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演講稿
同學們: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開局之年,我們即將迎來3月22日第十六屆“世界水日”和3月22日-28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17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涉水衛生”,我國2017年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發展水利,改善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經濟資源和戰略資源。沒有干凈的水,就沒有生命的健康,也就沒有社會的和諧;沒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就沒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水的問題已成為新時期我國基礎性、全面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水資源也成為了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
我市水資源相對豐富,境內有牡丹江、穆棱河和綏芬河三大水系,水資源總量為91.4億M3,人均占有量為3200 M3 ,略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因水而靈、因水而秀的同時,洪澇災害、水土流失、水污染、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以及季節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等問題也普遍存在,并逐漸影響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
黨的十七大從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水利工作擺到突出位置,提出加強水利建設,始終不渝地建設生態文明,關注民生,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等,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我市的水務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入秋以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干旱襲擊了中國西南。云南省氣象局在接受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記者采訪時,描述2017年破了云南省有氣象資料以來的雙紀錄——“氣溫高得破紀錄”、“降水少得破紀錄”。
旱情在去年11月已經估計到,并上報云南省政府。在有較完善供水工程覆蓋的城市,即開始限制高耗水行業的用水量,仍可勉強供應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而在供水工程仍然在吃半世紀前老本的農村,水源很快枯竭,大量農民生活生產陷入無水可用的困境。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給南都的數字顯示,至今已有超過1/3的自然村飲水困難。
六古苴村干完了。
干涸的水塘底,沒有一滴水。仙人掌長了一人多高,沙塵漫天,土墻,桉樹,這一切場景都會讓你誤認為,是到了西北。但這不是西北,這是中國的西南,正在經歷嚴重的干旱。
大理市祥云縣鹿鳴鄉,雄里坡村所屬的六古苴自然村。村里唯一的兩口攏塘在去年底就干了。滿山的梯田拋了荒,去年秋冬沒收到玉米,小麥種子撒下去半年,也抽不了秧。
“往年這個時候,已經是小麥收割的季節了”,78歲的老人羅有義皺眉,褶皺爬滿他的臉,他從沒見過這樣的干旱,大小春全部絕收。之前他經歷過的最干旱的年份是1959年,也是秋天一直不下雨,但到春節下了場大雪,小麥就長出來了。當年收回了種子,每個人還分到了16斤糧食。
不要太多,只要一場大雪,就能救活小麥,喂飽這個村莊。但今年,干旱從去年8月底開始抬頭,就滴水未下。村里人日觀天象,從去年10月開始,就發現了一點大旱的苗頭,溫度要高出往常。
在一些村莊,村民連水都喝不上,便審時度勢,放棄了耕種,而南方的丘陵梯田若是拋了荒,就只剩下荒山。大風一吹,泥土便在山谷里肆意飛揚。
隨著我市提出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目標的推進,對水資源要求不斷提高,對水環境的影響不斷加大。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水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增強全社會的水患意識和水法制觀念,不斷加大水務投入,繼續實施大項目牽動、大平臺服務、大水務發展三大戰略;依托三大流域資源優勢,加快防洪工程、城鎮供排水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黑土區”治理和農村飲水安全等工程建設;強化涉水事務的社會
管理和公共服務,增強水行政管理能力,探索科學管水、依法治水、強化水資源保護的新途徑,努力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問題,保障城鄉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我市經濟社會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保障水安全,為建設美麗、和諧、富裕的牡丹江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演講稿 [篇2]
同學們,老師們,今天我講話的題目:珍惜生命之水
明天是第十三屆世界水日,也是第十八屆中國水周的開始。聯合國確定2017年-2017年為國際行動10年,主題是生命之水。2017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確定為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分布不均。近年來我國連續遭受嚴重干旱,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影響范圍擴大,持續時間和遭受的損失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為未來20年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203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從現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缺水問題將更加突出。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演講稿》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魯迅先生對水作過這樣的評價:一滴水將與一滴血等價。有人會說,一滴水算得了什么,把它與一滴血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似乎有點危言聳聽。對此,科學試驗給出了如下結論:假如一個人不吃任何食物,生命可以維持二十多天,而若是不喝水,過不了一星期就可能死亡,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足以說明水的重要。因此,許多專家形容水是農業的命脈,是工業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對于地球上的所有生靈來說,缺少飲用水就意味著疾病、饑餓和死亡。人類發展到今天,水的作用巨大而無可替代。然而,人類卻沒有善待水資源,近年來水資源污染令人嘆息。隨著人類對水的需求量急劇增長,作為生命之源的水資源已嚴重短缺,有些地方已鬧起水荒。一向溫順的水,向人類敲響了警鐘。 治國必須治水,治水才能興邦。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就是要喚醒人們,要像珍惜自己身上的每一滴血那樣珍惜每一滴水,要清醒地認識到,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加入到保護水資源的隊伍中來,繼承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為迎接北京的綠色奧運,為建設節水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演講稿 [篇3]
請大家看看評委席上的純凈水,這是我們云南人自己的水,這水是何等清澈!何等透明!當我們看著這樣好的水,都忍不住想要喝個痛快。但又有誰會想:這水是有限的、是來之不易的!水,世間萬物生存的希望,人類文明的搖籃!地球上每一條江河都是人類的母親,是她用甘甜的乳汁養育著我們,以無私的奉獻把人類的文明一次次推向輝煌!試想,如果地球上沒有水,那么人類還能生存嗎?
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之一。然而我國卻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全國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其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再加上水資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進一步加劇了水質惡化。因此,我國正面臨著一場嚴重的水危機。當我們聽著這一個個驚人的數字,看著這一個個可怕的事實,這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這句話呢?只有水龍頭“滴答——滴答——”的聲音在我們的耳旁響起,這也是水龍頭的哭訴。但是,這哭訴,又有什么意義呢?我們有許多人都在談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可事實,并非如此!在公共場所,我們隨時都可看到水龍頭在滴水;在校園內用水打仗和玩耍的現象隨時可見;壞了的水龍頭沒有及時修理,卻讓那寶貴的水白白的流走。同胞們,我們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覺醒?難道要等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時才回過頭來談節約嗎?
就拿今年沉重的雪災來說吧!2017年,一場曠日持久的大雪降臨在神州大地上,我國南方地區受到50年來最嚴重的雪災。因為許多地方的水庫被凍、水管破裂,導致停水長達一個多月。沒有水,我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這其間,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水真好!說起水,我就想起我的家鄉水田,名字雖好,有水有田,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有個叫“河底”的地方,那里還缺水,特別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常常能看到河水干涸,河里的石頭裸露在太陽下暴曬著,地里的莊稼也快沒救了。我的腦海里就烙印著童年時期缺水的記憶。那時為了取到生活用水,母親每天都到很遠的地方去的挑水;看著一天比一天干裂的稻田,父親徹夜難眠,甚至在半夜里去守在田邊放水;因為爭水,村民吵得不可開交,有的甚至大動干戈……水成為當時人們最緊缺的資源,水關系到全村人的生活,關乎著一家老小來年的吃飯問題。
面對母親河如此宏大的恩澤,人類卻因為自私和貪婪,對她進行瘋狂的侵略,使她傷痕累累,面目全非。以前,我們的扎西河是清澈見底的,我和同學到河邊去玩耍時,還會看見游來游去的小魚,可真有小橋流水的美譽。但如今卻是怎樣的,大家都有目共睹。河里垃圾成堆,河水渾濁,甚至臭氣熏天。有一次,聽爸爸說,因為電視廠的污水排放,河水變成了灰白色的,死了大量的魚蝦,村里的孩子到河里洗澡后,身上都青一塊紫一塊,有的甚至脫了一層皮。當我們看見這觸目驚心的場面,難道就沒有一點反應、感想和痛心嗎?請聽聽吧,我們的扎西河在哭泣啊!
水是一切生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節水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我們都應當具有節水意識,但這種意識不應只是一天或一周,它需要每代人每個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我們愛護水和節約水,反對浪費水和污染水,大自然才能與我們和諧相處。朋友們,平時節約一滴水,難得擁有太平洋!相信危機時刻水會饋贈你一個驚喜。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別讓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那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營造一個人水和諧的社會環境而努力吧!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演講稿】相關文章:
中國水周世界水日宣傳總結11-23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方案(精選10篇)04-03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總結(精選11篇)03-30
世界水日的來源04-11
世界水日活動總結02-22
世界水日是幾月幾日03-17
世界水日宣傳資料03-25
世界水日的活動總結12-18
世界水日活動策劃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