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
按照鎮黨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為指導,緊緊圍繞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結合自身分管和駐村等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通過深入農戶了解、組織村社干部座談、相上級業務部門及技術人員咨詢等形式,對我鎮農村能源工作沼氣池建設項目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就如何科學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充分發揮沼氣池建設項目效益淺談幾點自己不成熟的意見,不妥之處,謹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分析全鎮沼氣池建設項目實施現狀
近幾年來我鎮以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為主線,以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為重點,以推廣“三沼”綜合利用技術為手段,以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為動力,大力推進農村沼氣池項目建設,截止目前,我鎮現有沼氣池***眼(其中,***村***眼,***村***眼),戶均達到***%,其中完成“一池三改”的***戶,配套完成青貯氨化池***眼,新修圈舍***座,我鎮清潔能源建設工作初見成效。同時,在對全鎮***個村地理位臵、海拔高度等自然條件和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及群眾自身素質等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沼氣池修建標準和條
件,本人認為***等村比較適宜沼氣池建設,應予以大力推廣。
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鎮的沼氣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一些農村基層干部和群眾對沼氣建設的意義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積極性。二是有些農戶有等、靠、要的思想。國家給扶持就建,不給就不愿建,給少了也不愿建,沒有認識到沼氣建設關系到自己的衛生環境、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提高。三是部分農戶對沼氣的認識僅限于解決點燈做飯,而對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改善農產品質量等方面發揮的綜合效益缺乏認識
(二)客觀條件受限制。一是近幾年農村許多家庭不再搞家庭養殖,沼氣原料不能自給;二是由于絕大多數農村男勞力進城務工,留守的老、幼、婦沒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管理沼氣。我鎮的沼氣池建設有兩個建池高峰,一是春天年后男的尚未外出,一是秋天以后打工的回來,直接反映了這個問題。經調查,許多留守的婦女覺得備料出料太麻煩,不如用煤氣、電來得省事,因此積極性不高。三是我鎮經濟貿易發達,鐵路、公路交通條件便利,中片大部分村雖然地處川區具備較好的建池條件,但是由于當地群眾經濟狀況和生活條件較好,已用上使用更加方便的電磁爐和液化汽,對修建
沼氣池積極興不高。
(三)建設模式較單一。我鎮的沼氣池建設主要集中在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項目上,而學校、賓館、醫院、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各種大中型養殖基地沼氣建設滯后,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緩慢。目前我鎮的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共發展規模飼養場***個,其中存欄***頭以上的豬場***個,***只以上的羊場***個,***只以上的雞場***個,奶牛場(戶)***個,這些養殖場多數集中在居民聚焦區或靠近水源的地方,污水糞便直接排放,嚴重污染了農田、水源,給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例如:***
(四)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農村沼氣池的數量不斷增加,而服務人員卻非常有限,導致沼氣建設的后續服務嚴重滯后。沼氣池出現不產氣、漏水、漏液等現象后,農戶個人不會維修,請專業人員維修麻煩,維修成本也較高,后來就干脆棄之不用了。例如:***村,建池時間比較早,技術水平有限,建好的沼氣池不能產氣,引發了一些群眾對沼氣技術的不信任,也影響了周邊村莊群眾的建池熱情。***村沼氣發展早,規模大,大多數農戶都有,因早幾年的建池技術已落后,夏天沼氣用不完,沼液外溢,味道難聞。目前已有更新的建池技術,可以防止沼液外溢,但需對技術人員進行再培訓,相應又出現培訓費用負擔問題。
三、建議采取的措施和辦法
(一)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首先要培樹一
批沼氣池建設質量高、效益好、功能全、設施完善的示范村示范戶。充分利用廣播、標語、發放資料、組織學習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讓農民充分了解到沼氣建設的綜合效益、國家扶持的優惠政策以及沼氣的使用、維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術,使農民自覺自愿地建上沼氣池,正常持續地用好沼氣池。同時,要求當地駐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帶頭建沼氣池,然后在村學校、村衛生室、小賣鋪等公共場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建沼氣池,農戶翻蓋新房時連沼氣池建設一步到位,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鎮農村沼氣建設的縱深發展。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合理規劃布局,創新思路建設。一是針對我鎮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自然條件和群眾素質差距較大的實際情況,在年未制定建設規劃和年初確定建設任務時,要結合各村當地情況有所側重和傾斜,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全年沼氣池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而且可以在全鎮,甚至全縣范圍內樹立沼氣池建設示范村社,起到以點促面的效果。例如:可以向***村傾斜。二是適時推動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針對我鎮規模化養殖場和農副產品加工廠較多的實際情況,動員和要求他們修建統一規劃、設計,高標準、高質量的中型沼氣,(例如:***)不但減少了養殖場和加工廠的污水、禽畜糞便亂排放污染環境的問題,而且增加了清潔能源的利用率,緩解了在居民聚焦區的養殖場和農副產品加工廠同周邊群眾的矛盾,促進了和諧鄉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三)豐富建設模式,提高綜合效益。只有顯著的效益才
是保證沼氣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要跳出就沼氣論沼氣的傳統思路,以建設生態家園的思路來定位沼氣,引導發展沼氣。沼液具有很強的殺蟲效果,可謂“生態農藥”。用沼液培育的水果、蔬菜產量高、品質好,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建議要把沼氣建設與設施農業建設結合起來,促進我鎮特色優勢產業和高效設施農業發展,進一步發揮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用戶檔案,健全服務體系。服務體系是保證沼氣技術在廣大農村安全使用的重要條件,沼氣池的后期維護工作解決不好將直接制約農村沼氣技術的推廣。建議由鎮、村、社三級聯動,成立農戶沼氣協會,培養專業化的沼氣施工隊伍和維修服務隊伍,及時為建池農戶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走出一條以服務促進沼氣建設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路子。要建立完整的沼氣用戶檔案,及時詳盡地了解沼氣池的建設情況、用戶的使用情況,分片管理。由協會牽頭,有組織、有計劃地舉辦各種類型的技術培訓,有針對性地進行日常管理,徹底解決廣大農戶在建池、使用方面遇到的種種困難,為建池戶提供全方位的后續管理和服務。待時機成熟可采用市場化運作,對服務的農戶合理收取一定費用,保證沼氣使用的良性發展。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 [篇2]
按照縣委的安排,縣人大棠委會副主任喬達明帶領縣人大棠委會相關工委負責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縣9個鄉鎮10余個村和農業局,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就農村沼氣項目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沼氣推廣建設進展情況
年 初,上級下達我縣今年的農村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是5394戶(池)。6月20日,全市沼氣建設觀摩會后,又調減為3510戶。我縣按照要求分三類(國債項目 村、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將任務分解到9個鄉鎮53個村。各鄉鎮在實施過程中,為了確保任務完成,以三類村為重點,將實施范圍擴大到了可能完成 任務的全部村,個別鄉鎮達到所轄行政村百分之百的覆蓋率。截至XX年年7月4日,全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870戶(據農業局統計資料),占到全縣調減后總任 務數的24.7%。
從調研情況來看,全縣農村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得到了縣、鄉各級的高度重視,呈現全面鋪開、點面整體推進的態勢,正處于攻堅階段。雖然目前工作推進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任務要求差距較大,全面完成任務尚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二、工作推進的幾個特點
全縣上下在推動沼氣建設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領導重視。從縣委、縣政府到各鄉鎮和職能部門,各級領導干部都高度重視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并將其作為行政一把手工程來抓。
2、措施扎實。縣政府決定拿出150萬元專款用于沼氣建設補貼。各鄉鎮和村也都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出臺了程度不同的補貼和激勵扶助措施,千方百計推動此項工作。
3、強化責任。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狀。各鄉鎮把沼氣建設工作與鄉、村兩級干部的考核掛鉤,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形成了層層有壓力,人人有責任,上下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4、善于創新。在按照有關要求推廣單戶建池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創新出了聯戶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氣建設成本,擴大了沼氣使用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農村沼氣推廣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縣、鄉、村三級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應當肯定的,但其推進的艱難和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糞源嚴重缺乏。全縣9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買糞的現象。各鄉鎮為了保證本鄉鎮建設沼氣的用糞需求,嚴格限制轄區內的糞源外流。在糞源爭奪日趨激烈的 情況下,許多鄉鎮的沼氣用戶開始向縣境外的武鄉等地買糞。河峪鄉青陽坪村的馮變成甚至從呂梁市的文水縣買回一車牛糞。而隨著買糞需求的增加,糞價也一路走 高,武鄉一帶的牛糞就從原來每方30至40元上漲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近一番。以8立方米標準的沼氣池一次投料3—4方計算,一個沼氣池僅買糞投料就 需要花費300多元。但,即使四處買糞也滿足不了現有需求,沼氣建設面臨“糞荒”的嚴重考驗。以蓮花池村為例,建成34戶,僅有7戶通過買糞完成裝料,其 余27戶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糞下池。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糞荒”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縣的畜牧養殖發展不足,畜牧業發展水平難以有效支撐沼氣的用糞需求。全縣 870戶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有家畜養殖的還不到10%。河峪鄉是我縣的畜牧大鄉,但在河峪鄉寄子村,全村集糞都不能滿足村民李社清8立方米沼氣池的 初次投料需求。蘭峪鄉郭郊村192戶648口人,全村僅存欄3頭牛4頭豬,所產糞料,按照沼氣技術要求,僅僅可供兩個8立方米沼氣池正常運行。而按照任務 分解要求,郭郊村的沼氣建設任務是100戶,假設任務全部完成,98戶的糞源缺口如何解決將是個大難題。
“糞荒”的出現給我們的沼氣推廣工作帶 來了先天不足。沒有穩定的糞源,不僅嚴重制約沼氣的推廣進度,而且會影響到已建成沼氣的持續運行。如果沼氣必須靠買糞來維持,那么沼氣建的越多,糞價就會 越高,沼氣運行的成本就會越高。如果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
益的統一,此項目難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廣夭折的覆轍。同時,按照沼氣運行“勤添料、勤出料” 和新鮮糞的技術要求,買糞既不經濟也不符合技術要求。因此說,買糞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糞源短缺的問題。一池三改是建設沼氣工程完整的工藝體系,其中改廁與 改圈解決的就是糞源問題,而我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廁與改圈的只占總數的不到4%。糞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沼氣推廣的瓶頸。
2、 技術力量薄弱。調查發現,全縣已建成裝料的沼氣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鎮頂村在去年就開始沼氣試點,群眾積極性也比較高,建成22戶,但是使用效果 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來,能正常產氣使用的僅僅只有20%左右。鎮村兩級多次邀請技術員察看指導,也找不到不產氣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在一 定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在鎮村兩級的努力下,該村今年只新發展了6戶,僅占去年發展數的1/4強。蘭峪鄉屯村已建成15個15立方米的沼氣池,先裝 料1池,但至今不能點火,技術人員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著,不敢裝糞,在等待觀望。
技術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沼氣發展的又 一重要因素。盡管沼氣是一項成熟技術,但沼氣工藝流程長、影響因素多,單單靠培訓幾次農民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面臨的技術問題,需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 人才和必需的技術裝備作為支撐。只有技術指導和服務的水平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沼氣點著了、燒旺了,沼氣建設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縣目前的沼氣技術 力量僅僅是領取了省級沼氣技工合格證的107名沼氣池施工人員。縣農業局雖然也組織了服務隊伍,并深入一線跟蹤服務,千辛萬苦,但他們與農村持證上崗的技 工屬于同批次同課時培訓,僅僅是文化程度比他們高而已,理性認識多于感性認識,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還不如農民技工,給農民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心有余而力 不足,技術水平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個階段與過程。沼氣使用、管理和維護全能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不能為農民群眾正確使用沼氣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與支 持。比如,云竹鎮趙莊村的兩個沼氣用戶,一樣的糞料,同一天裝糞,一戶正常點火,一戶則是啞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眾對沼氣技術的迷惘和不信任。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 [篇3]
姓名:張倩 學號:20174201704 班級:08信管二班 按照縣委的安排,縣人大棠委會副主任喬達明帶領縣人大棠委會相關工委負責人等,于8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縣9個鄉鎮10余個村和農業局,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就農村沼氣項目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沼氣推廣建設進展情況
年初,上級下達我縣今年的農村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是5394戶(池)。6月20日,全市沼氣建設觀摩會后,又調減為3510戶。我縣按照要求分三類(國債項目村、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將任務分解到9個鄉鎮53個村。各鄉鎮在實施過程中,為了確保任務完成,以三類村為重點,將實施范圍擴大到了可能完成任務的全部村,個別鄉鎮達到所轄行政村百分之百的覆蓋率。截至2017年7月4日,全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870戶(據農業局統計資料),占到全縣調減后總任務數的24.7%。 從調研情況來看,全縣農村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得到了縣、鄉各級的高度重視,呈現全面鋪開、點面整體推進的態勢,正處于攻堅階段。雖然目前工作推進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任務要求差距較大,全面完成任務尚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二、工作推進的幾個特點
全縣上下在推動沼氣建設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領導重視。從縣委、縣政府到各鄉鎮和職能部門,各級領導干部都高度重視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并將其作為行政一把手工程來抓。
2、措施扎實。縣政府決定拿出150萬元專款用于沼氣建設補貼。各鄉鎮和村也都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出臺了程度不同的補貼和激勵扶助措施,千方百計推動此項工作。
3、強化責任。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狀。各鄉鎮把沼氣建設工作與鄉、村兩級干部的考核掛鉤,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形成了層層有壓力,人人有責任,上下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4、善于創新。在按照有關要求推廣單戶建池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創新出了聯戶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氣建設成本,擴大了沼氣使用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農村沼氣推廣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縣、鄉、村三級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應當肯定的,但其推進的艱難和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糞源嚴重缺乏。全縣9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買糞的現象。各鄉鎮為了保證本鄉鎮建設沼氣的用糞需求,嚴格限制轄區內的糞源外流。在糞源爭奪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許多鄉鎮的沼氣用戶開始向縣境外的武鄉等地買糞。河峪鄉青陽坪村的
馮變成甚至從呂梁市的文水縣買回一車牛糞。而隨著買糞需求的增加,糞價也一路走高,武鄉一帶的牛糞就從原來每方30至40元上漲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近一番。以8立方米標準的沼氣池一次投料3—4方計算,一個沼氣池僅買糞投料就需要花費300多元。但,即使四處買糞也滿足不了現有需求,沼氣建設面臨“糞荒”的嚴重考驗。以蓮花池村為例,建成34戶,僅有7戶通過買糞完成裝料,其余27戶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糞下池。 “糞荒”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縣的畜牧養殖發展不足,畜牧業發展水平難以有效支撐沼氣的用糞需求。全縣870戶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有家畜養殖的還不到10%。河峪鄉是我縣的畜牧大鄉,但在河峪鄉寄子村,全村集糞都不能滿足村民李社清8立方米沼氣池的初次投料需求。蘭峪鄉郭郊村192戶648口人,全村僅存欄3頭牛4頭豬,所產糞料,按照沼氣技術要求,僅僅可供兩個8立方米沼氣池正常運行。而按照任務分解要求,郭郊村的沼氣建設任務是100戶,假設任務全部完成,98戶的糞源缺口如何解決將是個大難題。 “糞荒”的出現給我們的沼氣推廣工作帶來了先天不足。沒有穩定的糞源,不僅嚴重制約沼氣的推廣進度,而且會影響到已建成沼氣的持續運行。如果沼氣必須靠買糞來維持,那么沼氣建的越多,糞價就會越高,沼氣運行的成本就會越高。如果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此項目難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廣夭折的覆轍。同時,按照沼氣運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鮮糞的技術要求,買糞
既不經濟也不符合技術要求。因此說,買糞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糞源短缺的問題。一池三改是建設沼氣工程完整的工藝體系,其中改廁與改圈解決的就是糞源問題,而我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廁與改圈的只占總數的不到4%。糞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沼氣推廣的瓶頸。
2、技術力量薄弱。調查發現,全縣已建成裝料的沼氣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鎮頂村在去年就開始沼氣試點,群眾積極性也比較高,建成22戶,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來,能正常產氣使用的僅僅只有20%左右。鎮村兩級多次邀請技術員察看指導,也找不到不產氣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在鎮村兩級的努力下,該村今年只新發展了6戶,僅占去年發展數的1/4強。蘭峪鄉屯村已建成15個15立方米的沼氣池,先裝料1池,但至今不能點火,技術人員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著,不敢裝糞,在等待觀望。 技術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沼氣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盡管沼氣是一項成熟技術,但沼氣工藝流程長、影響因素多,單單靠培訓幾次農民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面臨的技術問題,需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必需的技術裝備作為支撐。只有技術指導和服務的水平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沼氣點著了、燒旺了,沼氣建設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縣目前的沼氣技術力量僅僅是領取了省級沼氣技工合格證的107名沼氣池施工人員。縣農業局雖然也組織
了服務隊伍,并深入一線跟蹤服務,千辛萬苦,但他們與農村持證上崗的技工屬于同批次同課時培訓,僅僅是文化程度比他們高而已,理性認識多于感性認識,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還不如農民技工,給農民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心有余而力不足,技術水平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個階段與過程。沼氣使用、管理和維護全能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不能為農民群眾正確使用沼氣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與支持。比如,云竹鎮趙莊村的兩個沼氣用戶,一樣的糞料,同一天裝糞,一戶正常點火,一戶則是啞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眾對沼氣技術的迷惘和不信任。
3、項目的實施條件和實際情況存在不對接。由于任務壓力大,完成任務心切,全縣各級在沼氣建設上傾向于單純追求任務量的增長,而不能有效結合實際,充分考慮糞源及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戶制宜,科學實施。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任務量與農村實際及群眾生活水平相脫節。比如箕城鎮北泉溝村,地處縣城郊北,名為農村,其實早已在居民生活習慣等方面融入了縣城。從事養殖的很少,而且近70%的居民都已經使用上了煤氣灶和電磁灶等新型灶具。而北泉溝村作為箕城鎮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卻分解到了建設100多戶沼氣的任務。再比如郝北鎮的臺曲村,全村413戶中有300多戶都已經使用煤氣灶、電磁灶和蜂窩煤,而該村作為郝北鎮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卻分解到了270戶沼氣建設的任務。對臺曲這樣的農村來說,
缺少糞源已經不再是影響推廣沼氣的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是失去了沼氣項目推廣建設的必要性。而為了完成任務,村干部帶頭,村長家未養一頭家畜,用著電磁灶卻又挖坑建起了沼氣池。這些矛盾現象的存在折射出本項目與農村實際情況不對接,勢必給項目的實施帶來先天制約,難免困難重重,出力不討好。不考慮農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與想法,工作就變成了一級壓一級的行政體系或組織體系的線性運動。
北泉溝和臺曲這類矛盾現象的存在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沼氣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對接上不適應。是否使用沼氣并非新農村的根本標志和屬性,也不是新舊農村的本質區別所在。推廣沼氣是因為沼氣在傳統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方式與新農村的某些本質要求之間可以發揮符合實際的較好的銜接作用,可以通過推廣使用沼氣有效解決一些農村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與新農村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對于那些處于城市周邊,生活習慣已經實現或正在向城市化(城鎮化)轉型的農村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沒有了推廣戶用沼氣的基礎。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推廣沼氣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間的關系,推廣沼氣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本身。 再者,推廣戶用沼氣與畜牧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和農村建設方向、農村生活習慣等也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一是,隨著近年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手扶拖拉機、三輪車等農機具的擁有量不斷增長,以及太谷、祁縣等鄰近地區懸耕機的深度介入,使得農村養畜
使役逐漸淡出農業生產,牛、驢等大牲畜養殖日趨減少。二是,隨著農村勞務輸出的發展,農民家庭收入日趨多元化,特別是前幾年生豬市場的不景氣和疫病流行,及養殖豬、羊市場風險的不可預見性和農民一家一戶抵抗風險能力的不足,農村分散經營式的家庭養殖日趨減少,畜牧業發展開始逐步走向集約化、規模化、小區化。三是,隨著農民居住條件的逐步改善,大部分新規劃建設庭院都在200平米左右,而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需要配套養殖5—7頭豬、200只雞或者2—3頭牛。受有限空間的局限,一家一戶家庭養殖已經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的實際,推廣以家庭養殖為基礎的戶用沼氣條件先天不足。
【農村沼氣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沼氣池調研報告11-24
農村沼氣建設情況匯報11-25
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24
農村道路建設調研報告11-24
調研報告 農村建設11-24
農村小康建設調研報告11-24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0-15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1-31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推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