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整村脫貧工作匯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
酉酬鎮芭蕉村是2015年我縣啟動的17個貧困村之一,是市級扶貧集團重點幫扶的8個貧困村之一,也是市政府辦公廳對口幫扶的貧困村。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芭蕉村扶貧整村推進工作按照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要求,在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傾力支持下,立足實際,因地制宜,認真按照上級要求,嚴格對照整村脫貧 “七有四通三解決”的建設標準,針對項目,整合資金,切實發揮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 借此機會,我將該村扶貧整村推進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村情
芭蕉村地處酉酬鎮與泔溪鎮交界處,由原芭蕉村、浪泥村和巖孔溪村3個村合并而成。該村共有11個組,現有總人口3752人,幅員面積24.6平方公里,有耕地9872.9畝,人均占有耕地2.6畝。境內溝壑縱橫,地形復雜,因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基礎設施較差。多年來,該村廣大人民群眾一直依靠傳統農業養家糊口,沒有穩定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 1
業。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村民們在傳統農業上的投入較大,抵抗各類災害的能力弱,導致該村貧困狀況十分突出。通過調查摸底,2015年,全村共有絕對貧困戶91戶、265人,低收入戶150戶、584人,貧困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35%。近年來,我們努力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走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參與式扶貧開發相結合的路子,大力推進項目的實施。迄今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218萬元,其中部門投入162萬元,社會扶貧資金1056萬元(包括群眾投資投勞222萬元,單位、企業資助834萬元)。用于村道路建設、堰渠整治、改善供水設施、人畜飲水等方面的資金384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79萬元,單位、企業資助資金83萬元,群眾投資投勞222萬元;用于產業建設方面的資金834萬元,全部是單位、企業資助。2015年,芭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277元,比2015年的3398元多879元,201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占全縣人均純收入的104%。基本實現了“七有四通三解決”的整村脫貧建設目標。
二、主要成效
(一)“七有”目標基本實現
1、農民有穩定收入、有基本保障。我們圍繞荒山荒坡做好“山”的文章。一是成功引進了酉陽景全林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投資近800余萬元,以杉木樹種為主,開發了1萬畝速豐林建設,大力發展林下種植 2
業,相繼建立了萬畝林豆、馬鈴薯、蔬菜示范片。二是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與和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青花椒產業。公司提供價值20萬元的種苗和肥料,現已栽植青花椒2000畝。三是酉陽景全林業有限公司提供種苗和肥料價值8萬元,在芭蕉村發展了1000畝油茶種植基地。四是在大戶的帶動下,建成了1000畝紐荷爾臍橙基地。五是結合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大力發展林下養殖,通過培育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壯大養殖業,目前已建成富民山雞養殖場1個,年出欄500只,新發展土雞養殖大戶11戶,投放雞苗12000只。六是石海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提供種子和肥料6萬元,引導農民大種蔬菜400多畝,其中蘿卜和青菜各200多畝,集中分布在渤桂路沿線,實行訂單加保護價收購。此項目投資少、見效快,農民普遍樂意接受。僅此一項,就為農民增收10萬余元。同時,該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914戶,參合率達到97.65%;符合低保救濟條件的241戶已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占100%。此外,全村1211人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占32.3 %。
2、農民有基本知識、有一定技能。圍繞芭蕉村的主導產業,我鎮先后在該村成功舉辦了10余次、1000多人次的專業技術培訓會,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技能技術,增強了他們發展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全村適齡兒童277人,入學率達100%;全村“兩后生”總人數1436人,其中接受中職教育 3
617人,外出務工780人,留守人數39人;全村青壯年勞動力1786人全部接受過實用技術、經營管理或非農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掌握了1—2項適用生產技術;每年選送20多名貧困青年參加“雨露計劃”和其他扶貧產業培訓,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有勞動能力的勞動力實現了充分就業。
3、農民有穩固住房。全村936戶農民都有穩固的住房,其中40%以上的農戶還是寬敞明亮的磚混結構樓房,并且投資50萬元解決了芭蕉村11戶無房戶、21戶危房戶的住房及其改造問題。目前,在市政府辦公廳的大力支持下,巴渝新居風貌改造已正式啟動,并且正在著手對全村250戶農民進行改廁。不久的將來,芭蕉村將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郁的巴渝新村。
《鄉鎮整村脫貧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有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芭蕉村于2004年投資5萬元修建了占地面積70平方米,建筑面積168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務中心。最近又投資2萬元對村公共服務中心實施了風貌改造。村公共服務中心有會議室、村干部辦公室、圖書室等。其中圖書室建筑面積15平方米,藏書3000多冊,前不久,被市上評為“優秀農家書屋”。同時,村上設有衛生服務站。為方便群眾就醫,分別在5組、7組和8組3處開設衛生服務點,由酉陽衛校畢業的具有執業資格的3名衛生服務人員臨床治病。該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914戶,參合率 4
達到97.65%。目前,衛生站配有聽診器、血壓計等輔助治療設備,已開通刷卡購藥業務,極大地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問題。
5、配齊配強了村支兩委領導班子,并配備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村領導班子團結,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較強。同時,村民主管理機制健全,村規民約完善。
(二)“四通”問題無一不通
一是通公路。我縣通往湖南龍山縣的出境公路——渤桂路途經芭蕉村,全村6個組受益。新修了冉家溝通組公路5公里、湯家溝通組公路2公里、馮家溝通組公路3公里、鴨湖溪公路8公里、爛泥公路3公里等。特別是去冬今春,按照群眾的迫切愿望,政府投入15萬元,群眾集資26萬元修建了全長13公里的巖孔溪公路,解決了7組、8組、9組3個組、300多戶、1000多人的出行難,結束了肩挑背磨的歷史。至此,全村11個組實現了組組通公路,通路里程達125公里。財政投入12萬元、群眾集資和投工投勞25萬元,新建了4公里、整治了2條5公里的堰渠,確保了100多畝農田的灌溉;同時,財政投入10萬元、群眾集資和投工投勞17萬元,恢復供水設施災后重建,使1040人受益。
二是通電。全村11個組、936戶都用上了電。由于通了電,加之實行家電下鄉優惠政策, 5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電視機、電冰箱、電風扇等家電。
三是通電話。光纜途經芭蕉村,移動信號覆蓋全村。據 5
統計,全村11個組、36個院落有固定電話600座,手機2500多部。
四是通電視。全村11個組、36個院落的絕大多數農戶都通了電視。電視入戶率達到95%。
(三)“三解決”問題全部解決
一是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2015年通過調查摸底,全村共有絕對貧困戶91戶、265人,低收入戶150戶、584人,貧困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35%。經過5年的努力,特別是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村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戶。以農業生產經營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貧困家庭,人均擁有2.6畝以上的高產穩產基本農田,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了穩定解決。
二是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問題。2015年縣水務局投資63萬元、群眾自籌和投工投勞10萬元修建了蓄水100立方米的水池,管道15公里,解決了5、6、7、8四個組300余戶、1500余人的安全飲水問題。今年,市政府辦公廳扶貧集團解決10萬元,群眾自籌和投工投勞53萬元,分別在1、2、3組和9、10、11組修建2口200立米的水池,管道6公里。目前,該項工程正在啟動,上述6個組村民的飲水困難即將解決。至此,全村936戶、3752人用上自來水的農戶有936戶、3752人,飲水安全農戶871戶、3540人,飲水未達到安全指標的有65戶、212人。
6
三、具體措施
(一)強化領導,明確職責。一是鎮上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掛村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辦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整村脫貧工作的規劃、實施、督查。分管副鎮長和掛村領導專抓該項工作,做到職責明確,任務落實。二是村上相應成立了以總支書記為組長,村委會主任、文書、總支副書記、計生助理員、婦代會主任、調解員為副組長,各村民小組組長為成員的芭蕉村整村脫貧工作組,嚴格按照整村脫貧工作要求,對照“七有四通三解決”的標準,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努力完成各項任務。
(二)調整思路,強力實施。在扶貧目標上,由主要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調整為解決生存問題和提高發展能力相結合,努力構建和諧農村;在扶貧范圍上,由著重特困戶脫貧調整為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在扶貧內容上,由主要解決貧困人口吃穿問題調整為既解決吃穿又解決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問題;在扶貧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資金調整為捆-綁資金集中解決具體突出問題。同時制定了整村脫貧工作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舉全村、全鎮之力,強力實施整村脫貧工作。
(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整村脫貧工作的重點、難點是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為此,我們突出修路、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重點,采取“三個一點”的方式(上級支
《鄉鎮整村脫貧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持一點、政府投入一點、群眾自籌一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重點解決通組公路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和生存環境。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先后自籌117萬元修通了該村2組、4組、5組、6組和9組、10組、11組全長50公里的通組公路。特別是去冬以來,群眾集資26余萬元,財政投入15萬元,修通了9組、10組、11組全長13公里的通組公路,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問題。
(四)因地制宜,連片開發。一是培育專業合作社,帶動2組、3組群眾連片發展養殖業。二是采取“公司+農戶”的運行模式,以杉木樹種為主,集中在7組、8組連片發展林下種植業,已建立了萬畝林豆示范片。三是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民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與企業合作,集中在渤桂路沿線發展青花椒、油茶、蔬菜等產業。農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種子、肥料由公司負責提供,并實行訂單加保護價收購。四是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注重示范引導,幫助農民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為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創造各種有利條件。
(五)加強培訓,轉移勞力。實踐證明,勞務收入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為此,我鎮把勞務開發與異地移民緊密結合起來,先后在該村舉辦10余次、1000多人次的扶貧產業培訓會,請縣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授課。同時,積極參
加“雨露計劃”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實現轉移脫貧。據統計,僅2015年,全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有700多人,人均收入6000多元。
(六)結對幫扶,走訪慰問。對家庭特別困難的村民,我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讓其渡過難關,擺脫困境。僅今年,市政府辦公廳就有7批、100多人次深入芭蕉村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捐贈“窮親”慰問金13萬多元。并且走村竄戶,慰問“窮親”,通過召開院壩會等形式幫助“窮親”制定發展規劃,理清發展思路,落實發展項目。鎮、村干部也與貧困戶結上對子,開展幫扶和定期走訪慰問活動。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著力培育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堅持以生產為基礎、以龍頭為關鍵、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動力、以政策為保障,強力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促進農戶快速增收致富。優化扶貧資金投入,著力發揮貧困村比較優勢,大力實施林業產業、林下經濟、旅游富民、現代畜牧業、高效農業、財產性增收致富、非農經濟發展、勞務經濟、城鎮帶動、政策惠農等“十大工程”,積極推廣林下種植、養殖模式,加快培育扶貧特色產業。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引導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參與貧困村產業發展。
(二)加快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公路硬(油)化。進一步推進鄉村公路建設向村民小組和居民點延伸,大力建設石板路、水泥路等人行便道和田間耕作便道。逐步完善鄉村道路管理和養護機制,促進農村道路持續發揮效益。抓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大力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大力發展沼氣,推廣秸稈氣化技術,促進清潔能源廣泛使用,帶動全村農民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善貧困農村人居環境。整合易地扶貧、退耕還林、“巴渝新居”建設等方面資金,加快新集鎮建設,實施生態和扶貧移民,進一步改善貧困農村地區生態環境。
(三)切實抓好社會民生保障事業。在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扎實抓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妥善解決特殊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問題;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獎勵扶助資金不計入農戶的家庭收入。
(四)全面提升貧困人口基本素質。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困難救濟等扶助政策,資助貧困家庭未能升學的初中和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提高貧困農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技能。依托“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項目,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全面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務工技能、政策法
律等方面的培訓,確保每個農村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轉移就業,同時提高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
(五)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結合今年村民委員會換屆,選好配強村級干部隊伍。對選舉產生的“兩委”班子成員集中開展一次輪訓,提高村級班子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認真實施“以城帶鄉干部駐村”行動、“專業技術干部支農支教支醫”行動和“大學生村官”計劃,并優先覆蓋全村。完善村級班子工作制度,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加強民主監督,維護好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015年12月30日
鄉鎮整村脫貧工作匯報 [篇2]
兩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幫扶單位的關心支持下,##村委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開展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目前,較順利地完成了第二批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各項工作任務,現將兩年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總結如下:
一、##村委基本情況
##村委位于鎮西北面,是一個少數民族村,四面環山,有三個自然村,全村153戶,640人,全村18-45歲勞動力358人。##村兩委班子成員7人,有黨員38名,全村耕地1217畝,其中水田700畝,旱地517畝,林地面積1500畝。
二、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實效
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兩年來,##村扶貧工作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扶持指導下,按照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展為重點,以群眾脫貧為目標,切實為民辦好事、實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明顯實效。
一是農民收入快速穩步增長,實現穩定解決溫飽目標,2015年底人均純收入僅為2276元,有貧困人口103戶,387 1
人,其中絕對貧困人26戶91人,相對貧困97戶,296人。通過2015-2015兩年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全村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到2015年底,全村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 2927元,比2015年增長了27%,年平均增長率13.5%,高于同期全縣平均水平,通過兩年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全村實現了全面解決溫飽的目標。
二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兩年來,##村委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春烤煙生產,同時抓稻——菜——果以及瘦肉型豬養殖并舉的特色農業,到2015年底,全村各類水果面積達850畝,人均有果1.3畝,##村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大力發展瘦肉型豬養殖,該村還充分發揮富余勞動力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務輸出,2015年輸出勞力132戶,297人,分別占總戶數87%,總人口數的47%.從而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兩年來,該村以春烤煙生產,水果種植、瘦肉型豬養殖以及勞務輸出為主開發式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項目覆蓋貧困農戶98%以上。
三、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目前,村委的三個自然村有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有通往的四級砂石路,全村委各自然村通車率100%,三個自然村均用上了自來水,建沼氣池47座,入戶率達30.70%,全村100%農戶用上了電,并且有了穩固住房,按照新農村建 2
設“村容整潔”的要求抓好“四旁綠化”及村中巷道硬化,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四是貧困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兩年來,在上級有關掛點單位的關心和支持下,村部辦公樓建起了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建筑面積近200平方米;同時還配套了農民科技培訓用房、村計生室,衛生室均達20平方米以上,2015年,新建教學樓一幢,實現了村級小學無危房目標,貧困村教育事業有了長足進步,“兩基”成果得到鞏固,兩年來,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生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初中生輟學率控制在2%以內;科技扶貧得到大力推廣,兩年來,共邀請上級技術部門專家到村舉辦科技培訓班6期,培訓農民420多人次,培訓覆蓋面達100%,通過培訓,90%以上有學習能力的村民都掌握了1-2門農村實用技術。兩年來,通過大力實施“村村通”電視、電話工程,全村三個自然村均通廣播電視電話,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五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增強,兩年來,在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狠抓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實施“兩強”黨員帶富工程,目前全村已有近80%的黨員成為“兩強”黨員,并且成為了村上發展經濟的示范戶,農村黨組織建設達到了“五個好”要求,村建設
實現了“五村、兩規范”目標。
四、基本做法和經驗
一是建立健全了領導機構。按照《鎮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村相應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以村委主任為直接責任的##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把部分村民代表、小組長充實到領導小組中,做到了項目到村、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是制定完成了2015-2015年實施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按照縣扶貧辦的統一安排,結合實際,編制完成了##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在規劃編寫過程中,我們堅持群眾參與式原則,在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從群眾愿望出發,請農、林、水等業務部門專門技術人員、論證篩選具體項目,共同擬定規劃方案,使整個規劃具有科學性,并具有效益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三是注重群眾參與。我們把群眾參與貫穿于整村推進項目建設的全過程,根據群眾意愿,結合村情民意,解決群眾急需的困難,自覺接受廣大農民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做到了項目不盲目上,資金不重復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扶貧資金的扶貧效益,實現了項目管理和到村到戶的最佳結合。
四是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在國家集中扶持的基礎上,
積極爭取各級幫扶單位的扶持,有力促進了扶貧工作的開展。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相對不足,扶貧貸款門檻過高,信貸配套落實難度大。不少貧困戶由于貸不到款,致使一些種養項目無法正常實施。建議上級部門在保證基礎設施項目的同時,加大對生產性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加大信貸扶貧力度,降低門檻,切實解決貧困村發展資金難問題。
二是貧困村村干部普遍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知識更新慢,接受新事觀念陳舊,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直接影響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建議上級在加大村級組織建設的同時,加大村級干部培訓力度,從整體上提高村級組織的綜合素質,使其真正發揮基層組織在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基礎作用。
鎮##村民委員會
2012年1月20日
【鄉鎮整村脫貧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整村脫貧工作匯報免費11-24
整村脫貧工作匯報材料11-25
鄉鎮整村推進工作匯報11-24
村脫貧工作匯報免費11-24
村級整村推進工作匯報11-24
鄉鎮整臟治亂工作匯報11-25
鄉鎮幫扶村工作匯報11-24
鄉鎮駐村幫扶工作匯報11-24
鄉鎮整村推進建設工作總結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