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 xx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理解,科學把握,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開創了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
一、基本情況
xx鎮位于xx縣城東00公里處,總面積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00萬畝,總戶數00戶00萬人。轄00個行政村,00個村民小組,00個站所,00所中小學,00座清真寺。全鎮現有00個黨總支、00個黨支部,00名黨員,其中:農牧民黨員00人;無職黨員00人,團00人,“四老”人員00人,入黨積極分子00人,后備干部00人;“五好”村黨支部00個,“群眾滿意”站所00個,縣級文明村00個,地區級文明村00個,自治區級文明村00個。00年農村經濟總產值達00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00元.
二、主要做法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一思想,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證。工作伊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成立了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并明確一名副鎮長專抓新農村建設工作。各職能部門抽調得力人員,共同組成工作領導組,確保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及時解決。
2、加強宣傳、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全力營造新農村建設良好氛圍。新農村建設是廣大農民群眾自己的事,群眾能否積極參與是決定新農村建設質量的關鍵,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開展了深入調研,全面掌握實情,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群眾滿意的實施方案,強化宣傳,并給予一定的優惠和獎勵政策,充分調動群眾申報建設的積極性。同時通過
政府引導,群眾選舉推薦成立村級新農村建設管理組織,進一步協調和化解建設過程中的矛盾。
3、典型示范、以點促面、逐步推進,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開展。應認真對各村的經濟狀況、資源情況、群眾的建設熱情等進行了調查分析,逐步選出有一定基礎條件的村作為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示范村辦成廣大群眾為主動心的新型農村,從而起到帶動作用。如我00鎮00村是我鎮一個集貿市場,具有新農村建設的基礎,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沿街門面房全部打-倒,全面推開,一期工程僅用半年時間全面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嚴明責任,加強監督,確保各項工程規范化操作。鎮黨委、政府為保證新農村各項工程順利實施,將各項工作進行分工細化,責任到人,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嚴格制定驗收標準,使新農村工程-真正成為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
三、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新農村建設中,缺少科學規劃。目前我鎮所啟動的新農村建設項目,普遍缺少長遠和科學規劃,多數工程建設是為了完成達標任務,從長遠來看,必然為今后的發展帶來隱患,或造成資源浪費,以及重復建設的被動局面。
2、衛生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在村莊整治工作結束后,對村內的公共設施如何管理,村容村貌如何保持,垃圾的有效及時處理等工作缺少長效管理機制,必然造成整治后的村莊再度出現“臟、亂、差”現象。
3、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目前新農村建設資金盡管實行了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籌等多種渠道籌集,但是面對新農村建設這個龐大的工程,資金遠不能滿足需要,一些幫扶單位本身財力有限,或主觀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群眾自籌資金更加缺少有效措施,群眾小農意識強,對公益事業投資熱情不高,籌資難度大,從而嚴重制約了建設資
金的來源。
4、新農村建設內容單一,品位不高。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目前村莊的修路、改水、改廁等設施建設,應該還要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文化建設、教育建設、生態建設、衛生網絡建設、富民工程建設、集鎮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等一系列建設,從而使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各項指標真正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新農村建設內涵更加豐富。
四、對策與措施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如何抓好新農村建設,需要加強領導認真研究,把握關鍵,突出重點,細化方案,當前要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政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導,首先要改變認識上的誤區,無亂在理論學習上、政策研究上以及實踐探索上要更加切合實際,理清工作思路,剖析優勢與劣勢,循序漸進地推進工作。同時,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村廣大干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工作熱情,發揮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作用。
《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二)、加強整體和科學的規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指導。政府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伊始,要制定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并且要逐步細化,所有村鎮的規劃設計工作,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同時建立科學的規劃管理制度,制定相應的村莊建設管理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的村鎮規劃管理體制。新農村建設也必須要與發展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讓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有效之路。加大城鎮發展和經營力度,積極創新摸索土地置換等手段和方式,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三)、在工作方式上要積極探索和創新工作方法。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建設模式上,要力求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格
調新穎,形式多樣。新農村建設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首先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設,方法上要采取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不齊步走,不一刀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勢而為,不搞大拆大建。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過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四)、要把促進生產發展與推進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作為后盾,政府要加強引導,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各村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特點,市場需求,選準自身主導產業,加強產業基地建設,突出“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之路,培育品牌,做大做強,積極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增強市場競爭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
(五)、加強村農文化建設,培育新型農民。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廣泛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活動;加強道德、法律、文化、科技的宣傳和教育力度,組織農民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強農村民主法律建設力度,建立健全村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推進村民自治進入法制化軌道。總之,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思想上足夠的認識,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的眼光,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開展上要有重點,同時要積極調動廣大群眾參于的積極性,動員全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使新農村建設結出豐碩的成果。
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2]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其目標和要求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此我在暑假期間對本村做了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政策效果
(一) 農村面貌發生了新變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下雨天泥濘難行。光
是步行就很不舒服,騎車就更不要提了。之前村里養雞戶特別多,每條村里的道路都堆滿了的雞糞,一到夏天更是蒼蠅漫天,臭氣熏天。還有村民們隨意堆放的垃圾。村里每天都呼吸充斥著刺鼻味道的空氣。還有墻上那各式各樣小孩們的“涂鴉作品”。 而如今,峨山鎮響應建設新農村的政策,通過環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達到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凈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農村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現在垃圾不隨處亂扔,家禽的糞便也不隨處亂倒,都有了統一的安排和處理。
(二) 物質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農村人僅僅依靠種地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經濟水平一
直得不到有效提高。但自從新農村建設政策在我們針實施以來,村里不僅發展了養殖業,還有很多小型的鐵廠,玩具廠,水泥廠等企業,在增加稅收,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也給一大批的剩余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農民手里的錢多了,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便有了提高。
(三) 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新發展。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隨著提高了。隨著電腦等
高新科技產品逐漸進入農民家中,以及電視廣播等傳統娛樂文化媒體,使得農村文娛生活豐富多彩。另外,村民們還自發組織跳舞、扭秧歌等活動,愉悅了每個村民的身心。
二:存在問題:
(一)
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群眾認識不到位。主要是宣傳的力度和廣度不夠,再加上當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于少數村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頗,誤認為只要搞好村莊規劃,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
村級積累薄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要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有的還背著沉重的農村債務,部分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仍然捉襟見肘,特別是諸如公共服務與活動陳地建設就沒有列入發展規劃。
(三)
勞動力轉移滯后,農民難以“洗腳上岸”。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陽光工程”、農民工轉移培訓和農民知識化工程,培養了一批適應進城務工的新型農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顯,所從事的主要行業依然是從事簡單勞動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務和制造行業,而且外出務工人員年齡參差不齊,大至60歲,小至15、6歲,
(四)
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嚴重“貧血”,塑造新風貌困難重重。在調研中我發現,農村電話、手
機、廣播、電視覆蓋率雖然較高,但農村科技培訓和文化生活相對脆弱,許多設施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使農村文化活動停留在自發的、散亂的、無組織狀態,難以發展壯大。
三:對策建議
如何調動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如何引導農民群眾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結合對我峨山鎮的調研,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加強村級班子組織建設,提高村級班子凝聚力。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重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繼續發展打工經濟,要結合落實中央農村政策、建設節約型社會,不斷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和來源。
(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小康新村。解決農民群眾養老等社會保障,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要注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救助體系建設,關注弱勢群體,實現共同致富。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是越開越快。這是我國政策及國情所決定的。我希望在這個步伐下,新農村人民應該保持著自己正確的民生和民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新農村建設能否發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鎮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0-15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05-19
新農村建設點調研報告11-24
2018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24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推薦11-24
新農村建設工作調研報告06-30
蘆山村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11-29
新農村建設工作調研報告13篇03-15
新農村 調研報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