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4 03:11:56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

2012年8月16日,我按照學院安排,來到撫州市廣昌縣甘竹鎮,調查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實際情況。我們的調查采取數據收集、會議匯報與個別訪談的形式開展。全面建設小康的概念一直在發展,我們調查的時間有限,只初步了大概情況:廣昌縣全面小康建設現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并以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探討了解決此困難標本兼治的辦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

一、當地基本狀況

廣昌縣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東鄰福建省建寧縣,南接石城縣,西連寧都縣,北毗南豐縣。居贛、閩、粵之交通要沖。是撫州市的南大門,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的發源地。甘竹鎮地處廣昌北端,沿撫河溯源而上,是撫河源頭盱江的第一鎮,故有“盱源首鎮”之稱。全鎮國土面積114平方公里,有耕地23000畝,山地80000畝。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4700人。

該鎮以特色農業產業比較明顯,烤煙種植規模已達4018畝,產值600多萬元;果業以南豐蜜桔為主,有7000余畝的規模;食用菌以茶薪菇為主,有1300萬筒的規模;糧食、白蓮作物作為傳統產業,其種植比較穩定,分別是18000畝和4000畝左右。工業以香扇加工業為支柱,有大小加工企業(作坊)200多家,從業人數4000多人,產品出口西班牙、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產值8000萬元。其原材料主要是雜木,均來自于縣外。

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進程的主要特點

1.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11年,廣昌縣第一產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1%。糧食全年總產量達10.04萬噸;肉類總產量0.54萬噸,增長

5.5%;水產品產量0.41萬噸,有一定增長。農業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45元,增長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2%,增幅創近30年來的新高。

2.民生工程扎實推進。近年來,廣昌縣加大了對農村衛生、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到達全覆蓋,開展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1

縣工作,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合理設置繳費檔次和繳費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養老覆蓋率有大幅提高。2011年,廣昌縣農村社會事業全面建設小康從農村社會發展的四項具體指標來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實現程度為100%,達到了全面小康標準;農村養老覆蓋率達到27%,比上年大幅增長。

3.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隨著收入增加,農民物質消費全面提升,居住環境明顯改善,醫療衛生消費有大幅增加,交通通訊、文教娛樂、休閑旅游、保健等消費快速增長。2011年,廣昌縣農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2693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增長32%。其中,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為187元,保持了穩定;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229元,比上年大幅增加;人均家庭設備、用品消費支出為155元,比上年增長43%;人均交通通訊支出為299元,比上年增長48%;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為145元,比上年增長74%。農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使用水沖式廁所的農戶數達到42%,增加了17%;飲用自來水的農戶數達到56%,增加了15%,戶外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農戶上升11.7%。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向高層次發展,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消費方式和結構更加現代化,居住環境更加美好,向全面建設小康邁進了一大步。

三、農村小康進程中的問題和難點

近年來農村小康進程加速推進,但面臨不少問題與挑戰。

1.農民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按照全面小康的標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應達6000元以上,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18項指標中,農民收入水平是權重最大的指標。而廣昌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保持穩步增長的勢態,但絕對水平較低,2011年廣昌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47元,扣除價格因素僅為3282元,離實現小康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廣昌縣支柱產業為特色農業和香扇產業,受經濟影響較大,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力有限。

2.農民生活質量改善仍然滯后。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六大類指標中,農民生活質量占23%的權重。而廣昌縣農民恩格爾系數長期在50%以上,2011年廣昌縣農村恩格爾系數為51%下降緩慢。雖然農村居民最近幾年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和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有較大提高,但是2011年占生活消費總支出比重為5.9%和6.1%,農民 2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文化娛樂支出比重更低,不足1%,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亟待加強。農民居住質量也有待提高,還有58%的農村居民使用旱廁,飲用井水的農戶高達42%,部分農村居民戶外路面是沙土、石板路,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3.農村勞動力素質急需提高。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體系中,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僅次于農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標,占有12%的權重。廣昌縣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長期保持在7.2年,只相當于初中二年級水平, 2011年的住戶調查顯示,廣昌縣農村勞動力中39%為小學水平,40%為初中水平,10.9%為高中水平,中專及以上僅占5.8%。從這幾年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情況來來看,人口素質的提高較為緩慢,一是農村老齡化程度加快,據2011年住戶調查數據計算,廣昌縣60歲以上老年人占農村總人口比重達到10.6%,已經超過人口老齡化10%警戒線;二是農村較高文化素質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三是農民工子女輟學現象仍然存在。以上幾大因素制約農村人口素質提升,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瓶頸。

4.農村社會保障事業起步較晚,標準不高。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廣昌縣政府加大了對農村衛生、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到達全覆蓋,高度重視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大力推廣實行農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但目前僅27%的人參與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發展的短板。要達到60%的覆蓋率,仍需要大量的行政推動、政府投入和宣傳引導工作。

四、進一步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的建議

1.全面構造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建設是確保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實現的基礎。要加強科學發展,從生產與經營、政策與科技、農民與政府多方面努力形成促進農民增收的合力。一是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支持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特色和優勢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綜合項目;二是要積極利用好省外和省內勞務市場資源,促進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轉移;三是需要積極扶持與引導農民創業,增加家庭經營二、三產業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有效流動。

2.進一步促進農民生活質量提高。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要加快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居住條件,盡快使農村的人居環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應充分發揮政府導向和市場參與,建

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引導資本進入農村發展,加快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要嚴格規劃,解決農村住房、水、電,道路和排污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村莊建設雜亂無章、設施配套不齊全的現狀。進一步加大改造農村道路力度,實現村主干道路硬化、油化保障道路平整通暢;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提高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加強宣傳和引導,鼓勵農戶改善衛生條件,做好整村規劃,建設清潔、無害的生態廁所;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推廣煤氣、天然氣管道建設,探索沼氣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實施。

3.全方位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當前農村教育問題主要集中在留守兒童輟學問題和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問題。當前能接納農民工子女的私立學校存在學校少、要收費、教學質量堪憂等問題,而農村的教育水平與城市有較大差距,中、高等教育的知識結構與農村現實不符,畢業生就業形勢更為緊張,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適齡人員的高中升學率有一定下降。以上問題亟需解決,一是要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加大農村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二是要加快改革戶籍、學籍管理制度,降低農村兒童入學限制,加強教育資源均等化。三是要針對農村就業環境,編制符合農村實際的職業中專教材,加強專科學校對農村的知識培訓與就業引導。四是要以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綜合運用財政扶持政策和市場手段,多方面參與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4.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衛生設備建設,提高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使農民人人享有較好的衛生保健,加大大病保障力度,進一步方便農村小病就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加強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快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實施,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辦好養老院,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加大農村醫療資源投入,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進一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工作,逐步推廣到全省農村當中去,使得全省農村均能享受到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好處,形成個人、集體、政府共同籌資的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擴大參保覆蓋面。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肖 曦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 [篇2]

隨著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央和省市部署,我縣自2017年2月起,堅持以“二十字”方針為目標,突出“建設新村鎮、培育新產業、塑造新農民”這一主題,全面啟動示范工程建設。

以下是有關我先縣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成效及做法

我縣先后啟動了兩批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第一批確定的多個示范點到今年6月已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取得了新農村建設階段性勝利;第二批選擇的各示范村建設工程均已啟動,村莊道路、改廁、下水道等硬件建設正在推進。主要做法有:

——抓村莊規劃,繪就新農村建設宏偉藍圖。我縣先后投入大批資金,聘請省級規劃設計單位,完成全縣村莊布點規劃和示范自然村村莊建設規劃。同時,安排建設設計部門按高中低檔設計多種戶型,免費提供給鎮村和農戶選擇。另外,對有建設規劃的村鎮,要求縣土地部門必須嚴格按照建設規劃要求審批農民宅基地,沒有規劃的,在規劃編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暫緩宅基地和建房審批。

——抓凝心聚力,推進新農村示范工程建設。2017年,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第一批示范村進行以獎代補,并出臺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方案,確定縣直單位對示范村結對幫扶。對于第二批示范村,目前已有多個單位出資用于示范村建設。各示范自然村均組建了“五老”理事會,制定了理事會章程和村規民約,充分發揮了理事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理事、理財、監督”權力,突出農民主體地位,調動群眾積極性。截止目前,全縣大多數示范村都已建成水泥主干道和通戶路,清理垃圾和雜草,拆除破舊圈舍及廢棄房屋,示范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抓產業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創建國家、省、市名牌農產品以及綠色食品。二是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建設。三是加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抓和諧構建,解決新農村建設民生問題。一是實施村村通工程。去年建成村級水泥路數十公里。二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三是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投入大批資金,改造幾乎所有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并且新建校舍。四是加大農村衛生投入。大力投資改造和修繕多個鎮衛生院,完善農村衛生網絡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86%的農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的狀況。五是加強社會低保體系建設。提高了低保標準,發放農村特困救助資金。六是實施飲用水解困工程,解決了2萬多名群眾飲用水問題。七是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建沼氣池。八是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全力培訓,轉移勞動力,是就業轉移率達到新高。九是實施農機富民工程。全縣新增高性能聯合收割機近百臺,農機總動力大大提高,并且發放購機補貼,鼓勵人民機器耕作。十是實施村村通廣播工程。投入大批資金,用于村村通廣播工程建設。 ——抓鄉風文明,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引導人、教育人、感化人。與此同時,本著“政府倡導、社會支持、農民自辦”的原則,將民間藝人組織起來,精心培育一支支生在鄉土、長在鄉土、服務鄉親的文藝演出隊伍,發展業余劇團。大力興建村級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建設農村文體活動室,建設農民科技書屋,每個書屋配備數以千計科技書籍和一臺電腦。

二、問題和不足

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試點村的面貌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誤區。一方面,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少數地方領導干部沒有拿出足夠精力來研究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無論從理論學習上、政策研究上,還是實踐探索上,都缺少實際行動,表面的東西多,實際推進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沒譜。同時,少數鎮、村干部因對建設新農村認識模糊,遇到資金等困難時就產生畏難情緒,缺少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另一方面,農民主體作用沒有真正發揮。有的示范村群眾認為建設新農村是政府的事,認識不到自己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對一些惠及自身的項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問題,不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投工投勞,等靠要思想嚴重,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意識沒有樹立起來,出現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

二是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盡管我縣已建立了“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助”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但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龐大工程,這些資金還遠不能滿足教育、文化、衛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設需求。與此同時,一些幫扶單位或因客觀自身財力有限,或因主觀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截止目前,全縣第二批示范工程縣直幫扶單位中,只有極少數單位幫扶資金到位。

三是農民素質普遍不高。當前,我縣大多數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都把重點放在了“村容整潔”上,而對“村風文明”投入甚少,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一方面,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不足,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四是長效機制難建立。村莊整治建設層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公共設施如何管理維護、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問題,也必須建立一整套長效機制來管理。雖然我縣在實踐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機制,但還是初步的,不夠完善,還必須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深入推進的長效機制。

五是發展生產辦法不多。我縣農業總體上看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中,只是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

三、對策與措施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復雜性,穩步推進,又要有只爭朝夕、迎難而上的開拓精神。如何抓好新農村建設,我認為需要把握關鍵、突出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要更加注重思想觀念的更新。新農村建設主導是政府,主體是農民。針對當前部分干部、群眾在認識上的誤區,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鼓勵群眾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創新。在示范工程中,要繼續堅持“三清三改三整頓”,但在方法上,要采取“捆-綁式”的“組合拳”,把群眾意愿與政府引導有機統一起來。比如把改路與“三清三整頓”捆-綁,把改水與改廁捆-綁,等等。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勢而為,不搞大拆大建。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過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更加注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把農民固定在農村,固定在土地上,新農村建設必須與發展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讓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有效之路。要加大城鎮發展和經營的力度,積極創新摸索土地置換等手段和方式,結合推進村民與居民的無差異待遇,出臺促進政策,積極推進失地農民保險,解決農民進城后顧之憂等政策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四要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設。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盼望實事入手,認真抓好省、市確定的各項民生工程的落實,使民生工程與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相得益彰。要繼續加大村村通工程實施力度,大力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開展城鄉學校“結對發展”活動,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全面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要鞏固和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覆蓋面,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要繼續推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五要更加注重生產發展。要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壯大主導產業,突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之路,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高效種養殖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強化產業支撐,增強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和支持農戶大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企業與農民采取多種形式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擴大規模、優化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六要更加注重新型農民的培育。要通過“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示范村群眾;通過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現代新型農民,不僅是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生產經營型能手,更要是具體現代科學生活觀念和衛生習慣的人,否則,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有可能是曇花一現。因此,要繼續組織開展“文明進村、新風入戶”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力爭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和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素質,推進農村全面進步。

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產業發展上要有長期考慮,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開展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職能部門上下聯動的方式,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24

農村道路建設調研報告11-24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11-24

調研報告 農村建設11-24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0-15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1-31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推薦11-24

2018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24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石棉县| 丰都县| 化州市| 呈贡县| 尚义县| 大方县| 多伦县| 枣庄市| 彩票| 灵璧县| 青海省| 海城市| 开封县| 大竹县| 伽师县| 诸暨市| 兖州市| 吉木乃县| 个旧市| 攀枝花市| 时尚| 三河市| 建平县| 进贤县| 无棣县| 邵东县| 兴业县| 崇州市| 兖州市| 龙游县| 大安市| 延寿县| 徐汇区| 岗巴县| 宝鸡市| 新安县| 潍坊市| 滦平县| 重庆市|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