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區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結合項目實施和我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實現我縣教育現代化為目標。按照統籌規劃,需求推動,穩步實施,提高質量為方針。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躍式發展。構建全新的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為加快我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實施目標
經過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建成以遠程教育網絡資源管理中心為核心的教育城域網,實現資源共享;培養一批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完善設備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質量。
(一)普及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
學校按課程要求開設信息技術課。
(2)、人機比目標
2012年,學校機生比例達到1:9;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術教育
和學科教學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體教室的建設。這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條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設重點。要求學校要建設兩個班班通教室。多媒體教室基本上能夠實現電化教室、微機室的功能,因此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原有的部分機房進行改造,使多媒體教室建設工作達到規定要求。
(二)實現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的目標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實現‘校校通’工程的目標要求,到2017年底學校全部實現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實現網上學習、教研、培訓辦公、視頻點播和視頻會議、遠程教育等功能,營造最佳網絡環境。
(三)組建學校教育資源庫
教育資源建設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的同時,要以中心學校網絡管理中心為核心組建馬站小學教育資源庫。通過引進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途徑,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課件和軟件,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加強資源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服務于學校的質量,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建設
利用3-5年左右時間建立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不同層次的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教師隊伍和管理人才。
根據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要求,學校要有一名專任教師和計算機網絡管理維護人員,并根據班數及課時配備足夠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師。
到2012年底前,完成對所有符合年齡要求的(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專業課教師的業務培訓。信息技術專業課教師的培訓內容為計算機基礎知識、課件制作、網頁設計、網絡管理、維護及應用等。
(五)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充分利用國家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立并完善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體系,擴大教育資源,拓展學習空間,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培訓教師,擴大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籌規劃,規范管理
實現教育信息化,是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適應21世紀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和勞動者,就必須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廣泛應用當代信息技術最新成果。各學校要廣泛宣傳,使廣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認識到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重大意義,增強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縣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按照教育管理體制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分類指導。為加強領導,教育局成馬站小學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組織管理體系。一把手要親自抓,全面組織和協調各方面工作。學校要把此項工作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工作日程,給予高度重視,并
納入督導評估范圍,積極推進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要把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與本地布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和各信息技術實驗校建設等統籌安排,既體現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據規劃目標,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確保全縣信息化教育規劃的落實。
小學信息化建設技術含量高,發展快,投入大,要強化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指導與管理。在建設和發展中,要按照國家和區的有關規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規范標準等。杜絕建設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要克服單純技術傾向,主動占領網絡陣地,以網絡和網校為載體,不斷豐富網絡資源內容,增強吸引力和生動性;要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在現代信息網絡環境下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法律意識和時代精神。同時,要根據部門職責范圍,嚴查嚴防,堵塞漏洞,發現違規行為和內容,要依法嚴肅查處。
《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質
建設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全校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要將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培訓作為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制定培訓計劃,在抓好信息技術教育專任教師培訓的同時,要對全校所有適齡教師進行培訓,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積極開展網上教師培訓等活動。積極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專職教師的崗位培訓,采取多種措施實現專職教師本專業學歷化,逐步實行專職教師持證上崗制度。2012年,完
成一輪全體適齡小學教師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要將教師計算機等級證書和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與水平作為評選特級、各類優秀教師、評聘教師職務、職務晉升的必備條件。
學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要堅持骨干培養和普遍提高相結合,支持學用結合,注重實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視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要統籌規劃、分工合作、鼓勵競爭、資源共享,避免重復開發和浪費。在建設資源庫過程中要以媒體素材和網絡課程為主要內容,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設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建設。
要堅持軟硬件建設并重、教學與應用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舊設備的改造與升級工作,合理配置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課堂,促進教學改革。
要運用市場機制,采用引進與開發相結合的辦法,主要可通過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資源建設:
1、組織最優秀的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提供教學資源,完善各學科資源庫:包括教學素材庫、課件教案,各種類型和水平的試題、復習指導等。
2、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高質量有實用價值的優秀教學軟件和課件。
3、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彌補我縣資源貧乏的局面。
4、通過寬帶網實現校際間教育資源的交流。
(四)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資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原則。在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還可以采取銀行貸款、社會捐贈、單位自籌、適當收費等辦法多渠道籌措資金。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要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會各方面、包括學生家長對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大力支持與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建設中,要堅持公平、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逐步建立成本分擔的有償使用機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走良性發展道路。嚴格執行收取計算機上機費專款專用規定,任何個人不得挪用,要帳目清楚、使用合理、隨時待查。要加大對所籌經費使用的監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資金的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2]
為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教育信息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本著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現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以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為兩翼,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校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總體目標
使學校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培養青少年平等、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奠定他們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基礎。到2017年學校息化整體建設水平邁進全市前列,體現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1、加快“三通兩平臺”建設,基本建成網絡、資源和服務全覆蓋的學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2、加強信息化應用與管理,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
1、教育信息化建設階段性目標及任務
為了穩步推進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使學校在制訂實施方案時有明確的目標和標準,按照前瞻性、實用性、可擴展性、規范性和我校實際情況,對教育信息化逐年進行分級建設。
2、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庫和共享平臺建設
加強教育資源庫建設,積極指導學校配置急需的教學資源,鼓勵
教師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優質教學資源,并將各類教育教學資源整合。通過互聯互通,突破現有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和教學條件限制,使全校都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重點加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品、歷史、地理等重點學科課程資源庫建設,解決資源不足和教學水平低下的問題。
3、加大校園網建設
學校加大校園網建設,除將現有FTP站點維護和使用好外,還要建設與互聯網相通的可以公開訪問的學校網站。同時,注重發揮校園網在教育管理和教學中的應用。
四、信息化人力資源的培訓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加大培訓的力度,建立具有信息化素養的專業能力強的技術骨干隊伍、認真負責的電教管理員隊伍和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調動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絡管理員的積極性。科學合理地解決好信息技術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認定問題,同時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績效納入教師業務考核內容。
五、信息化應用推進
學校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形成新技術、新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推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成功經驗,實現“班班通、人人會、堂堂用”的目標。
每名教師必須利用多媒體設備上課。必須保證每周上課節次為周課時總數的60%以上,每周班級利用信息化設備上課的使用率不得低于60%,組織學生填寫好使用班級多媒體使用記錄并上報學校。分管電教領導每周要對班級多媒體使用記錄進行一次使用抽查,填寫好檢查記錄表,及時將檢查結果公布。學校還要制定相關措施,對于“班
班通”設備使用的先進或落后人員進行一定的獎懲,提高教師對“班班通”設備使用的積極性。
六、推進策略
在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開展學校的各項應用實驗。學校則要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結合上級文件精神和安排以及學校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具體需求,制定推進工作計劃。
在信息化應用推進過程中,學校一定要針對學校的具體實際,在“教研組”幫助下準確定位,有重點、分層次地推進工作。
七、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信息化建設工程領導小組。
組 長:李良海
副組長:曾 琪 盧 勇
組 員:朱志剛 王勝俊 何修雙 畢成學 劉 杰 鄭明燈 為建立健全全面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明確曾琪同志專人負責信息化建設具體工作,實行包保責任制,確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推進計劃。
根據信息化應用推進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與發展規劃,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信息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召開動員會。
3、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檢查評估、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石首市東方中學
2017年9月2日
【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相關文章:
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11-23
信息化建設的方案11-23
信息化建設方案03-23
加快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11-24
信息化建設方案【精】10-23
2023信息化建設方案09-08
縣信息化建設方案11-23
信息化建設活動方案11-23
林業信息化建設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