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 建議
一、活動
不是一個人的活動,卻是一個人的總結?
學生會是一個大家庭,各部門是一個個小家庭。我們團結互助,為共同的目標去維護我們的家庭和諧與進步。我們的家庭,是否團結、熟知,合作是否能擦出意外的火花,是否有我們共同的結晶?存在現象:其它部門的活動與自己無關,若是配合僅僅是配合開展,活動總結一個人寫。建議:讓所有活動的參與者進行討論,之后整理記錄出總結。討論內容大致分意義、優點、不足、特殊等。讓活動不僅有開展,而且有沉淀。這樣增加了部門間及各部門的交流,交換了思想,也給以后的學生會留下了最直接的財富。
二、會議
如何利用好一周一次如此密集的會議?
除各部門發言外其它環節都有必要性,現雖有所變化,但是我認為并不理想。與其讓成員強制總結,不如讓成員積極發言;不僅要找出問題所在,而且要解決并預防。存在現象:會議時間長,有些時候飯吃不上就要上下午的課。發言內容無營養,會議記錄上幾乎記不到東西。建議:合理利用這一環節,時間更人性化,效率更高。發言遵循自愿的原則,內容是需要強調的工作、活動總結及新活動、各種問題的提出、建議與想法、經驗的分享等。采取一人提出問題,全員思考,多人回應的模式。發言者以部門為單位記錄,每月點評一次。可以增加各部門與部門內部的競爭。
三、早餐
每天抓早餐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垃圾,對此應該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存在現象:快到教學樓時用書或包擋一下就帶進去了,值班時間段不太合理,人流量最多的時候值班人員也需要上課。上午3、4節依然有人帶早餐進教室。建議:用掃地人員做監督,每次打掃前看早餐垃圾是否多余10處,若是則在已打掃后面做個標記,當中午查教室衛生的時候就能做記錄了。把記錄統一反饋給班長,讓班長做提醒監督,必要時可以與考勤掛鉤。教室也可以張貼標語。這樣的話即使有人把早餐帶到了教室,也不會讓垃圾留在教室,并且走出校門也能保持。
四、監督
如果你不是學生會成員,那你眼中的學生會將是什么樣子? 學生會有13個部門,較為完整。但是少了一個外在的監督機制,即跳出學生會本身用外在的眼光看。我們的工作需要學生的了解與支持。存在現象:我們總是在做工作,但效果沒有一個反饋。我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都是學生所需要的,或者是不一定真正服務于學生。建議:開放一個公投的意見箱,定期收集意見。舉辦一次征文大賽,從側面反映出現狀及獲取寶貴意見。
五、班級
班級內部怎樣交流、班費用在何處?
以我們班為例,截止到現在班級無任何活動,收的班費成了一種形式,班級內部因缺少交流而顯得凝聚力不強。雖然是大學,但班主任也有必要適時出現以增強存在感。不然除去班主任和班長的班級顯得有些凌亂。班級集體意識有待加強。
六、創新
我們不能總是一味的被安排、被工作、被活動。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地。成員思維不夠活躍。已經半年多了,在學生會中13級的創新思維沒有體現出來,也沒能讓學生會有所進步。這個值得深思...
我的提議只是想表達這一種思想,方法有千萬種,即使合理也并非合適,加以修改以適合。但積極的思想有利于我們實現共同的目標。
【學生會 建議】相關文章:
對學生會的建議08-03
學生會的建議08-03
學生會工作建議08-03
學生會建議書11-28
學生會工作建議書05-18
對學生會發展合理化的建議范文08-04
對學生會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08-04
對學生會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書08-04
對學生會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內容(通用5篇)10-30
對學生會工作的建議書范文(通用9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