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

時間:2023-06-05 23:20:39 文化建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

為全面提升我校辦學品位,突出辦學特色,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校本課程《經典誦讀》為特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領域,規范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努力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二、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學校領導班子、全體班主任

三、整體要求

1、根據學校實際,結合時代特點和形勢需要,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使廣大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整體素質。

2、校園文化建設要堅持繼承與發展的原則,精心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明顯,做到硬化、凈化、美化、文化,各個場所布置個性鮮明,符合特點,能使用規范字,體現濃厚的學校文化底蘊和辦學特色。

3、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傳統中挖掘新意,通過新事物來領悟傳統文化,用融合的手段來為校園文化注入生機與活力。

四、具體措施

(一)環境建設

1、做好綠化、美化環境工作。針對校園實際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花壇缽花為輔,適當設置景點,做到點面結合,使校園成為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場所。定期對全校花草、樹木進行修剪、養護。

2、勞動實踐基地劃分成四塊,鋪設方磚小路,平整土地;安裝柵欄,做植物介紹牌和班牌;種植適合本季節的植物,做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3、對教室、辦公室、功能教室、活動室內部設施進行全面的檢修或升級。對各功能室實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壞與平常工作量進行掛鉤,為教工各項文娛活動提供舒適的外部環境。

4、適當設置人文景觀,充分利用教室內外墻壁的宣傳作用。在學校設置體現公民道德規范、職業道德要求、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目標、人文精神培養、終身發展需要等內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語錄牌和匾牌。

5、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增設宣傳櫥窗、黑板報、布告欄等,展示學校活動、通知等。

6、校門外側設立安全文化宣傳牌及相關制度,校門內側設有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安全法制宣傳欄。

7、文化長廊展現特色。東側樓道墻面設有安全法制教育宣傳畫,西側樓道設有植物與生活相關圖片文字資料,走廊兩側設有“園丁譜、值周欄、公示欄、特色作業、師生書畫作品展、手工制作、班隊活動”等板塊;教學樓走廊上梁有名言警句及溫馨提示。

8、廁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關注的場所,除了凈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應的地方寫上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的文字,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貼近方便,貼近文明”,“不能隨處小便,不能小處隨便”等標語,外墻有明顯標志,內墻面有溫

馨的提示。

(二)文化氛圍:1、充分發揮校園網站、黑板報、廣播站、校報和宣傳櫥窗的主陣地作用,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健康向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2、本著“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宗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學生課外活動。

3、舉辦校園藝術節、科技創新活動月、青年教師才藝大賽、專題講座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

4、開各種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

5、開辦象棋、舞蹈興趣班。

(三)道德規范:

1、加強禮儀教育。

2、加強形勢教育,增強正義感。

3、開展敬業教育,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思想。

4、開展與社區服務共建實踐活動。

5、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教育。

中心小學

2011年2月15日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 [篇2]

為了貫徹執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7-2020年),根據《武漢市“教育文化建設年”主題活動工作方案》的總體安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后,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空間,培育各具特色的學校文化,結合學校實際,特制訂市小學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文化建設展示活動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按照國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創建培育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相結合,著力構建科學民主、積極向上、特色鮮明、內涵豐富、追求卓越的現代學校文化,引領學校沿著“特色發展——品牌建設——教育現代化”方向前進,推動學校內涵發展、品質發展、和諧發展。

二、 活動原則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實施學校文化建設,要遵循教育規律,體現學校文化的教育特點和實質。要整體規劃構建,全體參與,突出學校文化的系統性、人文性、教育性、特色性、校本性,要充分結合學校實際,貼近學生思想與生活,提高文化建設的實效性。辦好學校文化建設展示活動,提升學校辦學思想、辦學品位、環境育人、文化育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教師專業成長,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三、 活動目標

以市小學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文化建設展示活動為契機,深入挖掘學校自身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完善具有個性特色的辦學思想體系,確定以教育質量為生命線的師生共同的核心價值追求,形成民主科學的管理制度,優良健康的行為規范,優美典雅的學校環境,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品質、品牌價值,促進學校優質發展。

四、 活動內容

此次展示活動充分反映學校素質教育特色與成果,采用多樣方式和豐富的形式,展示學校文化建設的風貌,從“理念文化、課程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四個方面進行展示,體現學校文化內涵,凸顯人文情感 ,本著“分享文化、充分交流、共同提升”的活動原則,促進學校可持續地發展。

1、 理念文化:體現出學校核心價值觀、辦學思想和師生群體意識。包括辦學理念、辦學追求、辦學策略、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特色、校徽、校歌等。

2、 課程文化:從制定校本整體計劃,實施方案、培訓目標、原則、機構、內容、形式、課程、專題、開發、合作、探究、編輯、實踐反思、集體備課、自主備課、集體磨課、總結反思、激勵機制、規范教學的系列形成文化。——“有效德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3、 行為文化:體現全校師生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特點。從學校的“運動文化,體藝特色”之中看全體師生的精神風貌、精神狀態等。

4、 環境文化: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作用。體現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寧靜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從地面到墻壁,從設施到空間,構成一本校園環境文化“主體教科書”,讓每一堵墻會說話,讓每一棵花草能傳情,讓每一幅圖畫能會意。使整個校園沐浴著環境育人的理念之中。

五、 活動形式及責任處室

參加此次展示活動對象為全體師生,分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展示。

1、禮儀展示:禮儀隊員常規性地活躍在校園的五支小分隊:“小衛士”、“小讀者”、“小志愿者”、“小推普員”、“小啄木鳥”體現學生文雅。(責任處室:少先隊大隊部)

2、資料展示:?學校文化建設集錦?學校校本文化?含“有效德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責任處室:辦公室、政教處)

3、視頻展示:制作反映學校文化建設的宣傳片視頻。(責任處室:辦公室、政教處)

4、匯報展示:

?運動文化、體藝特色(全校師生)

?跆拳道表演:“相信自己”(校跆拳道隊)

?教師沙龍:“校園文化論壇”(教師6人)

5、校園巡視:考察校容校貌、人文環境和諧校園文化等。

(責任處室:教務處、總務處)

六、 活動時間:

2017年6月12日

七、 推進策略

1、通過市小學素質特色學校文化建設展示活動,凝聚全校師生智慧、群策群力。投入全身心的力量,抓住機遇、爭取此次活動圓滿、精彩。

2、多方聽取、吸收兄弟學校展示經驗和文化建設具有特色的舉措、成果、當好東道主。特別是把邾城街四所寄宿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合力,充分展示具有農村寄宿制學校文化特色的魅力。

3、虛心學習和聽取聘請專家、學者的意見,廣納群賢,借助專家的親自指點,領導的點評,把此次展示活動推上更高的水平。

八、 具體辦法

1、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

在教育局、教育總支的直接領導下、成立學校文化建設展示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張紅兵  章建明

副組長:王新剛  鄭陽春 潘莉  夏偉

成員:段淑純  李桃紅  陶翠平  肖冰  桂陽  

趙延啟  姜月英  王雙全  陶興勝

2、強化各塊責任,制定落實方案

在學校文化建設展示方案和基礎上,各處室認真組織學習,明確各塊的責任,對各塊的具體工作、責任到人,制訂詳細的落實方案,抓緊時間,認真組織落實。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統籌規劃設計,精心準備籌辦。

在區教育的領導下,爭取最大的支持,全面整體規劃,設計校園文化建設,凸顯我校“校本文化 、運動文化、農村寄宿制文化”的特色,學校將此次展示活動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制訂展示具體時間表,逐步落實到位。

4、豐富文化生活,陶冶師生情操。

強化興趣社團,文化素養的指導和訓練,提升師生綜合素質,充分展示章林人的精神風貌和“蒙以養正、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 [篇3]

一、“耕讀文化”的目的及意義

學校文化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基石,是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教育觀念、辦學品位和特色追求的積累與總和,是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堅實基礎。因此,將學校文化建設作為發展戰略,可以提升學校的執行力和創造力,促進學校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率先發展。“耕讀文化”特色的創建,學校立足農村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內抓質量外塑形象,以“走廊文化、班級文化、制度文化”建設為載體美化校園,以主題活動和系列評比凸顯田園耕讀文化特色,秀美的田園風光和濃厚的校園文化相互輝映,為將我校打造成寧河一流現代化特色學校而不懈努力。

岳龍鎮,是瀕臨渤海、京津一帶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天津市寧河縣所轄屬的一個小鎮,地處京、津、唐三角地帶,距天津新港65公里,距唐山市30公里,距北京160多公里。全鎮擁有1.5萬多人口,67.8平方公里的區域面積,4.7萬多畝耕地,土地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且無污染源。近幾年來岳龍鎮的農業不斷騰飛,糧、棉、油、菜、果全面發展,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非常適合綜合養殖開發。隨著改革、開放、搞活的深入發展,依靠交通、地理、資源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京、津、唐等大城市的支持,岳龍鎮的工業也和農業一樣,出現令人振奮的、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岳會小學校舍便坐落在這如詩如畫的田園美景之中,這樣的布局體現了“耕”和“讀”的完美組合與深切交融。開展“耕讀文化”特色的創建,不僅有利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開發校本課程,進一步拓寬辦學思路,突出辦學思想,形成辦學特色,而且對于傳承歷史文化、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等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耕讀文化”的構想

耕讀是一種文化品位,這正是“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揚雄《法言·學行》),“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被融入讀書的精神和旨趣之中。

1、耕讀文化的根源。

在中國歷史上,耕讀精神反映的是中國文化士人內心對恬淡人生的向往與踐行,是一種修君子之身、養浩然之氣的過程。尤其是在社會變革之際,耕讀正是借以養其浩然之氣、保持人生氣節的一種生活方式,諸如諸葛亮躬耕于南陽、陶淵明種豆于南山、王夫之隱于湘鄉即是如此。更多的耕讀者是對傳統的家國天下理想的一種具體踐行,徐霞客跋涉于荒山野嶺,顧炎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等,正是耕讀文化的自然延伸。

2、耕讀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

耕讀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最具歷史淵源、影響最為廣泛深遠的傳統文化。新中國成立后,傳統的耕讀文化又得到了新發展,由于當時形勢的需要,學校提倡“勤工儉學”,課程設置有農業課、勞動課;學校開辟小農場,辦工廠;學生割草、拾糞、積肥、造田、興修水利,支持農業生產。但由于學生過多的參與了生產勞動,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從歷史的教訓中我們深刻體會到,耕讀文化在學校教育中不能過多地體現在簡單的耕作和勞動上,而是應該“學以致用”、“勞逸結合”,除了勞作外,還應融入更多的教育活動,如:陽光體育運動2+1、興趣小組活動、社團活動、經典誦讀活動等等,在學習中活動,在活動中創新,在創新中學習。這將成為我校開展耕讀文化建設活動的基本思路。

3、“耕讀文化”的的創建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岳龍鎮的經濟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耕讀文化”的內涵也發生了巨變。“耕”作為一種獲得經濟基礎的生活方式,不僅僅局限于糧食和蔬菜種植,還可以種植果樹、藥材、花卉、盆景,飼養魚類、家禽,修理、烹飪等多種行業;“讀”的內容除了大綱規定的書本知識外,還包括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名著、科普讀物等等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書籍。學校開展“耕讀文化”特色創建活動,“耕”主要是讓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和各種教育活動,獲得一定的勞動技能、運動技能和實踐技能;“讀”是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正順應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更好地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服務。當前我校將要開展的“耕讀文化”跟古代的耕讀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追求的“耕”不是隱士的象征性的耕,也不是現在使學生獲得生活的經濟基礎;我們追求的“讀”不是為了仕途,也不是為了成為隱者,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各項基本技能。我們的“耕讀文化”,既要延續學校傳統的文化特色活動,又要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勞動人民勤勞與樸實的美德,使我校的特色創建活動開展得更細致、更深入。

三、“耕讀文化”創建的目標

愿景:創建一所帶有濃厚的“耕讀文化”氣息的農村現代化小學。

使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實踐勞動,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外閱讀,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

近期目標:

1、營造一個帶有濃厚的“耕讀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使學生能時時刻刻得到文化的感染與浸潤。

2、在校園內建立一個“耕讀文化”勞動實踐基地并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與勞作,讓學生認識并學會使用勞動工具,認識蔬菜、水果、花卉的品種,了解它們的生長過程,掌握一定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3、以“陽光體育運動2+1”為支撐,依靠“一人一繩、一人一毽”,強健學生體魄、歷練學生意志、修煉學生品行。

4、成立教師讀書會,探討教育教學理論并開展“耕讀文化“理論研究開展學生讀書節活動,了解家鄉文化和人文歷史,;學生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特長,使學生對藝術的美具有一定的鑒賞力和創造力,特別是對家鄉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名人佳作能進行挖掘、欣賞。

5、舉辦一系列以“耕讀文化”為主題的學生運動會(除草比賽、抗旱提水保苗賽跑、推輪胎、獨輪車賽跑、農作物采摘比賽等),在各項活動中體驗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耕讀文化”實施步驟

1、成立“耕讀文化“特色創建領導小組。

組 長:徐樹旺              

副組長:王世永

成 員:張慶才 梁樹奎 王長秋 各班主任

2、建立 “耕讀文化”特色創建學校社團組織機構。

執行組長:王世永

成   員:各興趣小組指導師 各班主任

社   團:參加勞動基地的班級和各個興趣小組

五、 “耕讀文化”特色創建活動的具體措施

將活動滲透到學校管理、學校課程、學校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中去,通過以“耕讀文化”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形式:如講座、耕種、菜園實驗、班隊課、讀書節、興趣小組活動、勞動技能培訓、陽光體育運動2+1考核……挖掘家鄉的歷史和人文文化,認識到家鄉文化更深的底蘊,從而引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的情感源泉,形成正確的宣傳、發展和建設家鄉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責任心,更好地為合理開發和利用家鄉的文化資源服務。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在每位學生心中樹立起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遠大理想,把對家鄉的熱愛轉化為師生們的自覺行為。

1、以特色中隊建設為載體,改善校園文化建設

“耕讀文化”特色創建活動的實施,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以特色中隊建設為載體(特色中隊標志即班級品牌“代號”反映不同班級的個性),以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為宗旨,以中隊、小隊活動為單位,以勞動實踐和興趣發展為途徑,以發展學生個性、展現自我為目標。對一、二、三年級實施以“耕讀文化”為主題的讀寫、宣傳、知識比賽為主,以勞動實踐和運動技能2+1訓練為輔,四、五、六年級以知識講座、人文文化的體驗和熏陶、讀書節、展示、技能競賽為主,以勞動實踐基地耕種和運動技能2+1為輔。學生通過自身參與,讓他們用自己的思想、眼光、行動來詮釋“耕讀文化“獨特的內涵,從而提高熱愛家鄉意識。為此,我們將營造一個帶有濃厚的農村耕讀文化氣息的、和諧健康的農村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使學生能時時刻刻得到農村文化的感染與浸潤。對于學校原有的蘊含布置的予以保留,避免重復浪費。同時對本地鄉土耕讀文化資源進行開發,促使環境文化氛圍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創建“耕讀文化”勞動基地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采取途徑是自己動手建設一塊勞動基地。以四到六年級學生為主,開展耕種勞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在收獲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在發現中感悟勞動的真諦。

(1)四年級以上各班聘請勞動基地技能指導老師,盡量利用家長資源,或聘請鎮農校教師指導。

(2)利用網絡、書籍或向指導老師學習,了解蔬菜、花卉等的生長知識及種植、管理技術。

(3)實踐活動,通過指導老師的示范,學會使用勞動工具,學會蔬菜、花卉的種植和管理技能。

(4)勞動成果分享會

(5)撰寫觀察日記,總結交流種植經驗和心得體會。

3、成立教師讀書會

教師積極自愿報名,成員推薦優秀教育著作,每學期1~2冊左右,會員有做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每學年舉行1~2次讀書會活動,會員輪流發言,相互探討交流,并開展農村耕讀文化理論研究。

4、組織相關的競賽活動。以學校藝術節為契機,舉行經典誦讀、美術、書法比賽,舉行聲樂、合唱等比賽,作品力求突顯農村耕讀文化的人文風貌。

5、舉行讀書節活動,以“耕讀文化“為主旨,以謳歌農村勞動人民勤勞、智樸的精神風貌為主題。

6、舉行“耕讀文化”活動成果展示。

(1)舉行以“耕讀文化”活動為主題的慶祝“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活動。

(2)展示,對本學期創建耕讀文化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各班、各專題活動板塊有介紹。

7、學校對各班創建耕讀文化活動工作進行考核評價

各班創建耕讀文化活動工作要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考核結果將與班級評優評先及班主任評估掛鉤。

六、具體活動安排:(預設)

第一階段(2017年3月——4月底)宣傳發動、制定方案

1、制訂《“耕讀文化”特色建設實施方案》

2、召開校務會議、全體教師會議、學校動員大會,進行宣傳活動

3、校內勞動基地落實、啟用,簡單耕種開始。

4、結合“耕讀文化”活動,舉辦活動開展宣傳及講座。

5、組織全體班主任學習耕種知識。

6、組織教師讀書會。

7、“耕讀文化”主題讀書節系列活動啟動。

第二階段(2017年5月——12月)有效推進,注重落實

1、慶“五一”以勞動為主題班刊評比、班容布置評比

2、豐富學校大課間活動,組織“一人一繩、一人一毽”比賽活動。

3、成立學校部分社團和興趣小組。

4、校園文化布置和走廊、班級班容、班牌、樓梯、花壇等場地文化布置

5、籌建農俗文化展示區、耕讀文化長廊。

6、舉行“耕讀文化” 勞動知識競賽活動。

7、“ 田園”紅領巾廣播站啟用。

第三階段(2017年1月——12月)初步形成,穩步提高

1、繼續勞動基地耕種活動

2、舉辦了以發揚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學生運動會,

3、組織學生宣傳、調查等活動。

4、“6.5”世界環境日活動

5、讀書節成果展示匯報活動(經典誦讀)

6、舉辦“耕讀文化”讀書征文大獎賽活動

7、舉辦“耕讀文化”主題匯演活動(六一兒童節)

8、耕讀知識講座,舉行“耕讀文化”主題手抄報比賽

9、“耕讀文化”主題班隊課活動

10、“耕讀文化”主題繪畫比賽。

11、評選“耕讀文化”勞動優秀班級、個人以及讀好書活動優秀班級、個人

12、活動小結并舉行成果展示。

七、保障措施和經費預算

1、制度保障

各勞動基地分班由班主任負責開展活動,其他各項活動由學校領導小組分工負責。

2、2017年創建經費預算

(1)耕讀文化長廊建設預算15000元;

(2)勞動工具等,預算開支共600元;

(3)勞動基地購買種子、肥料等,預算每班開支100元,9個班級共900元;

(4)教師讀書會,預算開支900元;

本年度預算開支17400萬元。為更好地開展農村文化“耕讀文化”活動,使我校的文化特色學校創建活動得以順利實施,學校將全力予以經費支持。

岳會小學德育處

【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班級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11-23

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實施方案11-23

校園文化建設具體實施方案11-24

特色文化建設方案11-23

班級文化建設具體方案11-23

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方案09-26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11-23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方案11-24

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方案(通用12篇)03-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阿图什市| 宁德市| 福建省| 神木县| 安化县| 恩平市| 大冶市| 文安县| 阿城市| 双鸭山市| 海宁市| 交城县| 泰来县| 富顺县| 新和县| 成武县| 鹤壁市| 奇台县| 乌拉特后旗| 思南县| 泾源县| 青河县| 汉阴县| 许昌市| 应城市| 邻水| 新民市| 晋江市| 文水县| 旬阳县| 龙山县| 江西省| 南京市| 依兰县| 牙克石市| 双柏县| 天峨县| 阿拉善左旗| 宁远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