支撐不牢導致物體打擊,控制措施是執行《設備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5、酒后作業起重傷害一般禁止酒后從事吊裝作業;
16、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作業導致高空墜落,控制措施是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從事吊裝作業;
17、在起吊構件上放置工具、用品等引起物體打擊,控制措施是禁止在起吊構件上放置其他物品;
18、手拽腳蹬未穩固的構件引起高空墜落,控制措施是構件就位時不得用手拽或用腳蹬構件;
19、綁扎不牢、綁點不準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起吊前應檢查綁扎是否符合要求;
20、鋼絲繩與水平面的夾角小于30度,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綁扎鋼絲繩與構件的夾角不得小于30度;
21、兩臺吊機抬吊時動作不協調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兩機抬吊時必須統一指揮,動作配合協調,吊重分配合理,吊重小于單機起重量的80%;
22、起吊后運行速度忽快忽慢或突然制動引起一般起重傷害,控制措施是重物起吊或降落速度要均勻;
23、吊車與架空導線的安全距離不夠導致觸電事故,控制措施是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3.1.2條規定;
24、使用裂紋、變形的吊鉤、吊環引起車輛傷害,控制措施是班前檢查及時更換。
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組成、職責分工
制梁場成立應急預防領導小組,由場長任組長(現場總指揮),設立應急辦公室及聯系電話,并成立現場搶救組、報警組、后勤組,分別明確人員組成及各自職責。
組長:全面領導應急預防小組的工作,總體協調各部門在緊急應變中的分工協作和響應中的統一指揮調度,對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調配。
應急辦公室:設在制梁場安質部,辦公室主任為安質部部長,具體負責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由現場搶救組、報警組和后勤組組成。
報警組:負責事故發生后撥打急救電話,人員緊急疏散和清點工作,并引導急救車迅速到達事故現場。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向其介紹情況,協助緊急救護。
現場搶救組: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及財產的現場搶救,在醫護人員到達之前,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緊急救護。協助醫療救護人員將傷員送至安全地點。
后勤組:負責應急響應中的財力、物力的調配,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并負責協助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
三、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1、事故發生后,按照有關規定,立即上報有關部門。
2、事故報告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工程項目名稱;傷亡人數;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簡要經過;已經采取的救助措施和救助要求;事故報告單位、人員、通信方法。
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由辦公室負責人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確需啟動,領導小組組長和小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積極實施應急救援,并搞好現場保護,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因排除險情、搶救傷員和財產等原因,確需移動現場物品時,應做出標記和詳細記錄,最大限度地保護現場、保留痕跡和物證。
四、有關規定和要求
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
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及時調整確保組織的有效落實。
按照任務分工和事故的性質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指揮通訊、救護、搶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
對員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常識教育。指導和組織群眾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和互救工作。
建立完善各項制度。
(1)值班制度,不分晝夜,只要施工,事故現場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有人值班。
(2)檢查制度,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每月檢查一次。
五、具體實施
(一)、責任分工
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報警、指揮義務救援隊員組織人員疏散并疏通道路、迎接救援車輛;負責、組織義務救援隊員救助;領工員、安全員負責組織義務隊員在相關隊伍、部門的配合下根據預案實施救助并保護好現場;應急辦公室負責組織現場工作人員疏散、人員緊急救助、通知醫院急救。
(二)、發現事故,報警階段
1、主要報警方式:使用電話或其它方式向分公司和地方部門報告;
2、向120報警主要內容:
(1)、報警人部門電話號碼、姓名或身份;
(2)、事故發生的地點、部位;
(3)、人員傷勢大小情況。
(三)事故處理:
確認事故后,應立即做到:
現場人員迅速運用既有預案進行救援,并將實情報告給公司負責人;
工地負責人采用多種形式與現場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事件、事故的進展情況;
如人員傷勢嚴重,應立即向120報警,通知就近醫療急救準備救助,指派專人在主要道口迎接救助車輛;
(四)、人員疏散、傷員救助階段
確認事故后,應急領導小組發出疏散命令,義務救援隊員應立即通知現場作業人員進行疏散。
1、人員疏散及傷員救助
(1)派出一名義務救援隊員組織有關人員沿安全指示方向疏散;
(2)阻止人員進入有危險的場所;
(3)相關人員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帶集合,由作業隊對疏散出來的工作人員逐一清點并上報廠部;醫院救護人員及作業隊疏散出來的人員隨時準備救護傷員;
2、事故救援
(1)在場的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管理人員迅速組織救援,根據人員傷勢情況決定是否向“120”報警。
(2)作業隊義務救援隊員接到通知后,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指揮人員啟動的救援預案進行救援;
救援的原則:一是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則;二是先控制、后救援的原則;三是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
【危險性較大的部位環節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預防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06-08
應急預案和預防監控措施11-23
模板工程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11-23
大型腳手架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11-23
施工事故的預防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06-17
預防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通用12篇)10-28
火災事故預防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11-23
危險因素監控與應急措施06-08
火災應急預案及措施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