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作文指導
1.作文指導:收集素材的方法
材料是作文的基礎,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篇作文的質量。一篇學生習作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動筆之前對材料的選擇。但初中學生的生活圈子小,社會經歷淺,缺乏對身邊事物觀察的能力。許多學生在作文時都苦于沒有材料,造成記敘時缺少內容,議論時缺少實例,文章顯得空洞乏味。
1、養成觀察的習慣。契訶夫曾說:"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練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讓觀察簡直成為習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是寫作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因此,應當讓學生學會觀察,養成觀察的習慣。觀察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對周圍一切事物進行認真觀察,就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觀察要全方位,不僅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大的方面需要留心觀察,就是我們身邊的、看慣了的瑣細的事物,也需留心觀察。因為這些瑣細的事物同樣是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樣會給學生的寫作以極大的幫助。
2、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日記能把學生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想、所感都記錄下來,而這些東西,就是極好的作文素材。
3、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初中學生的書面語言比較貧乏,寫作時常常用詞重復,寫不出優美、生動的語句。所以平時要讓學生有選擇地看一些短篇小說和優美的散文,并作好讀書筆記,把那些優美的詞句和精彩的片斷摘錄下來,作為語言素材儲存起來,以備寫作時選用。另外,讀書筆記還可以記錄讀書過程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事例,記錄自己的點滴體會,以及對他人作品的評價,這些,同樣是寫作必備的素材。
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作文的材料都來自社會,來自生活。參觀一座工廠,一個德育教育基地,一所建筑物等;如訪問某位專業戶,一家先進集體,一位模范人物等。參加這些活動前,明確目的。如參觀一座工廠,在參觀時重點了解它的規模、生產基本情況以及它的發展歷史等。參觀時有意識地去留心所要的材料了。在這些活動中既感知了社會,豐富了閱歷,也積累了更多的寫作素材。
2.作文指導:學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
一、對字、詞反復推敲
對字、詞反復修改、錘煉,是修改文章最基礎的工作。首先,文章寫完后要通篇瀏覽一遍,力求消滅錯別字。其次,對一些模糊不清、拿捏不準以及比較生疏的字、詞,要借助工具書,弄明白它的意思,否則,往往會辭不達意,甚至會鬧出笑話來。例如,一位同學在《記一次有意義的運動》這篇文章中寫道:"勞動結果了,我們像凱旋而歸的戰士一樣,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在回家的路上。"這里的"凱旋而歸"用得就不好,"凱旋"即"戰勝歸來"的意思,因而,"而歸"兩字就是畫蛇添足了。再次,看遣詞造句是否恰當貼切。一位同學作文中這樣寫道:"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怎么樣?沒事吧?'玲玲一邊問我一邊走上前來幫我拍打身上的塵土。'沒事。'我感激零涕地看了她一眼。"在這里,"感激零涕"這個詞用得不妥。因為,就文章中提到的這件事來說,"我"對玲玲心存感激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倘若感激到"零涕"的程度就有點過了。最后,看用詞是否準確精當。如:"'我想留在樹媽媽身邊,你能在我墜落時把我叼到媽媽腳邊嗎?'樹葉對小鳥說。"這里"墜落"一詞用得就不夠形象,因為樹葉落時應該是飄下來的,如果把"墜落"改成"飄落",就會更準確、更形象。
二、對句子反復錘煉
修改完字、詞后,就要對有問題的句子進行修改了。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語感,而且要能夠很好地運用語法知識,能夠理解、掌握、動用語言表達的基本規律。例如:"這樣,普通的材料往往便具有了獨特的內涵和新疑脫俗的主題。"這個句子的主干是:材料具備內涵和主題。我們都知道,單一的材料并不具備什么主題,只有按照一定的章法把一組相關的材料組織到一起,寫成一篇文章,才能形成一個主題。所以這個句子存在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的問題。我們可以把這個句子改成:"……普通的材料往往便具有了獨特的內涵,同時也賦予了文章新穎脫俗的主題。"
再看下面這個例子:"筆者統計了2000年部分省市40份中考作文試題,其中文體要求'除詩歌、戲劇外'的有18份,而干脆文體不限的有10份,達70%之多。"這段話明顯存在表述不清的毛病,什么"達70%之多"?占什么的70%之多"?這段話里并沒有交代,仔細琢磨后我們會發現,這段話要說的是前后兩種情況的試題份數占被調查試題總份數的70%。所以這段話應改為:"……這兩種情況之和占被調查試題總份數的70%之多。"這樣表述就清楚、準確了。
三、對文章中心再提煉
把字、詞、句方面存在的問題處理完以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文章的中心進行再提煉。文章結構是不是需要調整,文章所用的材料是不是需要變動,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有時,哪怕只改動一個字、一個詞,就會使文章的主題更深刻,立意更深遠。例如,一篇歌頌父愛的文章這樣寫道:"小時候,冬天上夜校,走的是山路。同學們都有從商店里買來的非常漂亮的小燭燈,惟獨我沒有。于是,回家后我要求父親也去商店給我買一個。因為家里窮,父親拿不出錢來給我買燈籠,就答應親手給我做一個。第二天早晨,我剛起床,兩眼布滿血絲的父親,就拿著連夜趕制出來的小燭燈來到我身邊,滿意地把它交給了我。"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都明白,在孩子眼里即便是同一種東西,從商店里買來的總比自己家里做的要好,對他們也更具有吸引力。這就是孩子的心理。作為父親,沒有錢去商店給孩子買,就自己動手給孩子做了一個,而且是連夜趕制,這充分體現了父親對"我"的濃濃的愛。然而,如果我們改一個詞,也可以說是一個字,就可以使文章的主題更深刻。這里要改動的是"滿意"這個詞,改成什么呢?大家想想看,對文中這種情況,父親滿足不了孩子渴望得到從商店里買來的小燭燈的心愿,心里會是一種什么滋味呢?父親當時會有一種什么心情呢?滿意呢?絕對不會!他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連夜趕制出來的小燭燈感到滿意,然而對孩子,此時的父親應該懷有一種歉疚的心情,這樣才更能體現父愛的偉大。所以,我們把"滿"字改為"歉"字,把"滿意"改為"歉意",父親的形象就會更高大,父愛就會更深沉,文章的主題也會因此而更加深刻、突出。
此外,對生活常識的認知、關聯詞的運用等,都是對文章進行修改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對文章初稿進行反復修改,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涉及的問題是方方面面、多種多樣的。因而,對我們廣大中學生朋友來說,對文章進行反復修改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文章的修改,使文章在反復修改中逐步完美,也使自己在反復修改文章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不斷成熟。
【五年級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五年級寒假生活指導答案01-14
五年級暑假生活指導答案01-25
五年級下冊暑假生活指導答案01-19
生命作文指導11-16
關于寫景作文指導09-23
關于小學作文指導09-23
作文指導:如何寫好話題作文作文 - 小學寫作指導作文09-03
有關五年級寒假生活指導答案大全01-12
小學五年級寒假生活指導全部答案01-12
五年級寒假生活指導作業答案匯總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