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文綜備考總結
一、月考1試題設計與考后分析:主要從以下四個參數來考量
1、樹立信心。預測平均分62分,實際為67分,與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平均分(67.3)、優秀率(0.24)和及格率(0.72)都比較吻合,但比近三年廣一模的平均分(約55分)高10多分,今后試題難度、效度應當要加強。本次月考難度與高考相當,尤其是主觀題,學生得分比預計的要好,主要是由于考試范圍比較窄、分卷考試時間比較有把握、考查的重要知識點都是最近反復訓練的,學生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2、集體備課及練習的落實。教研組每位老師都能夠按照集體備課的要求,充分展現自己的能量,落實到位,訓練有針對性,并不斷實踐探索復習課、講評課的課堂模式,整體教學效果比較好。
3、反饋矯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教授認為:在制約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反饋矯正”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是最大的。月考1試題中約有30分是平時訓練錯的較多,進行變式訓練,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反饋矯正,有小部分班級丟分還是比較嚴重。
4、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學生。約有10分的題目是考查上學期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自主復習,通過測試發現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被動學習。這也可能是制約我校學生廣一模后學生成績提高的因素,由于不能很好很有效地安排沖刺階段的學習時間,學生的后進不足、暴發力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二、深入貫徹落實備考組的幾項重點工作
1、集體備課與同步訓練等相關作業的安排與落實。在實施“個人—集體—個人”三輪備課過程中,個人提前備課環節做得不錯,但是對學情、對高考要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鉆研的還不夠深。教研組應依據學生學情和高三復習的不同階段,通過(讀、問、寫、練)課前讀、課前提問、主觀題必背知識默寫、易錯知識即時練等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習政治的潛能。教師補充少量的學習材料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成效,如“高考關注點及主觀題答題必背內容系列”、“ 文綜政治常考題型專項訓練系列”等。
2、基于學校提出的有效教學必然要求教師的教要有針對性。
①教師做到“三不教”,即凡學生自己看書能懂,不教;凡看書不懂凡自己想想能弄懂,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經過學生之間討論能懂,也不教。
②教的要求,不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毛病。
③教的方式都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要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則要更正。
3、規范答題習慣的培養。通過對練習的講評來輻射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題型歸納和有針對性訓練,做到做一題會一類型的題,做一題會幾個考點。繼續采取隔周周六用一節課的時間,安排1-2個規范作答的內容,即典型題型專項訓練和講解。并在平時限時訓練、周測中進行考查,通過反復訓練提升每一類試題的解題能力,達到對重點主干知識和典型題型掌握和運用的目的。
4、通過個性化方式優化不穩定的目標生和臨界生輔導的效益。
①“記不住”——幫助臨界生提高記憶效率,根據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曲線所揭示的規律,新學習的材料一定要求臨界生注意及時復習,至少要在當天加以復習,以減緩遺忘的進程。
②“答不好”——指導臨界生記筆記,特別要歸納整理老師解題方法的指導,向細心、規范、基礎要分數。
③“不會答”——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都不會。強調臨界生要吃透課本,要求臨界生研究目錄,通過目錄,可以把每個章節的知識脈絡理清,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然后逐步回憶每個部分的具體內容。
5、月考1后的幾點感悟:
①通過題型專項訓練解題技巧,強化和重視課堂板書設計養成學生規范答題的習慣。
②通過高考關注點及主觀題答題必背內容,構建和生成宏觀知識體系提升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③通過周末作業和月考滾動考查前面復習的內容,常研近三年廣東高考考點分布和動態提高復習備考的整體效益。
④通過主備老師提前3天上傳課件(包括個人備課補充的所有內容),集體備課主要花時間研究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主要研討如何講,講這些內容要注意什么,如何通過抓住關鍵點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等。
⑤集中力量解決兩個問題:基礎不扎實和答題不規范。下次月考后要通過實例來分析自己所教學生在這兩個方面改進的情況或取得進步的地方。
【高三文綜備考總結】相關文章:
高三文綜備考總結03-13
高三文綜備考經驗總結03-13
高三文綜組備考計劃03-13
高考文綜的備考技巧06-22
高考文綜備考技巧02-20
高考文綜備考經驗總結03-13
2017高考文綜備考訣竅02-25
文綜備考的注意事項07-04
文綜首輪復習備考的方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