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干部農村調研報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走轉送、排抓促”活動安排,我作為**第二批駐村干部,自2012年2月1日至2月28日,深入成安縣商城鎮汪家營村,通過進村入戶,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大會,大力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與村民進行面對面訪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深入了解廣大農戶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全面開展情況調研活動,現將我這次駐村調研的情況和幾點體會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位于**城鎮東南部,總戶數 **戶,總人口*** 人;村兩委班子健全。支部班子5人,村委班子3人。有黨小組10個,現有黨員27人,村基層選舉、賬務管理、議事決策等重大事項,基本形成了一套規范制度。建立完善了黨員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綜合服務站點,便民服務室,文化娛樂活動室,衛生室,農村商貿服務點,各項制度和標識齊全,黨員活動開展正常。全村人平均純收入3700元左右,農民收入主要還是以打工收入為主,種植業主要以小麥、棉花等大田作物為主,全村有生豬養殖大戶兩戶,特困戶14戶,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殘家庭和培養子女讀書家庭。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農民收入整體偏低。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強農惠農
政策,但是通過走訪了解到,農民收入普遍較低,主要原因一是農資價格上漲,基本生活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高過農產品上漲的幅度。二是青壯年多外出打工,在家勞動力身體條件和文化水平較差。三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業種植規模不大,產業特色不明顯。四是該村處于二程鎮較偏遠的位臵,交通不夠便利,信息不暢。五是就醫就學的成本過高。
2、農民在持續增收方面沒有門路,沒有技術和資金。
全村有男女勞動力300多人,而農業收入只能自給自足,依靠農業無法滿足更高生活水平要求,因此壯年勞力主要靠外出打工掙錢,全村沒有一個當家的經濟產業支持,無法滿足群眾持續增收的愿望。
3、小孩受教育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上學難,全村有小學生39名,有的每天要走四五里路到鄰村上學,有的在鎮上上學,家長需要在鎮上租房子照顧,成本較大。二是有的小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靠爺爺奶奶照顧,由于爺爺奶奶年齡都較大,自己生活都難以自理,照顧小孩更是吃力,在小孩的學習上也沒能力進行督促輔導。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訴求的堵塞以及學習生活的諸多無奈,將給他們的成長埋下很多的隱患。
4、農業集約化生產程度不高,因為造成機械化生產滯后,導致農民勞動強度過大,加上還要飼養牲畜,照顧老幼,過度疲勞。由于無法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所以群眾議
政議事的積極性不高,在農村推進民主建設遇到現實性的障礙。
三、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1、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去年中央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力度,希望進一步加強,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切實解決好農田水利這個農業生產中的“短板”和“硬傷”。
2、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積極引導,在當地形成一定的產業特色,拓寬農民的創收渠道,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2、加強土地流轉,發展大戶種植,或者采用農業合作社的形式,提高種植機械化程度,減輕農民的勞動負荷。
3、加大投入力度,規范建房秩序,搞好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建議政府投入一點,發動社會力量捐助一點,每個村莊建一座公廁。
4、加大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資源,讓資金和教育力量更多的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
5、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讓農民掌握科學種田的技術,積極推廣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
四、幾點體會
通過一個月吃住在村,和村民面對面的交流,對汪家營村的深入了解,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深刻體會到市委、市政府關于這次活動安排的必要性。作為一名機關工作人員,只有深入基層,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才能
更好貫徹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方針,才能使自己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國家工作人員。
2、對“三農”的.認識更加深刻。通過在村的工作,我真實的感覺的,黨的富農惠農強農政策使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農村面貌有了顯著改觀、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同時也意識到做好“三農”工作是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3、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血肉關系的根本。基層組織是黨在基層社會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好了,堅強有力了,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帶頭模范作用,我們黨執政之基才會更穩,才會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
2012年2月28日
包村干部農村調研報告 [篇2]
鄉鎮干部是農村最基層的國家公務員,擔負著聯系群眾、團結群眾、幫助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去完成重大任務的重任。而當前,“鄉鎮干部難當,鄉鎮工作難做”成了廣大鄉鎮干部的普遍心聲。鄉鎮干部如何適應新時期的農村工作,如何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以干部的人格影響周圍的群眾
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才會在群眾中產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眾與自己一起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為什么有的駐村干部農民群眾歡迎,而有的駐村干部農民群眾不歡迎呢?原因就在這里。 人格影響力是一種強大無形的力量。尤其是直接做群眾工作的鄉鎮干部的人格影響力,更是遠遠高過一般的空洞說教。鄉鎮干部的人格影響力來自于“德、能、勤、廉、公”五個字,要十分注重從這五個方面努力學習,加強修養,提高素質,讓農民群眾信你、服你、聽你、跟你。
二、善于溝通,學會協調,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系 在新時期,順應新形勢的要求,鄉鎮的職能已逐漸從過去的行政領導向領導、服務并重的形式轉變,群眾對鄉鎮干部的期望越來越高。當鄉鎮干部的服務職能不能滿足群眾的
期望時,難免會出觀各種不協調、不適應的矛盾。因此,鄉鎮干部首先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黨委政府的威信。只有整體威信提高,才能發揮整體效能。其次要善于溝通,學會協調。要協調好鄉鎮干部與村干部的關系,使村干部成為鄉鎮干部下村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協調好村干部與村民群眾之間的關系,要樹立村干部威信,調動和保護村干部積極性,充分發揮村干部的主觀能動性;要為村干部撐腰,幫助做群眾工作;要關心支持村干部,為其解決后顧之憂;村干部有了錯誤,要及時開展批評幫助,不能姑息遷就,更不能護短。要協調好村民之間的關系,村民之間存在矛盾除了村級調解之外,還需要借助鄉鎮機關力量幫助解決。鄉鎮干部作為領導機構去協調這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應當做到,一是深入群眾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矛盾產生的前因后果;二是認真傾聽矛盾雙方的傾訴,找出雙方存在意見分歧的根本點;三是公正裁決,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不使矛盾激化。
三、履行公仆職責,樹立公仆形象,用親和力來改善干群關系
鄉鎮干部理應成為人民群眾的表率,要在提高親和力上增強主動性。一是愛民,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著眼群眾的思想,始終把群眾擁護不擁護、群眾高興不高興、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與群眾建立一種深厚的感情。二是為民,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永
懷愛民之心,善作富民之策,常辦利民之事,恪盡為民之責。三是富民,始終把幫助群眾致富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四是安民,努力為群眾創造一個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確保農村社會穩定。鄉鎮干部設身處地地為人民群眾著想,自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干部關系也會越來越融洽。
【包村干部農村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包村蹲點調研報告02-22
包村工作調研報告范文07-13
農村后備干部調研報告02-22
包村干部表態發言08-04
農村調研報告例文06-25
農村供水的調研報告06-25
農村沼氣調研報告02-21
農村情況調研報告02-21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