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權利是什么意思的字義解釋
權利人們是經常接觸的,但我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么?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權利是什么意思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權利的解釋
權利 quánlì
(1) 權勢和貨財
《荀子·勸學》:“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羣眾不能移也。”
《后漢書·董卓傳》:“稍爭權利,更相殺害。”
明 方孝孺《崔浩》:“棄三萬戶而不受,辭權利而不居,可謂無欲矣。”
(2) 法律用語。指公民依法應享有的權力和利益,或者法律關系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為滿足其特定的利益而自主享有的權能和利益。
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人權概念的核心詞,法律規范的關鍵詞。在家庭、社會、國家、國際關系中隱含或明示的最廣泛、最實際的一個內容。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不作為的許可或認定。
權利通常包含權能和利益的兩個方面。權能是指權利能夠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它并不要求權利的絕對實現,只是表明權利具有實現的現實可能;利益則是權利的另一主要表現形式,是權能現實化的結果。權能具有可能性,利益具有現實性。也可以說權能是可以實現但未實現的利益;利益是被實現了的權能。因此,權利有著應然權利和實然權利之分。
胡適《國語文法概論》:“二十年來,教育變成了人人的.權利,變成了人人的義務。”
老舍《四世同堂》十四:“他覺得他既沒有辜負過任何人,他就應當享有這點平安與快樂的權利。”
丁韙良(W. A. P. Martin)《萬國公法》:“虎哥以國使之權利,皆出于公議。”
1.價值的回報
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人與人之間建立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按維系方式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親戚關系、朋友關系與同事關系,按社會領域的不同,所有社會關系可以分為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而所有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都是價值關系或利益關系,即在所有的社會關系中,任何人一方面應該進行一定的價值付出,另一方面又應該得到一定的價值回報。
用權利造句
1) 消費者協會的任務是保護廣大消費者的權利。
2) 我深信每一個教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有權利干涉學生性格的發展,并予以指引使向應走的方向去發展呢?
3) 不是血肉的聯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個人有權利去援助另一個。柴可夫斯基
4) 禮義者,國之基也,而權利者,政之殘也。
5) 切莫把爭取來的特權當作天然的權利。
6) 責任和權利是雙生兒,想要享受權利,那么就勇于承擔責任吧。
7) 如果我們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利享受幸福,這正和沒有創造財富無權享受財富一樣。蕭伯納
8) 以法律保障人民權利,以法治范圍全國。
9) 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占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于社會賦予實際占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質。
10) 人類天生具有“弒父情結”,從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親展開斗爭,以擺脫被統治被支配的地位,爭取獨立自由的權利,進而掌握家庭的主導權和社會的主動權。弗洛伊德
11) 托爾斯泰的思想也許是最高尚的哲學,最偉大的利他主義,不過這種思想對生活來說卻不適用。有成千累萬的事例表明人們必須用侮辱來回報侮辱,不能不這樣回報。到處都得有為個人的神圣權利的奮斗;如果不要這種奮斗,那就是不道德。契訶夫
12)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愿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13) 人生并非游戲,因此,我們并沒有權利只憑自己的意思放棄它。
14) 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孟德斯鳩
人身權利的介紹
人身權利,公民依法享有的與人身直接相關的權利。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部分。包括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等。
人身權利主要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
當人身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請求司法保護。
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它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譽和人身自由等權利,以及與人身直接有關的權利。例如: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等。
我國《刑法》為了切實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專章規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民主權利”!缎谭ā返131條明確規定: ”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機關非法侵犯、違法侵犯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刑事處分、”
【權利是什么意思的字義解釋】相關文章:
接待的意思是什么解釋12-04
電腦的英文是什么意思解釋11-29
gre是什么意思最新解釋03-22
藍顏知己是什么意思及解釋01-14
go on的中文解釋是什么11-29
什么是代理記賬意思解釋04-15
小學語文字義題型練習07-07
美不勝收的意思及解釋02-14
邂逅的意思解釋及用法造句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