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是教師這一神圣的事業成全了我個人。
我的師德感言
我的師德感言——
用真心、愛心育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哪?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通過此次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簡單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堅持終生育人。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我系統的學習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文件,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三、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范,增強事業心、責任感,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齲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增強終身學習的意識,努力提高綜合素質。首先從實踐中學,同時勤于從書上學,學習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和方法,提高班里管理水平。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樹立業精于勤的信念,努力學習新知識,吸收新知識,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
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它們就象一對孿生兄弟,密不可分.的確,在這里,不但我的頭腦充實了許多,而且我的心靈也得到了進一步凈化:老師們的那種兢兢業業,勤于奉獻的精神更為讓我感動!我們都知道,教師不是偉人,不能象偉人一樣成為偶像,受人景仰;教師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樣樹碑立傳,流芳千古;我們更知道,教師不是明星,不能象明星一樣婦孺皆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做好后進生的轉變工作。
當然,在教育教學中,本人也存在一些缺點和錯誤,通過這次師德師風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我的缺點和錯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服這些缺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在思想上樹立為教書育人的奉獻精神,在行動上樹立傾心教學的典范,爭取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努力改進和改正,為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而努力奮斗。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鉆研業務,提高到的素養。用一片真心培育人,以高尚的人格示范學生做好人。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新世紀接班人!
我的師德感言散文版
我的師德感言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的、專心地垂著綠蔭的。”誠如一位勤懇耕耘的農夫,我在教師這片小小的精神田園里已經耕作了十七個年頭。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回顧十幾年的教學生活,我從一名稚氣的青年成長為成熟的教師,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道德修養,都與日俱增。是教師這一神圣的事業成全了我個人。我以生活在教師這個大家庭里而倍感自豪,我以每天與活潑可愛富有朝氣的學生們相處而無比快樂。
當初次登上講臺的時候,為了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多少次翻閱教學參考書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多少次拜師學藝一招一式地學習教材教法;多少次潛心鉆研,渴望在教學上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和做法。當我的課堂語言由生澀轉為流暢,當我與學生的交流由生硬轉為自如,當我駕馭教材游刃有余,當我陶醉于自己營造的創新思維之花盛開的精神園地里我真正地站立起來了。我領著學生讀書和寫作,富有挑戰性的作文比賽讓學習之旅變得饒有興味,我積極向報刊雜志推薦,讓學生的作文占有一席之地,這小小的成就感無數次激勵著學生渴求發展的心。我帶領學生們在知識的大海里遨游,我像一名熟練的行船舵手,把一批批學生引渡到彼岸,讓他們踏上新的征程。我肩負著教師這一光榮的使命,傳遞著知識傳遞著愛。在火熱而朝氣蓬勃的校園里,我無數次感動于身邊的同事們不辭辛苦的勞動,他們是那樣帶著一顆至誠摯愛的心,早來晚走,無怨無悔地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做學生思想工作。在教與學的生涯中,在苦與樂的體驗中,沉淀下來的是純凈透明的師生情,是同事之間互幫互助相約同行的溫暖深厚的友誼。
每年教委和學校在校內組織一些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先后聽過王曉春、董進宇、陶繼新、蘇靜、肖川等教授的報告。王曉春教授告訴我們:“教師要增加工作的知識含量,不要年復一年地做重復低效的勞動。要從‘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發展。”;肖川教授對于課程教學的過程解析真稱得上是‘真誠、豐富和深刻’,他大膽而犀利的語言一針見血,讓我震動,使我看到了一名學者的大家風范;蘇靜老師的語言就像清流小溪,清新悅耳充滿智慧,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久久回味,感慨:語文老師,語言當如此才稱職;董進宇博士的教育理論更具有可操作性,他把愛與尊重放在施教的首要位置,他寫的教育詩是那樣的真誠和感人,被我一字一句抄寫下來貼在臥室的墻上。我想每個做父母的看了之后,都應該去懺悔自己曾經對待孩子的過激行為。‘愛與尊重’,難道不應該成為我
們教師的座右銘嗎?然而最使我蒙受啟發,有頓悟之感的是陶繼新老師的報告,三次親身聆聽,仍覺余香滿口,回味無窮。他淡泊名利、豁達大氣又溫文爾雅,給我數次人生啟迪。背《論語》、讀經典、采訪名人,鍛煉寫作,陶老師的生活充實而有品位。淡泊名利的人生觀,富有哲理的人生詮釋,讓我茅塞頓開,猶如撥開迷霧見到晴日。以往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猶如桎捁鎖住了我的手腳,解放了的思想才覺眼前寬闊無邊。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是怎樣產生的?首先基于人本的思想。“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個學科教師。”在學生面前,要做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傾心交談的朋友。然后,作為一名智者,引領學生向前。教師,就得有虛懷若谷、普度眾生的胸懷,就得有淵博的學識以及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入鉆研,就得有真為學生一生負責、教書育人的使命感。這樣看來,我們教學的著眼點在于:是否真誠地對待學生,這些正在成長中的鮮活生命?是否對得住家長?他們把生命里的唯一親手交到你手上。
教育改革的陽光正越來越溫暖地普照校園,以學為主的和諧課堂充滿了無窮魅力——常教常新,愈教愈有味,課堂成為師生的享受,它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哪位學生生活上遇到小困難,我都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無論誰思想上有疙瘩,我都愿意幫助解開;無論誰有了點滴的進步,我都要送去一聲鼓勵。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我愈來愈成為學生最信任的老師之一。我不歧視任何一位后進生,嚴慈相濟的真誠師愛正如陽光催生了小樹苗。我愛我的學生們,我的學生們也愛我。誠心如此,我就不再會對學生所犯的錯誤而耿耿于懷,而是用寬容和等待的眼光期待他們變得更好;誠心如此,我也就不會為今天為學生做了哪些事情而念念不忘,這一切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或許,我們應該這樣想:假如我有足夠的理論知識,足夠的能力,我完全應該做到更好,給學生的將來產生更大、更有益的影響。當數年后,參加我們某個學生的婚禮時,你坐在酒席的一隅,要能夠欣慰地想:“當年,這孩子跟我上學時,我的確是憑借我的知識和能力盡到了自己的心啊!我對他(她)的成長是有過有益的影響。”當你能夠對每個學生都產生這樣的想法,那會是一個多么偉大的目標,卻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努力!
我很欣賞絢麗多彩的晚霞,因為它在展示它本身的美麗的同時照亮了周圍的一片天空。我愿做晚霞,遵守師德規范,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同時,幫助更多學生成就一個美好燦爛的明天!
1
我的師德感想
師德感想
作為新時代的普通教師,自己的為人處事、治學態度、行為習慣甚至于服飾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下面也簡單談談我對學習“師德”的體會:
一、愛崗敬業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崗位,喜愛教書。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厭惡它,怎么能教好書呢?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做得還不夠。有時,我總埋怨學生不好,有時還會有一股沖動,不想當教師了。當然這種想法是很不好的,而且也是不成熟的。我們肩上所負的責任是關系到下一代的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這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們不應該抱有這樣的想法。碰到困難不要一味地沉溺在困難中,應該勇敢地面對未來,這就要求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對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忠于職守。
二、熱愛學生
如果說學校是一個工廠的話,那么教師就是工人,學生就是商品。但是,學生跟商品是完全不同的,學生有思想。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給予愛。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做得還不夠。如果老師能再細心一些,能夠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公平對待學生,對他們多一些愛心,那么,我們的學生將會學得更快樂,能在我們的學校更加健康地成長。
三、為人師表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老師希望學生怎樣做,教師首先要做到,就可謂是“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學生,如教師的言談舉止、道德修養、處事方法、性格愛好,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青少年模仿能力強,他們往往把教師當作自己的楷模。因此,教師更應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時嚴格地要求自己,給學生做個好榜樣。
上面幾點只是我對自己在師德方面的簡要剖析,這也是在教學中
所領悟的。有人說:“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教育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只知道教書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稱其為“教書匠”,所謂“人類靈魂工程師”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來,“德”是賦予人靈魂的基石。道德的培養和提高,不管是對教師自身還是對學生都是尤為重要的。
所以,我要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只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才能真正認識善和惡,才能體驗到加強道德修養的緊迫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悅,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師德中體現自我的存在,實現自我價值。
也就是說,我還有更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所謂“學無止境”,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