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水日節水故事郭爺爺的節水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世界水日節水故事郭爺爺的節水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世界水日節水故事郭爺爺的節水故事 1
現年80歲的郭樹森老人是山西省地礦局的離休干部。雖已近耄耋之年,但老郭仍然以一顆熱心從事節水宣傳活動,被群眾譽為節水標兵。
1983年,郭樹森從山西省地質研究所黨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他看到大街上有人大手大腳浪費水的現象,感到非常痛心,于是產生了宣傳節水的念頭,并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家人和周圍群眾。
為了節約用水,老郭把家里的.坐便器換成了節水型抽水馬桶,并用洗漱用水和洗澡水沖廁所,用刷鍋洗碗水澆花,家里的用水量從原來的每月6噸減少到1噸。目前,太原市民用水量每人每天平均是100升至150升,而老郭全家每天的用水量才60升。因此,自來水公司抄表員記錄時,還誤以為老郭在水表上動了手腳。
在老郭的帶動下,原本對節水毫不在意的老伴和女兒也自覺地加入到節水的隊伍中,F在,老郭女兒家里也安裝了節水型馬桶,洗衣、洗菜、做飯的廢水全都進行二次利用,樹立起全家齊節水的好風尚。
從2002年開始,山西省實施引黃入晉工程,工程每年為太原市換置的地下水在38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太原市每年將減少開采地下水38萬立方米。聽到這一消息,老郭感到十分高興。但是,他說:無論是引黃入晉工程,還是南水北調工程,只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將更加嚴峻。因此,節約用水不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郭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但他仍對記者說:只要社會還需要我,我就要把節約用水這面旗幟扛下去。
世界水日節水故事郭爺爺的節水故事 2
最近,電視上反復播放一個簡短的抗旱宣傳片讓人看了心酸,畫面中,一張布滿皺紋的農民伯伯的臉,無奈f面對鏡頭,從一個洼地上挖出的小坑中舀出小半瓢水,說道:我帶著小娃兒來挖個坑“逼”點水吃。
面對嚴重旱情,我市采取了積極有力的措施抗旱救災。城市中的居民即使沒有親身體驗到那種“早上七點排隊,到下午四點才打到一桶水”的酸楚,也已緊張民起來,各家各戶在節約用水上想盡辦法。
洗澡變成慚愧的事
李女士愛干凈,每天都會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因此家里平常的用水量非常大。在春節前,她意識到干旱的嚴重性,除了在注重循環用水的同時,硬是把多年來養成的每天洗澡的習慣改成一周洗一次。
上周末,李女士在洗澡的時候,看著噴頭中白花花的水不斷流進下水道,腦海中又浮現出新聞中那些干渴農民的模樣,頓時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十分奢侈
的事情,不禁感到慚愧。于是,李女士將身旁用于洗衣服的大塑料盆拿過來,雙腳站在盆中,心想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洗澡水集中起來沖廁所用。
故事以李女士把塑料洗衣盆底踩裂為結局,洗澡水最終還是沿著破裂的盆流入下水道,但是,她留下的是一個普通市民用行動印證出的急切抗旱心。
同下水道“搶水”
付女士在市工商局上班,最近一直參與到抗旱救災工作中,與單位領導和同事一同深入旱情嚴重的會澤,為農民送水送捐款,幫助農民在方圓十多公里的深山中尋找水源。親眼目睹災情的付女士,深深體會到農民因干旱無法保障生活用水的恐慌和無助。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名節水宣傳員,不論在單位還是在家,甚至是在大街上遇到熟人,她都不厭其煩地向大家講述農村旱情的嚴重形勢,呼吁大家用盡一切招數節約用水。
付女士平時忙于工作,家中的'衣服都是用洗衣機洗。為了節約用水用電,家中的衣服特意積攢一星期洗一次,而不是
像以前那樣有臟衣服便立即清洗。這天,洗衣機在陽臺嗡嗡地洗著衣服,聽著洗衣機排水的嘩嘩聲,付女士突然從沙發上跳起來,拿起一個盆就往陽臺跑,她想把洗衣服的水收集起來再利用。
少吃難洗的蔬菜
最近,家住集祥小區的范阿姨已經提高了節水意識,特意將“沉睡”在儲物間的水桶翻出來,將用過的水收集起來再利用。
3月1日,范阿姨上街買菜的時候,看到一家專營塑料用品的商店門口聚集了許多正在購買塑料桶的市民。一打聽,原來都是因擔心停水,買塑料桶回家蓄水用。吃飯時,范阿姨有聲有色地向家人講述著街坊鄰居買塑料桶的事情,說完,指著飯桌上的白菜湯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今后我們家要少吃白菜多吃茄子小瓜,洗白菜太浪費水”。
全家都被范阿姨逗樂了。范阿姨的節水“怪招”也許不可行,但同樣反映出一個普通市民的抗旱之心,并將抗旱節水付諸行動。
世界水日節水故事郭爺爺的節水故事 3
一、背景介紹
郭樹森老人是山西省地礦局的離休干部,現年已高(在多個版本中提及的年齡有所不同,但均強調其高齡)。他在離休后,看到社會上存在的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深感痛心,于是毅然決定投身于節水宣傳活動,成為了一名節水標兵。
二、節水行動
家庭節水改造:
郭爺爺將家里的坐便器換成了節水型抽水馬桶,以減少用水量。
他利用洗漱用水和洗澡水沖廁所,用刷鍋洗碗水澆花,實現了水資源的二次利用。
通過這些措施,郭爺爺家里的用水量從原來的每月6噸減少到了1噸,遠低于太原市民每人每天平均100升至150升的用水量,而老郭全家每天的用水量才60升。
言傳身教:
郭爺爺不僅自己節水,還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家人和周圍群眾。
在他的帶動下,原本對節水毫不在意的老伴和女兒也自覺地加入到了節水的隊伍中。
現在,郭爺爺的女兒家里也安裝了節水型馬桶,洗衣、洗菜、做飯的廢水全都進行二次利用,樹立了全家齊節水的好風尚。
三、社會影響
節水宣傳:
郭爺爺積極參與節水宣傳活動,通過演講、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公眾普及節水知識。
他的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贊譽。
示范效應:
郭爺爺的節水行動不僅節約了家庭用水,還為周圍的人樹立了榜樣。
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水資源保護問題,并積極參與到節水行動中來。
四、節水理念
郭爺爺認為,無論是引黃入晉工程還是南水北調工程,都只能解決一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將更加嚴峻。因此,節約用水不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他表示,只要社會還需要他,他就會一直把節約用水這面旗幟扛下去。
五、結語
郭爺爺的節水故事不僅是一段感人的個人經歷,更是一份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節水的重要性,并激勵了更多的人加入到節水行動中來。在這個水資源日益緊缺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郭爺爺一樣,珍惜每一滴水,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世界水日節水故事郭爺爺的節水故事】相關文章:
大班的世界水日教案《我是節水小衛士》07-21
幼兒園“世界水日”節水倡議書12-15
世界節水日的倡議書12-30
幼兒園“世界水日”節水倡議書[通用]02-13
節水護水倡議書12-27
愛水節水倡議書02-22
節水的細則05-03
小學生“知水 愛水 節水”水知識競賽題庫07-25
關于節水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