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蘆薈怎樣養殖及注意事項
現在很多的花友都喜歡栽種斑馬蘆薈,它的觀賞性自然是不用說了,但是想要養殖出一盆非常完美的斑馬蘆薈也是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斑馬蘆薈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到你。
斑馬蘆薈怎樣養殖及注意事項 篇1
斑馬蘆薈的養殖方法
澆水:它原產自非洲南部的熱帶干旱地區,所以比較耐旱,但這并不是說可以讓它長期在較旱的土中生存。日常要使土維持在表面干燥,生長期則要保持濕潤。冬夏兩季它會開始休眠,此時要減少澆水,土壤偏干即可。
肥料:它對肥料的需求量并不是太高,只需要在每年的春季進行1次至2次施肥即可,生長期時可以每個月進行一次施肥。
溫度:15-23℃是它最佳的生長溫度,33℃以上時、7℃以下時就可以進行休眠,而4度便會凍傷它。冬季最好在10度以上養殖。
陽光:它雖然喜歡陽光,但是夏天到來的時候,陽光還是要躲避的,其它季節可以全天在陽光下生長。若光照不充裕,植物的葉子也不會達到飽滿、肥嫩的狀態,其顏色也不在光鮮。
養殖注意事項
過于潮濕的土壤會讓它的根腐爛,葉子蜷縮等,對他們非常的不利。
陽光長期充裕,會讓植物發生徒長。
不要讓水與肥料迸濺到植物上。
夏季要增加空氣的流通性,過于悶熱對植物生長沒有好處。
斑馬蘆薈怎樣養殖及注意事項 篇2
斑馬蘆薈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分株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但若嫌麻煩,可以在給植物換盆時一起進行。換盆的時間一般都是每年的4月至5月,此時可以直接把幼株從原株上全部分出。斑馬蘆薈的生長速度比較快,而且其繁殖力也非常的強,10厘米高的便會生出許多側芽,這些側芽最適合繁殖。
在準備把側芽進行移栽時,要觀察這些側芽是否已經生出自己的根須了,如果已經生出,那么就要根須上帶的原盆土全部清理干凈在進行栽種,若沒有新的根須則不建議去栽種。側芽與母株分開后要曬一下,讓它的傷口變得干燥些,以免有細菌侵入,在花盆的選擇上也不可過大,栽種時不要把根埋的太深,只要淺埋能固定住就可以,大約7天至10左右便可成活。
小貼士
斑馬蘆薈的繁殖方法其實有很多。但是最常用的還是分株方式,因為分株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而且方法簡單易成活。所以我們基本上都會選擇這種方法,有耐心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其他辦法。
斑馬蘆薈主要作用
美容作用:
斑馬蘆薈能夠改善皮膚的質地,營養肌膚,保持皮膚的白皙、嫩滑、彈性、紅潤光澤。取鮮蘆薈葉一支,洗凈去皮,用干凈的紗布擠出其汁液,涂抹在洗凈的臉上,輕輕按摩約5分鐘即可,可達到營養肌膚的效果。
觀賞作用:
條紋十二卷是常見的小型多漿植物。肥厚的.葉片相嵌著帶狀白色星點,清新高雅。可配以造型美觀的盆缽,裝飾桌案、幾架。
藥理作用:
抗潰瘍和細胞賦活作用;鍵胃、緩瀉、增強精力和健康的作用;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及抗炎、殺菌作用;鎮痛、鎮靜的作用等等。
藥用價值:
家庭中養一盆蘆薈,可以起到常備藥的作用。如遇刀傷、燒傷、燙傷、扭傷或蚊蟲叮咬,折取一段蘆薈,涂抹在傷處,有治療的作用。
斑馬蘆薈的養殖方法
斑馬蘆薈在盆栽時,由于根系淺,以淺栽為好。使用肥沃、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摻粗砂栽培。
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每月施肥1次。冬季和盛夏半休眠期,宜干燥,嚴格控制澆水。
條紋十二卷不耐高溫,夏季應適應遮陰,但若光線過弱,葉片退化縮小。冬季需充足陽光,但若光線過強,休眠的葉片會變紅。
冬天盆土過濕,易引起根部腐爛和葉片萎縮。如發生可從盆內托出,剪除腐爛部分,稍晾干后,重新扦插入砂床,生根后再進行盆栽,或砂栽一段時間成活開始生長后換盆。
斑馬蘆薈的繁殖方式
斑馬蘆薈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培育新品種時則采用播種。
分株繁殖:全年均可進行,常在4-5月換盆時,把母株周圍的幼株剝下,直接盆栽。
扦插繁殖:5-6月將肉質葉片輕輕切下,基部帶上半木質化部分,插于沙床,約20-25天可生根。根長2-3厘米時可盆栽。
斑馬蘆薈的生態習性
水:耐干旱,忌水濕。
肥:要求不高,每年在春季施1—2次液肥即可。
土:宜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用壤土和粗砂各半更好。
溫:喜溫暖,越冬溫度10℃以上。
光:喜陽光,耐半陰,夏季注意庇蔭。冬季宜多光照,否則,葉子易發紅,影響植株生長。
斑馬蘆薈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斑馬蘆薈有時發生根腐病和褐斑病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
蟲害防治
斑馬蘆薈蟲害有粉虱和介殼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斑馬蘆薈怎樣養殖及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宋冬野斑馬斑馬樂譜及歌詞11-14
柏樹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09-19
斑馬斑馬獨奏吉他譜05-24
斑馬斑馬的吉他譜05-20
斑馬斑馬女調吉他譜05-30
斑馬斑馬山林吉他譜05-24
斑馬斑馬掃弦吉他譜05-23
柳樹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09-18
姜興琦的斑馬斑馬吉他譜05-28
鐵線蓮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08-28