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唐朝的解說詞
國有句老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國人對唐詩的推崇。千百年來,人們把一個朝代和一種文學體裁聯系在一起稱呼,說明歷朝歷代對唐詩的認可。
南京大學中文系莫礪鋒教授,座客《百家講壇》,精彩講述《詩歌唐朝》系列節目。他說:中國古代的詩歌歷史非常悠久,從《詩經》,《楚辭》開始,一直到元,明,清。在這么長的一部詩歌史中,哪一個階段的詩最好呢?唐詩!可以說,唐詩是詩中之詩。
歷代詩歌成就,最接近唐詩的是宋詩。宋代詩人對唐詩有相當高的評價,北宋三大詩人之一的王安石,他說: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荊老杜是指杜甫,世界上的好句子,被杜甫都寫完了。他又說:世間俗語言,通俗的好句子,已被樂天道荊樂天是白樂天,就是白居易。
王安石認為,典雅優美的好詩句,被杜甫都寫光了,而通俗一點的好詩句都被白居易寫光了。王安石作為一代大詩人,他有這樣一種感受,覺得唐朝的詩人,真的很了不起,幾乎把所有的好句子都寫光了。
北宋初年有一個詩人,叫王禹偁(cheng),比較有名,但還比不上王安石。那一年,王禹偁從開封被貶官到陜西商州,這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做了一個閑官,一個副使。他家有一個小院子,種了一棵桃樹和一棵杏樹。春天到了,桃李花開。那天早晨起來,刮了一夜的大風,把桃樹,杏樹的樹枝都刮斷了,樹枝上依然是繁花怒放,上面還有小鳥在歌唱。王禹偁觸景生情寫了一首詩: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樹枝花。
有兩棵桃樹和杏樹在籬笆旁邊斜斜地長著,我是商州的一個副使,一個小官,家里本來就很寒磣,有了這桃樹杏樹妝點一番,就多了一點春光。為什么春風不容我,故意把桃花,杏花吹斷,樹枝都吹折了。
應該說,這是一首好詩,第一,他寫的景比較少見,樹枝被風刮斷了,花依然在樹枝上怒放。第二,這首詩歌的構思比較奇特,風本來是無意的,而他說春風是有意欺負我,容不得我,故意把它們刮斷。
過了幾天,王禹偁的兒子王嘉祐說:父親大人,你前幾天寫的這首詩,好像是從杜甫詩里偷來的。這怎么可能呢?王禹偁說,我完全是自己獨立創作的。
兒子拿出一本杜甫詩集,給父親大人看。果然,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時候,寫過一首《絕句漫興》: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樹枝花。
我家里的桃樹,李樹是我親手種的,這不是沒有主人。野老是指老百姓,我家的圍墻很低,很矮,這畢竟是我的家,別人不能隨意來侵犯。春風欺負我,晚上刮了一夜的大風,把我樹上的樹枝都吹折了,上面還開著花。
我們來看這兩首詩,它們的題材,內容,句子,都非常接近,問題是王禹偁并沒有抄杜甫的.,是他看到自己家院子里的景色,自己創作的。兒子說他的詩是抄杜甫的,王禹偁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非常高興,大喜。他說,想不到我的詩寫得這么好,跟杜甫寫的差不多。
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呢?王安石剛才說的,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荊唐朝詩人不僅僅是一個杜甫,不僅僅是一個白居易,還有李白,王維,李商隱,等等,等等。那么多好的詩人,他們寫了那么多的好詩,可以說,把古人生活中間所能看到的景象,所能感受到的喜怒哀樂,差不多都寫了,而且寫得都非常好。所以,王安石才會有這樣的嘆息。
魯迅先生說過類似的話,在給朋友楊霽云寫的一封信中,說到唐詩: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假如你沒有齊天大圣那樣的本領,你就大可不必再寫詩了。聞一多說過,人家都說是唐詩,我要倒過來說,是詩唐,就是詩的唐朝。唐朝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詩歌,它是一個詩歌的時代。
唐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唐朝以前的漢,魏時期,詩歌沒有這么繁榮。唐朝以后的宋,元,明,清,詩歌也沒有這么繁榮。到了唐朝,詩歌就空前的繁榮起來,這是為什么呢?
概括起來說,就是唐朝全社會都重視詩歌,喜歡詩歌,崇尚詩歌。在唐代,社會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詩人。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先看上層統治階級。唐朝有科舉制度,應該說,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高明的政治設計。當英國人知道中國有科舉制度,一千年以前中國就有文官考試制度,選拔人才通過考試方式,他們非常驚訝。
唐代的科舉有幾種,最多的一類叫明經科,還有一類叫進士科。當時人們最重視的,朝廷最重視的,首先是進士科,而不是明經科。那個時候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假如一個人參加明經科的考試,不停地考,考到三十歲終于考上了,人家會說,這個人沒出息,三十歲才考上明經,所以叫三十老明經。
考進士很難,不停地考,考到五十歲終于考上進士了,人家就說他了不起,才五十歲,這么年輕就考上進士了,所以叫五十少進士。
唐朝考進士,主要考詩賦,寫一首詩,寫一篇賦,其中詩尤為重要。在唐朝,一個人能不能考上進士,關鍵在于你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可想而知,當時,全社會的讀書人,只要你想參加考試,就一定要非常努力地去學習寫詩,練習寫詩。這樣,對全社會重視詩歌,形成這么一個風氣,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唐朝有一個名詞,叫行卷。古人寫的作品,古人寫的書,不是像我們現在是一張一張紙訂起來的,古人是把紙卷起來,中間用一個帶子一系,這就叫卷。現在我們所說的幾卷幾卷,實際上是延用古人的說法。
什么叫行卷呢?行就是送,行卷就是去送這個卷。唐朝進士考試,跟宋以后的不一樣。從宋朝開始,進士考試是一張試卷定終身,考卷送上去以后,有專人負責重抄一遍,然后再進行批閱。所以批閱卷子
【唐朝的解說詞】相關文章:
唐朝茶文化07-10
關于唐朝的歷史06-02
歷史唐朝的故事06-02
中國唐朝的歷史06-02
唐朝皇帝歷史06-02
唐朝歷史皇帝06-02
唐朝歷史典故06-02
描寫唐朝歷史06-02
關于唐朝的歷史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