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
面對新的課程,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對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是有困難的,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該隨著課程要求而進行改進。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在課堂40分鐘下工夫,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下面談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
一、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么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 那就是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講解問題不在多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聯系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是小學階段空間與幾何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某些特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課堂效率
1.要精心備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心中始終裝著學生,除了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善于分析學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練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這樣做才會使時間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甚至產生大于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果。
2.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其教學重點就是掌握這兩種形體的特征,難點是正確理解和掌握棱的相對位置關系。教師可以從具體的實物(如冰箱、煙囪、包裝箱等)著手,讓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有所了解,從而抽象出這兩種形體的基本特征。這樣,學生對這兩種形體的基本特征就會有深刻的了解,為以后學習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3.要選擇恰當的教法。教師要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每一堂課都有各自的教學任務及目標要求,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不同課型,我們往往可以將講授、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形式結合起來。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可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4.要科學提問。問題太簡單,不僅無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而且還容易浪費課堂時間。如何才能科學地組織問題呢?⑴要科學選擇提問內容。太簡單的內容自不必說,但如果問題太難,超出學生的知識范圍,白白浪費掉很多思考或討論時間,就于事無補。可見,設計課堂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考慮學生實際,這樣才能使他們通過思考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提高時間利用率。⑵提問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了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還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要掌握介入指導的時間。如果學生還沒有充分的自主探究就介入,就會減少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介入過晚則會讓學生過久處于迷惑狀態,造成學習興趣的降低。當然,根據實際情況,有時教師無須介入,學生們就能解決問題。
5.要優化板書。過多的板書容易造成時間的浪費,因此,板書要提綱挈領,對的確需板書且量大的內容要提前寫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以節約時間。
三、及時評價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做同類型的習題,請中等水平學生板演。有時,對于學困生,我們要更加關心、體貼他們。平時我們要根據學生個性的差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并進行一些特殊測驗。例如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給他們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使他們意識到只要自己努力,學習成績就會提高,同時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這位教師,才會注意聽他的課,注意力集中,思維也會活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老師無私的愛、師生平等對活基礎上的。老師應該嚴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應當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真心和他們交朋友,淡思想,這樣他們才會真心喜歡你,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勇敢地承擔責任,在不斷實踐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在實踐中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活力。
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 [篇2]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我認為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明確幾個認識,作幾方面的努力。
一、教會學生聽課,使學生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首先要著手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教學生四會。
1.會聽。
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于沒聽。學生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而且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并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得數;(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2.會看。
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展智力,逐步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3.會想。
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發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會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并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優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了解后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煉。提問后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正確的、敢于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4.會說。
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二、獨立思考,讓學生新舊知識互動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不僅僅要掌握公式、定理、法則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要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離不開思維,離不開人的獨立思考。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才能產生個人見解,才能主動地參與交流,才能激起新的思考;只有善于獨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才能掌握數學知識結構內在的聯系與規律,才能形成各種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
如《小數大小比較》教學片段。先教學例5,由于學生接觸貨幣比較多,要比較6.35元和6.41元,學生馬上就能想到6.35元是6元3角5分,6.41元是6元4角1分,3角5分小于4角1分,所以6.35元小于6.41元。再教學例6,比較兩個純小數的大小,讓學生從米尺上看出0.08米大于0.069米,并說明道理。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得出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教師只是稍加引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在學生獨立思考、自求解答的過程中完成的。
三、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能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地實現自己的學習愿望。如何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感受數學教師的魅力。
教師的人格力量和教學藝術是教師魅力產生的根本。“親其師,信其道”,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更能贏得學生的尊敬與喜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的創設、趣題的講解、設計的新穎、成功的體驗等都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只有教師課前精心預設教學過程,學生才會樂學、好學。
3.感受數學知識的本身的魅力。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首先應具備對數學美的感受、捕捉和創造能力,并帶著自己對數學美的感悟走進課堂、走近孩子,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不僅僅在形式(如對稱、簡潔、協調等),更美在內涵(數學文化)。如在上《圓的認識》時,我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等圖形發現:隨著邊數增多,正n邊形就越接近圓。這里不僅滲透了數學極限思想,而且溝通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更使學生體驗到了圓的內在美,感受到了數學文化的魅力。
四、訓練學生的抽象性思維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形式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在教學中發揮直觀形象思維的優勢,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加強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這是素質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課題。做好這一點,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有益的。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認識》中“三角形的特性╠╠穩定性”時,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閱讀書上相關文字或者自己做簡單介紹,學生往往只能發揮自己的想象,理解實際是不到位的。在教學中,我準備了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框架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木條框架,請學生來拉一拉。三角形很“牢固”,拉不動,而平行四邊形一拉就變形,不需要過多地解釋,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自然而然地就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的穩定性。很多時候,我們通過直觀操作,就能反映出事物抽象性的特征,實現由想象到本質的提升。
【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看法】相關文章: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11-23
提高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反思11-23
提高員工培訓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11-23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做法11-23
提高企業培訓效果的幾點建議07-21
提高員工培訓效果幾點思考07-20
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11-23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點滴體會11-23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