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環境狀況調研報告
農村環境狀況調研報告 1
近年來,國家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建設,把環境治理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近期,我鎮組織專班,對農村環境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中發現,農村環境衛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需下大氣力,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
一、目前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農村垃圾越來越多,沒有配套的處理處置辦法。尤其是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垃圾還出現了毒害化的新趨勢。過去,農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爛變質的剩菜剩飯、瓜皮菜葉、秸桿等生活類廢品,現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廢電池、農用膜、農藥瓶、燈管、破衣爛鞋、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體,特別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袋,隨手亂丟,一旦刮風就會滿天亂飛,五顔六色,一片狼籍。同時,由于農村養殖業的發展,批量產生的禽畜糞便以及宰殺后的廢棄物無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對農村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農村垃圾問題,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污點”。
通過調查發現,造成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對垃圾的處理方式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簡易填埋,不僅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更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即時和潛在的危害。隨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垃圾腐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滲漏液也污染了空氣和地下水,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二、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雖然近年來我鎮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農村環境衛生總體狀況仍然形勢嚴峻,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ㄒ唬├廴締栴}日益突出。
1、現如今,農民群眾越來越富,用于農業生產的農家肥料被化學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數是一些容易漚爛的生活垃圾,積攢一年的垃圾都會在春耕的時候運送到地里當肥料,現在種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農家肥,垃圾就越來越多。
2、在農村,家家門前都有個垃圾堆或者一個露天化糞池,里面的垃圾成份復雜(包括:傳統的廚房垃圾;金屬、塑料、紙板等包裝廢棄物;建房、裝修、舊村改造等產生的建筑垃圾;廢舊電池、光盤等電子垃圾;農藥瓶、醫療廢棄物等),它們隨意地堆放著,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容易滋生蚊蠅,特別是在雨季,污水到處亂流,上面漂浮著塑料袋、泡沫板甚至還有小動物的尸體等,臭氣熏天,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而且還威脅著村民的身體健康。
3、以前,農村做飯一般用灶,而現在大部分用電或液化汽,也有不少農戶用上了沼氣,所以許多桔桿和柴草都被閑置,這一堆那一垛,時間久了到處都是;還有就是化纖類的破衣爛鞋隨意亂扔,到處是一片狼籍。
4、畜禽養殖排出的糞便及農家廁所的隨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揮發、滲透,直至形成沉積,加之衣物洗滌廢水,如果不進行適當處理,勢必對周邊的水源、土壤、空氣和作物等造成嚴重污染,成為畜禽疫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傳染源,對農民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
(二)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導致各種傳染病時有發生。 農民群眾的個體素質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群體缺乏自我保健意識,沿襲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陳規陋習等,使不少農民群眾易發生瘧疾、皮膚病、腸炎等傳染性疾病,特別是近期由于高溫干燥、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因素造成大面積手足口病流行,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三)城鎮建設加快,配套建設滯后。
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凈化處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燒,環境治理措施滯后。
三、建議及對策
(一)規范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村垃圾處理處置模式。
1、大力推進農村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陳年垃圾,通過開展全面“大掃除”活動,采取評級措施,有效促進“清潔工程”的整體平衡推進。積極推行散居農戶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區域實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莊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分區包干、定責定薪、聯合考核”的長效保潔機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體,污水排入化糞池或沼氣池。
2、推進農村改廁。全面消除農村露天糞坑茅廁。根據農戶無衛生廁所的具體情況,指導幫助農戶建造能有效處理糞便的衛生廁所,通過改廁,力爭農戶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確保每個村都實現衛生室建設標準化。
3、治理農村河道池塘水溝。全面治理農村河道和池塘水溝,做好池塘水溝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復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內水面得到較好保護,水質基本達標。
《農村環境狀況調研報告》。
4、提高村莊綠化水平。以綠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把村莊周圍和農家庭院綠化緊密結合,扎實抓好村林、行道樹、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綠化。
。ǘ┲贫üぷ鞔胧,加大垃圾治理資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處理長期被視為一項公益事業,其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和地方財政。隨著垃圾產量的增加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政府對垃圾處理的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滿足垃圾的一般處理要求。目前,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尚處于缺失狀態,首先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轉運的管理隊伍;其次,解決無固定的垃圾收集點,無垃圾清運工具、無處理垃圾專用場地等所有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鋪墊,建議各級政府引起重視,加大此項工作經費的投入,同時對拾荒者進行必要的教育培
訓,擴大其回收的范圍,舊燈管、燈泡等有害垃圾也讓其以低價從農民手中收集,再由政府收購統一處理;最后由村建立垃圾集中處理場,對垃圾進行填埋、堆肥或焚燒,要求每村每戶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不可回收的全部運送到集中處理場進行處理。
(三)提高城鄉人民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做好農村環境衛生保護工作需要廣大農村居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因此,普及環保知識,加強環境意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廣播、板報、標語的作用,讓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環境保護常識,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質的污染物會給周圍環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處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人人參與環;顒樱B成不隨意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共同把農村垃圾處理好。另一方面, 可以在農村的中小學加強環境意識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學生成為農村家庭中的環保先行軍,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家庭的衛生習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ㄋ模┓e極開展四害孶生地治理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大力開展除“四害”活動。除“四害”是愛國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為衛生防病作出積極貢獻。
要鞏固除“四害”成果,春秋兩季統一開展城鄉滅鼠、滅蟑螂活動。
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實現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潔”要求,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由于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涉及面廣、動態性強、反復性大,這一問題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一個難點,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級組織的共同努力,提高對農村垃圾問題的認識,加大投入,同時引導農民群眾增強環保意識,最終建起覆蓋農村的良好環境管理體系。
2011年7月6日
農村環境狀況調研報告 2
一、調研背景及目的
在我國,農村是至關重要的。八億農民,占據了我國人口的三分之二,決定了我國的前途和命運。伴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也開始涌現,為此,政府提出“新農村建設”,力將解決三農問題,為發展農村,活躍農村提供有力跳板。在暑假里,我們學校思政部給我們安排了調查作業,我便選擇了這個調查項目。
二、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方法:問卷調查,訪談
調研對象:甘肅省甘谷縣后川溝村村民
調查時間:2012年8月5日—8月7日
問卷的發放:在村里隨機發放問卷,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得到數據。
調查情況:共發出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問卷100份,
三、結果與分析
。1)現今農村環境情況
1、農村水資源的情況
水,做為生命之源,對于人類至關重要。所以,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對于農村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調查的情況知:村民使用的水資源有井水和自來水,應該再沒有人用外面挑的水和雨水等這類沒有質量保障的水資源了。但是主要還是井水。不過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村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農村能源的使用情況
能源的燃燒使用固然要產生各種廢氣,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不僅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他污染氣體的排放也總是引起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村里人所用的能源主要是電器和柴草,由于地處山區,環境的自身凈化能力較強,人口相對較少,所以并沒有很明顯的由于燃燒物產生的污染情況,但訪問得知大多數人選擇了電器這種清潔的能源,這也看出了村民們正不段朝環境潔凈的方向邁進。
3、 農村的綠化情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居住地的環境對人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實踐證明,搞好農村綠化美化,是改善生態環境,打造美好家園,提高生活質量,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要途徑。調查顯示,對本村的綠化情況持非常滿意態度的有5%的村民,30%的村民滿
意或基本滿意居住地的綠化情況,余下的65%村民則對綠化情況不滿意。由此看出本村的綠化情比較差,大部分村不太滿意。因此當地的干部應當發動村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因地制宜搞好綠化,美化村路更要栽植適宜樹種和花草,增強觀賞性和實用性。
4、 農村垃圾處理情況
過去,由于農村垃圾的數量和種類少、易分解,采用堆肥、簡易填埋或自然腐爛等方式,基本就可以維系平衡。隨著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目前農村垃圾不僅數量猛增,而且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農村生活垃圾逐步向城市“看齊”,處理難度越來越大。規模龐大的農村垃圾不僅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一些有害物質還極易破壞地表植被,影響農作物生長,造成土壤、河流環境污染,并成為農民健康的“隱性殺手”。隨意焚燒垃圾使得空氣污染嚴重;長期暴露的垃圾堆容易滋生蚊蠅、老鼠等,成為各種疾病的傳染源。因此農村的垃圾處理方式是否得當,影響著農村的發展和村民的身體健康。調查顯示,本村有65%的村民采取村委統一處理的垃圾處理方式,另外15%的村民選擇集中焚燒和自家處理垃圾的方式,20%的村民則用其他的方式處理垃圾。該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選擇了較為正規的垃圾處理方式,但是還有部分村民處理垃圾的方式不得當。
5、農村公共衛生管理情況
農村的公共衛生管理情況的好壞決定了該村的醫療設施和環境的好壞,更直接影響到村民的身體健康。調查顯示,5%的村民非常滿意本村的公共衛生管理情況,75%的村民滿意或基本滿意,另外 20%的村民則不滿意公共衛生管理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該村應對鄉村醫療單位進行資源整合;增加對衛生院的投入,切實幫助解決衛生院改革、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深化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改革;強化村衛生室的基礎性功能;進一步明確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承擔,鼓勵其他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競爭,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
。2)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
目前傳統粗放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現,不僅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而且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就在一年前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棠委、農村環境保護,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全國人民的福祉和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國人消費的食物、花卉、甚至寵物等都是在農村環境下生產的。農是立國之本,農村生態環境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生存質量。農民享受社會進步帶來的福祉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污染環境下生產出來的食物,最終威脅到全體人民的健康。治理鄉村污染和生態退化刻不容緩。
四、建議
。1)對當地人民群眾:
1. 抓住一切學習文化知識的機會,積極投身于文化素質的學習當中,確實加強自身文化水平;
2.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政府部門的工作當中,努力配合好,協調好。
3.發揚主人公精神,提高意識,杜絕污染環境行為,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對當地政府部門:
1.首先增強各級領導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大力向農民群眾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幫助他們了解農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2.著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還要加強環境監測,將環境整治與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茖W制定規劃,堅決兌現政策,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作用,切實加強農業污染的監管,執法力度,把農業環保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3.努力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積極引導民眾學習正確的環境方法,培養良好的環境保護觀念。
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環境建設的投入。
五、調查感悟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有時仰天或者俯瞰河水,又嘆息“昔日風景如畫、安靜寧和的地球如今變成傷痕累累、烏云籠罩的人間地獄”。當然,面對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人類不能無所作為,更絕不可以無動于衷。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年輕的我們要以身作則,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環境,并盡自己能力所及保護環境,投身建設美好家園的事業。建設農村環境也成為一個關鍵的任務,農村環境沒有搞好城市環境也就會跟著遇到問題,從而是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所以,農村環境問題成為首要問題。
身為中國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更具有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環境保護意識、環境保護常識,而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素質優勢、群體優勢,努力做好表率,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盡力所及,增磚添瓦。在這暑假期間,我通過查找資料進行一些小小的調查,現在農村河水污染化比較嚴重,由于城鎮企業一般都是沿河而建。部分原因是村民們將生活垃圾亂扔到河里、橋下造成的。農村人們為了建筑新的房子,而砍伐過量的樹木導致土地沙漠化以及在汛期帶來的一些不必要災難。農藥和化肥的過渡濫用影響土地自動調節能力。企業大量的未處理尾氣以及垃圾的燃燒后的氣從而導致大氣污染。還有一些,有些村莊里的小路淌著污水;沼氣池都因沒有合理地規劃占到了路邊又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而散發出大量的臭氣。
帶來以上問題的原因我覺得有:國家對農村環境工作滯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一直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冷點、弱點、盲點。在國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下,農村工作發展相當緩慢。因而,農村環境問題還不是大多數人眼中的主要問題。政府政策、市場作用決定人才方向的選擇,從農村吸收了高質量的人才,農村失去了高素質建設人才,對于農村的是極為不利的。投入到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很有限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每當遇到自然災難的時候,也就只能等待政府的救濟,根本就談不上發展經濟,保護環境。農村經濟建設造成的環境問題,為了搞好經濟建設而建起的小企業,這些鄉村企業由于資金薄弱,技術落后,管理不科學,意識淡薄等原因,使它們自覺或不自覺地為了自身利益而忽視了對周圍環境的保護。農民的環保意識淡薄不利于農村環境保護,往往是自我利益優先。中國現行教育制度不能適應環境保護教育需要這種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就是把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分離,并且嚴重注重理論學習而基本放棄社會實踐。而環境保護不是僅有理論知識就行的,它最重要的是實踐,是行動。社會對農村環境態度冷淡 社會各界對農村現狀認識不足,不了解農村問題。有關部門喪失職能 當地環保部門對這兩家企業未履行任何環評手續,
對他們長期的違法排污行為,視而不見。
從大體上看我國農村環境的治理面臨的問題有:一、國家政策沒有得到認真落實貫徹。二、教育程度低,新型技術使用極少。三、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承受能力過低。四、各方面的農村環境保護意識相對淡薄,尤其是農村人口。五、農村人口數量龐大,地區分散,環保工作進行艱難。六、社會公眾對農村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要認真學習國家在農村環境方面的相關政策,一個國家的農村政策對其農村的發展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直接決定著農村的發展方向、速度和規模。直到目前,我國已經在農村建設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方面要解決農村經濟建設,另一方面是要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基層部門要切實實行中央的思想精神,更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從治理已經污染的入手,對于已經造成的環境污染,要及時進行治理。治理手段有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等。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改革現行教育制度。職能部門要做好表率,加強農村經濟建設,改善農村環境污染。嚴格控制農村人口,加強對農村土地的管理。規范農村對化肥農藥的使用。
除此之外,還要大力宣傳農村環境保護意識,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為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做好準備。同時,在科技產品使用量大的今天,只有提高了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才能使科技對農村的建設、對環境保護發揮更大的貢獻。在教育中更重視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親身感受自然環境,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才能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激起他們自覺保護環境的熱情。政府部門、學校單位、干部官員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做好帶頭表率,注意自身言行舉止,不能有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設經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力量和保證,沒有經濟實力的有力支持,任何計劃都無法實現,任何口號都沒有意義。環境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使經濟保持持續發展,只有環境得到保護,經濟發展才能良性循環;只有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才有意義。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和農村經濟建設相結合,達到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雙優。提高環境法律地位要加快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和減少廢物優先為行為準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基本特征,達到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農業生產體系。 農村環境是指以農村居民為中心的鄉村區范圍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和。農村環境問題指農村居民在從事農業、工業等生產過程中以及在日常生產中所造成的破壞農村生態環境或者破壞、污染農村環境的現象。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國際形勢促成我國加強農村建設。我國城市化進程推動農村建設。
作為大學生,我們有報效祖國的決心;身為農家子弟,我們更有建設家鄉的責任。我們熱切期望國家、社會、學校等更加關注農村的發展和更加關心農村環境,加快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我們必須要搞好環境問題!
【農村環境狀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環境 調研報告12-31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12-31
農村環境調研報告12-30
婦女思想狀況調研報告12-27
青年思想狀況調研報告11-08
農村環境工作調研報告11-24
農村環境整治調研報告01-02
農村環境整治的調研報告02-23
中藥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06-30
農村環境污染調研報告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